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先进云纹测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高灵敏度云纹法的发展及其在结构和材料力学行为测量方面的应用,包括云纹干涉法、微米云纹法、纳米云纹法及其相移技术。介绍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光测实验室近年来利用云纹干涉法在材料科学、激光焊接、微电子封装等力学行为测量方面的应用成果。讨论了微米/纳米云纹法分别在微电子封装、微机械系统(MEMS)、纳观变形场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维位移场测量的贴片云纹干涉法是用多束准直相干光同时入射到贴有全息胶片的试件表面,并记录由其相互干涉形成的三组频率不同、方向不同的全息光栅。若对试件加载前后两次曝光,可得到含有试件三维位移场(u,v,w)的三组云纹图。利用光栅衍射方向的差异,容易在三个彼此分开的方向上观察到三组云纹,由此可定量分析试件的三维位移,无需进行复杂的光学滤波处理。文中给出了严格的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将全息胶片用特种胶粘贴到试件表面,用加载前后两次曝光法得到全息云纹,然后使胶片与测试对象分离后进行处理,这种可分离处理的贴片云纹干涉法在面内位移及应变场测量中已获得成功应用。它具有实验周期短、工艺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点。本文首次提出采用非对称双光束入射贴片云纹干涉法,在忽略较小面内位移影响的前提下可获得离面位移及振幅场。文中用付里叶光学验证了面内位移定量公式,推导了离面位移及振动的计算公式,并对测量精度及灵敏度作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对悬臂梁挠度及矩形板横向振动的测试结果。本文的工作扩大了贴片云纹干涉法的应用范围,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LDZ—125高温合金断裂韧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一种新的高温云纹干涉法实验研究镍基合金在高温下的断裂韧性。采用光刻制版技术将高密度正交零厚度光栅直接刻蚀在低偏析定向镍基合金单边切口(SEN)薄试件表面,试件旋转在带石英窗口可传递光信息的加热炉内。此外,为同时获取垂直和水平位移场的云纹条纹图,在光路中安置了U-V装置。按实验经扫描及数字化处理后的数据自动提供给计算机进行J积分并按相应的本构关系计算,最后输出断裂判据J1c。  相似文献   

5.
激光云纹测试技术成功用于金属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测定,零厚度金属光栅的栅线频率决定了试验的测量精度。论文探讨了温度和载荷对光栅栅线频率的影响,并计算出由此引起的测量误差:300℃下,温度热变形对铝合金测量引起的误差为0.84%,而载荷对铝合金测量引起的误差为0.17%;1 000℃下热变形对镍铬合金测量引起的误差为1.52%,而载荷引起的误差为0.34%,研究证实温度热变形是引起试验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文章修正了材料在高温下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转动干版的平面波多光束全息干涉计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转动干版的多光束全息干涉计量术,用于测量试件的三维振幅场,该全息干涉计量术采用的光路系统具有空间分布的三束平面波物光和一束平面波参考光,它借助于一个可使干版作任意角度转动的特殊装置,在一张干版上记录振动体同一谐振频率的三个独立的时间平均全息图,再现时,该干版用原参考光照射,并分别转到记录时的三个原始位置,则可得到三个时间平均干涉图,利用有关的物理模型,便可导出求解被测物体上任一点的振  相似文献   

7.
全罗盘画面反走样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一定分辨率的屏幕上,用常规画线函数生成的静态罗盘刻度线呈现出锯齿形失真,特别当罗盘作动态旋转时,刻度线扭曲,变形,为消除这一现象,笔者根据线条的反走样原理,提出了一种实用算法,消除了静态的锯齿形失真,并从CRT屏幕上仿真的动态效果来看,罗盘刻度线旋转时不扭曲,不变形,实验证明,在光栅图形显示器中,应用此算法可消除走样,大大增强罗盘刻度线动态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8.
1kVA高频软开关三相变流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新研制的1kVA 270V直流变换成三相四线恒压(115V/200V)恒频(400Hz)交流电的变流器所采用的主电路拓扑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给出了实验数据和波形,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该变流器采用了模块化结构,由3个333VA单相DC/AC变换器组合而成,最高开关频率达100kHz,采有了电流电压双闭环DPM滞环控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高频率,高功率密度,输出波形质量优,三相不对称负载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聚焦激光差分干涉法(Focused Lase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FLDI)作为一种非介入式高时空分辨率的测试手段,适用于高超声速风洞等极端实验环境。从典型FLDI的光路设计出发,介绍了FLDI技术的测量原理以及空间滤波特性;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为满足不同气动问题的研究需求,对典型FLDI技术做出的一系列改进;介绍了FDLI技术在超声速以及高超声速流场(包括高超声速自由流来流扰动、高超声速边界层不稳定波与转捩以及超声速射流噪声辐射等)测量中的应用。本综述展现了FLDI技术在超声速以及高超声速流场测量中的潜力,为后续开展FLDI技术的改进及相关高超声速流场精密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3m×2m结冰风洞云雾参数校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综合检验结冰风洞的性能,并为飞机适航取证中结冰合格审定工作提供测试依据,依照SAE ARP5905的相关要求,根据冰积聚原理、相位多普勒干涉原理和热线原理,采用格栅、PDI-FPDR、冰刀、LWC-200在3m×2m结冰风洞主试验段完成了云雾参数校测工作,总结了测试方法与流程以提高校测效率。代表性云雾参数校测结果表明,云雾场均匀区能够覆盖试验段横截面积的60%以上,云雾容积平均直径(MVD)稳定性优于±10%,液态水含量(LWC)稳定性优于±20%,云雾参数满足ARP 5905相关指标要求,能够为3m×2m结冰风洞的标检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流量是工业检测重要参数之一。流量检测技术随着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向着小型化、高精度、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MEMS技术设计了一种梁膜结合的压差式流量传感器结构,分析了其基本工作原理,采用硅微加工工艺对传感器进行了流片加工,然后对封装完成的传感器样机进行了气流和水流静态性能测试。气流测试灵敏度为0.3508mV/(ms-1)2,测试基本精度为0.5885%FS;水流测试灵敏度为41.5241mV/(ms-1)2,测试基本精度为0.9323%FS。结果表明,所设计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基本精度,从而能完成流量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试飞中,飞机残余变形测量结果分析主要是判别所测残余变形是否为危及飞行安全、有碍操纵等的有害变形。而飞机活动部件残余变形实测结果常常超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际测量中,部件所处的状态与图纸要求的差异(存在偏度)。对此提出了偏度修正法和空间基准面修正法,并利用某型飞机全动平尾残余变形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并就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海豚型直升机转弯机动飞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能量法研究直升机转弯机动飞行特性,这是评价一架直升机机动性能的基本要素之一。文中以海豚型直升机(直九)为算例,给出能量图和机动图,并利用能量法原理分析了直九机的自动转弯、下降转弯、减速转弯机动飞行特性,计算了各参数对这些转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以HADC5742(或AD1674)为核心的基于PC-BUS的通用可编程A/D转换组件的原理,介绍了A/D转换组件的设计方法、工作方式、时序分析及其注意事项,对于特殊的可编程I/O组件和智能接口卡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流体力学实验中,平面流动皂膜得到大量应用(如用于模拟两维湍流流动或超声速流动),对皂膜的测量手段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对流动皂膜特性参数的测量尚有可提高之处。本文给出了两根平行弹性线之间在重力驱动下稳定流动的皂膜的表面张力系数及厚度的非接触测量实例。对于表面张力系数测量,针对新近文献中提出的一种基于皂膜边缘的力平衡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半经验方法给出了严格推导,并采用两种方法验证了推导结论,证实了该半经验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还得出了一种新的、更简便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方法;对于皂膜厚度测量,结合传统的皂膜流动速度测量方法(如粒子图像测速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色激光干涉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普通单色相机摄像来获取稳定流动皂膜的厚度剖面。  相似文献   

16.
一种非介入式高超声速边界层不稳定波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风洞实验是开展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可用于高超声速边界层三维空间测量的实验技术仍极为缺乏,且已有测量技术的动态响应频率普遍较低。基于光的折射和干涉原理,搭建了一套非介入式聚焦激光差分干涉仪测量系统(Focused Lase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FLDI),可有效获取三维流场空间点的密度变化。在马赫数为8的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中,使用FLDI开展了来流雷诺数107/m、7°半锥角尖锥标模边界层的不稳定波测量实验。结果显示FLDI成功捕获到频率在327 kHz的第二模态不稳定波及其谐波(645 kHz)。通过与PCB测试结果进行对比,FLDI的高信噪比、高解析频率(本文实验有效解析频率1.5 MHz)、高空间分辨率(沿流向小于1 mm)等优点得以体现。鉴于FLDI的高时空分辨率等优良特性,其可用于高超声速边界层不稳定波行为以及感受性等问题的研究,为深入认识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机制以及感受性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受试者完成训练计划后,利用旋梯测试实验组、对照组训练前后旋转时间,来衡量他们前庭系统的耐受能力将会增强。方法:30名男性大二学生,平均年龄20岁,被分为A,B两组。A组(n=15,实验组)接受旋梯系统训练,B组(n=15,对照组)按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内容和标准实施训练。A、B两组在训练过程前后都进行旋梯旋转时间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都进行心率(HR)监测。结果:A组在训练期开始前旋梯测试中,平均时间为461.07±105.65 s,在训练期结束后为572.13±50.19 s,P=0.001有显著差异。B组在训练期开始前旋梯测试中,平均时间是404.87±72.80s,在训练期结束后为477.60±68.57s,P=0.009有显著差异。A组训练后平均增长时间显著高于B组(P=0.012)。观察到A组平均HR显著下降(P=0.000),B组平均HR显著增加(P=0.000)。结论:训练测试结果显示,旋梯训练有助于飞行学生前庭系统耐受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升阻比特性,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常采用尖前缘结构,这对热防护系统提出了很大挑战。尖前缘结构由于表面曲率较大,常规的点测量和面测量试验技术均难以对驻点热流进行准确测量。针对尖前缘驻点热流测量难题,制作了专用的整体式薄膜电阻温度计,建立了驻点热流参数辨识方法,并以不同前缘半径(R=1.0、2.0和5.0 mm)的斜劈模型为研究对象,在FD-20高超声速脉冲风洞中开展了试验验证,来流马赫数分别为4、5、6和8,试验结果表明:整体式传感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耐冲刷性强,其参数辨识方法精度高,试验获得的前缘驻点热流与理论值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9.
为使无刷直流电机减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选择了电容储能型(C-dump)交换器作为飞机起动/发电系统主电路,考虑发电运行的性能要求对变换器拓扑作了改进。改进得到的全波升压式C-dump变换器可作为双向功率流变换器,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起动/发电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全波升压式C-dump变换器由两级功率变换电路构成,发电运行时有两种工作模式:单级工作模式和两级工作模式。本文分析了C-dump变换器发电运行的原理和特性,介绍了这两种工作模式的原理和特性,详细分析了两种工作模式的输出电压纹波、主开关管占空比、发电效率与电机转速的关系,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0.
混浊液内部的流动,由于微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因浊度高不易进行内部观察,所以无论是分析还是可视化实验都相当困难,存在着许多未弄清的问题。通过采用折射率匹配(Refractive-IndexMatching)技术,使透明的微粒子与透明的溶媒的折射率近乎相同,做成一种透明的“混浊液”,从而使混入其中的示踪粒子的运动轨迹能被摄像机捕捉到,并以微粒子的沉降和温度的干涉所引起的流动现象为焦点,利用图像速度测量法来处理分析所拍摄到的可视化图像,成功地获得了定量的混浊液内部的速度场,为进一步揭示混浊液内部自然对流的流动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