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叶 《航天员》2013,(5):30-30
2013年9月16日,由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开幕式后,举行了纪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十周年的活动,由联合国外空司空间应用专家土井隆雄(Takao DOI)主持.来自世界各国的航天员、航天机构代表分别致辞表达祝贺,不仅表达了他们对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高度赞扬。还对中国载人航天在未来太空探索中注重国际合作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2.
9月16日—20日,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载人航天专家齐聚一堂,交流、分享载人航天技术成果,研讨探索载人航天未来发展,共同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许达哲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重点将围绕国际空间站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同时积极开展以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为核心的深空探索活动。目前,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和印度都制定了深空探索计划。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将在空间往返运输器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与合作。预计美国凭着强大的技术力量、经济投入和决心将主导载人航天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4年6月4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布了载人空间探索报告《探索途径:载人空间探索的理由与方法》。该报告正文280页,历时18个月,耗资320万美元。报告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Rationales)和“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Approaches)的问题,阐述了发展载人航天的理由和价值定位,调查并分析了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对当前美国载人航天的态度,探讨了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并按不同途径进行了技术分析和经济可承受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5.
肖志军 《航天员》2014,(1):43-44
2014年1月9日至10日,国际空间探索论坛(ISEF)暨国际宇航科学院(IAA)航天局长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成功举办,中国首次派代表团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王兆耀主任参加了峰会。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29-229
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日前在京揭牌成立,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全面启动。该中心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是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工作研究、咨询和支撑机构,旨在发展成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研究高层次、高水平的智囊,权威、专业的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交流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7.
简要回顾了上世纪美国关于栽人航天的争论,考量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载人航天的未来》报告中有关航天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论述,阐明了探索的内涵及将探索列为航天第一目标的理由与现实意义,最后建议在我国航天发展战略中恢复探索作为航天领域发展,特别是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发展的第一目标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正>三、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在载人航天未来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情况下,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有关国际机构对载人航天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推进,主要体现在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原则、方式等方面。1.美国一直以来,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发展倍受政治因素的困扰,缺乏连续性,尤其是近年来,探索计划屡次变动,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王景泉 《中国航天》2005,(12):33-35
2004年1月布什政府发布空间探索新设想,提出了空间站发展新的时间表,明确了载人登月球、登火星和开发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新目标。欧空局、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纷纷提出了行星探测新计划。世界上出现了将载人航天嫁接于行星探索和太阳系开发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一、主要航天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11,(5):47-48
2011年9月5日,第24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在俄罗斯拉开帷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应邀参加会议,一同前往的还有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费俊龙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