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认为外太空遥不可及,但是,宇宙事件可能会促进或者阻碍地球上的生物进化。现在的我们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历程。进化过程很有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但没有可能是由异乎寻常的偶发事件造成的。从突如其来的冰川期到小行星撞击地球期,地球生物经历了种种突发事故、奇怪境况以及重重灾难,生命应对这些事件的方式,最终造就了我们。若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只  相似文献   

2.
尽管UFO现象一直是一个谜,但目前的资料足以启示我们,一定存在其他原理的先进推进方式值得我们去探索,传统的喷气推进方式迟早会成为一种最古老的技术.这里介绍一种喷磁推进的设想,利用现有技术就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飞碟探索》2014,(8):5-5
科学家日前表示,《星际迷航》中的远距离人员传送技术是合乎物理学原理的,他们已经在远距离传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成功地将一个原子传输了3米,精确度达100%。实验负责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罗纳德·汉森教授表示:“我们传输的是一个粒子态。如果你相信人体是由无数原子以一种特定方式聚合在一起的产物,那你就得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将人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4.
从物理学上来看,宇宙广袤而浩瀚,只是这样无垠的宇宙究竟有多少个 ?只有一个吗 ?那么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吗 ?还有,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时候、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形成的呢 ?所有的这些依旧还是个谜,裹在它们脸上神秘的面纱到了今天,还是没有被我们揭下。   现代科学所理解的宇宙是在大约 200亿年前诞生的,从此一个拥有超大能量的“时空”出现了,接着,它就迅速地膨胀起来,最后,形成了广袤的宇宙。可是,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这个超大能量的时空出现以前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它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  相似文献   

5.
栾悉道 《飞碟探索》2006,(10):20-22
宇宙这么浩大,地球不可能是唯一具有智慧生命的星球。几千年来,从复活节岛那冷傲的石像到英格兰南部的巨石阵,从埃及矗立了几千年的金字塔到秘鲁巨大的纳斯卡线条画,有太多的谜团、太多的问题找不到圆满的答案。或许古人以我们现代人都无法理解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但  相似文献   

6.
宇宙是什么?     
宇宙是什么?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时,也许就有了答案.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让我们坐在明亮的面朝阳光的窗前.当灿烂的阳光通过窗户射入屋内,那一大束光芒就会与房间内的阴影产生强烈的反差.我们再缩小瞳孔,仔细看那束阳光照亮的空间,就会发现:空气是看不见的,但被阳光照亮的柱状空间里,有无数飘浮着的微小尘埃在舞动.它们飘来飘去,忽上忽下,舞动不定.这是肉眼细察可以看到的,还有一些更小的尘埃我们根本就看不到.  相似文献   

7.
飞出地球,遨游环宇———这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它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要实现宏伟的目标,太空发射方式是关键所在。目前,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陆地发射方式。不过,我们将会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它们之中有的已接近实用,但多数还停留在方案设计和实验室试验阶段。它们代表了太空发射的发展方向,为人类飞向宇宙增添了许多希望。海上发射海上发射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向地球“借得”30%的运载能力。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数字。原因在于,如果在赤道上发射,据理论计算可使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的角度为“零”,这样就可“节省”卫星变轨时…  相似文献   

8.
四十年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人造卫星正日益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人们的大脑中,它已不再是遥远而神秘的概念。可你能否想象,未来的卫星将不全是大家伙,有的将小得象一个足球,甚至象火柴盒?这就是现代技术正在创造的又一个神话。 自八十年代中期起,以微电子、  相似文献   

9.
正射电望远镜是寻找地外文明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工具。目前,选取特定频率、监听星际射电信号是利用射电望远镜寻找地外文明最常见的方式。另外,也有主动向太空中发射信号,为其他文明发现我们提供线索的努力。被动聆听就如同我们和别人打电话时,要先弄清楚对方的电话号码一样,搜寻地外文明的努力同样需要在宽阔的无线电频谱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监听频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探寻宇宙中是否存在另一颗地球.时至今日,凭着智慧和毅力,人类终于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的行星--飞马座51号,而后陆陆续续又找到了20颗以上的外太阳系行星.然而,这些新发现的行星,是否和地球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在它们之中是否也存在着另一个文明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急欲寻求解答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们的印象中,运载火箭基本是地面发射场发射的,比如我国为了发射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专门建设了文昌发射场。然而,也有些运载火箭是海上甚至空中发射的,比如联合发射联盟的海射系统,以及空射的飞马座火箭。火箭空射方式不仅规避了落区问题,射向更加灵活,而且飞机本身带有初速和高度,相当于给火箭加了一个助推器,提高了火箭运力。此外空射还规避了地面发射场不利天气的干扰,使用上具有更  相似文献   

12.
晴空 《太空探索》2004,(8):32-33
我们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在以前,如果你问天文学家这样一个问题,你所得到的答案很可能仅仅是告诉你当今的天文望远镜能够看多远。现在,这种情况要改变了。宇宙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了我们一个确切的数字:我们的宇宙直径至少是780亿光年。  相似文献   

13.
NO.1阿诺德事件 “这类飞行物这些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见。有人说我是第一个发现飞碟的人,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只不过是把我所看到的真实情况说了出来……我们的人已经登上了月球,如果外星有生命存在的话,它们是会到我们这里来的。发现这些飞碟说明我们不是孤单的,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肯尼思·阿诺德  相似文献   

14.
正1956年,对那一代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年初,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这样的真诚和信任感染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这一年的除夕夜,中国人第一次用联欢会的方式庆祝春节。回到祖国才3个月的钱学森以空气动力学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是44岁的钱学森  相似文献   

15.
李宁 《飞碟探索》2009,(8):54-54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对自己充满好奇,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在这里,我希颦能以一种大家理解的方式重新诠释生命是什么?"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众眼看宇宙     
幽游 《太空探索》2007,(3):56-57
在小麦哲伦星云的一个恒星形成区中心,明亮的蓝色新生恒星们正吹开一个空洞。这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最新拍摄到的照片。 天文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一些被称作疏散星团的恒星诞生区拥有非常短的生命。这张照片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ACS高级巡天照相仪在距离我们较近的星系NGC1313附近以类似游戏“Where's Waldo”的寻找方式,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英国天文学家向法国报界透露,一个由英、俄两家联合组成的研究机构破译了一个5万年前发自外太空的神秘无线电信号。他说,这是一个惊人的突破,我们的电脑已成功地将这一无线电信号最主要的部分破译出来,大意是:“请带领我们到第4宇宙,我们发生爆炸,处境十分危险。我们的时间是117、098,位置在12星系。”这是已经由专家和电脑破译出来的文字。这位天文学家说:“从数字计算,我们估计这是一艘古代飞船,或者是一个星球。它好像正在向总部发求救信号,帮助它脱离险境。我们初步计算表明,这个信号至少是5万年前发出的。…  相似文献   

18.
帆韵 《飞碟探索》2001,(5):46-46
在许多有关地外生物的文章中,经常指出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液态水。所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其他星球上寻找水的踪迹,好像找到了水就意味着与地外生物的接触又拉近了一段距离。但是,是不是那些我们尚未接触过的地外生物也像地球生物那样需要水呢 ?这一点我们是不清楚的。   我们不应用地球生物生活习性的观点来对待地外生物。毕竟地外生物 (假设有地外生物存在 )所处的环境与我们地球的环境截然不同,其元素组成、结构方式、遗传密码、新陈代谢类型等各方面必然都和地球生物有很大的差异。   1995年 3月,一个由日本制造的装备了…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们对宇宙了解了不少,但我们仍然有许多疑惑和不解,有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存在?物质为什么会存在?我们所有的一切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模式:宇宙诞生、灭亡,再诞生、再灭亡,永恒不息地变易存在着,难道没有别的模式可以选择吗?爱因斯坦说,上帝在创造宇宙时究竟有多少种选择?在没有最终解决疑惑之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反对这样的设想成立:我们这个宇宙或许是另一个巨大无比生命体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胞,我们的银河系可能就是“线粒体”、“高尔基体”之类.或者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体上的一个小小原子、分子.可能等不到我们的最终认识时,宇宙就开始了新的变易,也许这是存在着的重演故事.  相似文献   

20.
《飞碟探索》2014,(7):5-5
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家户克。贝彻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一条狭窄的虫洞能够持续敞开足够长的时间,人们或许就可以通过光脉冲的方式实现跨时间的信息传输。贝彻教授的计算显示,虫洞的最长开启时间差不多正好允许一个光子从中穿过。由于虫洞的另一端会通往时间上的另一个点,因此,假如贝彻教授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就可能实现跨时间的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