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CVD金刚石膜的离子束铣削、电子束加工、激光加工、化学辅助机械抛光、热化学抛光等抛光技术的加工方法与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展望了CVD金刚石薄膜抛光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运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技术制备了W体积分数分别10%,13%和18%的Ta/W两层层状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室温拉伸实验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用CVD技术可以制备W体积分数不同,且密度优于理论密度99.4%的层状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Ta,W层的晶粒均为柱状晶粒,离界面越近,晶粒越细;沉积态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纯CVD Ta和CVD W;1600℃×2 h的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扩散层宽度显著增大,力学性能高于沉积态的力学性能,最高抗拉强度可达660 MPa。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红外光学材料多光谱CVD硫化锌的磨削加工去除机理,对抛光后的多光谱CVD硫化锌材料进行显微压痕和金刚石单颗粒刻划实验研究,并采用金刚石砂轮对材料进行磨削加工。实验研究表明,多光谱CVD硫化锌材料在机械去除过程中出现了弹性和塑性变形现象,萌生的裂纹和破碎主要沿晶界、刻划方向、磨削纹理方向扩展,小的压力可抑制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采用尖头金刚石颗粒可获得破碎和裂纹更少的表面,采用垂直磨削法,磨削后形成了自中心至外缘呈周期性、散射状的磨削纹理。本研究可为多光谱CVD硫化锌红外透镜的精密、超精密加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工具研究进展及产业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CVD金刚石厚膜焊接工具和薄膜涂层工具的研究都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相关产品已经得到实际应用,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已出现CVD金刚石工具产业,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BN界面的优异性能和CVD制备工艺的优缺点,主要介绍了CVD-BN制备过程中沉积温度、源气体比例、热处理温度等各因素的影响,指出CVD法是制备高品质BN界面涂层的优选方法。优化CVD工艺,对其制备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将是BN界面涂层研究的重点,获得特定结构、性能稳定、厚度可控的BN界面相涂层是CVD法制备BN界面相涂层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高模量,高强度CVD SiC纤维作为金属基体增强剂正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本文目的在于评述CVD SiC纤维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室温和高温机械性能、高温应用以及碳化硅纤维市场价格估算。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在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研制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费用太高。目前,制造MMC的技术分为两类,即熔融金属浸透技术和粉末冶金技术。熔融金属浸透技术的第一步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对纤维表面敷以涂层,以便能加强熔融金属对纤维的浸润,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研制大尺寸毡基C/C复合材料的方案、热态原子的扩散和CVD碳的生成机理、工艺参数的选择、性能分析和问题。结果表明,缩短了工艺周期,制品线烧蚀率是迄今为止已试过的大中型C/C件中最低的。该技术10年来一直为C/C制造沿用,产品已广泛地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短纤维树脂模压、炭布叠层和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CVD方法制备了3种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氧化行为,计算了氧化反应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在氧化失重率小于60%时,其氧化失重率与氧化时间呈线性关系,而且3种样品在700℃前后具有不同的表观活化能,由此导致不同的控制机制:700℃以下为动力学控制区,700℃以上为扩散控制区。C/C复合材料的氧化速率与预制体结构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预制体结构导致形成了不同的热解炭组织,比较起来炭布/CVD炭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最差,短纤维树脂模压/CVD和针刺毡/CVD炭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3种材料的氧化过程基本一致,都是首先从材料内空隙缺陷处开始氧化,伴随着炭纤维和基体炭同时氧化,炭纤维变得越来越细,最后基体炭只剩下很薄的一层,有的基体炭甚至已经氧化脱落而只剩下炭纤维裸露着,或者在炭纤维周围分布着极不均匀的多孔状热解炭。  相似文献   

10.
用扫描电镜观察碳毡/碳复合材料的断裂样品及在高温真空环境下的烧蚀样品,探讨了其高温下的组织损伤与显微结构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碳毡/碳复合材料中毡丝随机排列并呈一定的取向,材料表现为准横观各向同性,其组织由浸渍碳基体、CVD 碳致密层和碳丝组成,各周期间产生相互界面,形成环状微裂纹。强度主要来源于 CVD 碳包覆碳纤维结构,浸渍碳组织疏松对强度的贡献少,同时纤维相互搭接形成闭锁网络结构,降低了增强效果。组织的烧蚀受各组分碳的缺陷、致密度影响,浸渍碳最易烧蚀挥发,其次是碳纤维丝,高致密的 CVD 碳最后被烧损。  相似文献   

11.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推广使用的首要问题是间隔标准的确定,为此ADS-B下飞行间隔的评估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与基准系统进行比较的方法,对ADS-B监视下的飞行间隔的安全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ADS-B监视下的危险接近概率模型,确定了ADS-B下飞行间隔的研究方法,对雷达监视和ADS-B监视下的危险接近概率进行比较分析,在不低于雷达监视的安全目标水平下确定出ADS-B监视下对应的最小间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低于雷达监视的安全目标水平下,ADS-B监视下的飞行间隔标准更小,因此方法适用于国内ADS-B监视下的飞行间隔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整体叶盘盘铣开槽加工过程中铣削力大,铣削温度高,会在加工表面表成较深的残余应力层,对零件的疲劳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为提高零件的疲劳寿命,本文以钛合金试块为研究对象,利用残余应力测试分析系统测量表面残余应力,利用拨层法测量次表面的残余应力,采用线性回归技术建立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利用极差分析法分析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盘铣表面均为压应力,且轮毂面上的残余应力大于叶盆叶背面上的残余应力,均由挤光效应引起;回归预测模型的显著性水平为0. 01,其回归效果良好;各因素对σAx、σAy(σAx、σAy分别表示轮毂面x、y方向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对σBx(σBx表示叶盆叶背面x方向上的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主轴转速>切削深度>进给速度;残余应力纵向均为压应力,轮毂面上的分布深度为230~270μm,叶盆叶背面上的分布深度为170~175μm。  相似文献   

13.
旋翼诱速的横向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适存 《航空学报》1988,9(11):515-520
 直升机前飞时,旋翼平面处诱速的横向分布,究竟前行桨叶半边大还是后行半边大,迄今无定论。本文根据经典涡流理论,全面分析环量Γ_o及Γ_(1s)对诱速横向系数υ_(1s)的贡献,然后利用桨叶挥舞条件,通过Γ_o及Γ_(1s),不同分布的组合情况进行估算,发现存在着一个临界半径位置。在临界半径以外υ_(1s)为负,即前行桨叶的诱速小于后行半边的;在临界半径以内υ_(1s)为正,前行桨叶的诱速大于后行桨叶的。上述结果得到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4.
放宽静稳定度在先进战斗机设计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主动控制技术仍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需要对放宽静稳定度对飞机纵向飞行性能的影响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以重心后移作为放宽静稳定度的方式,分析放宽静稳定度与某型战斗机俯仰力矩系数的关系,构建战斗机非线性模型并进行开环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放宽静稳定度对飞机运行平衡点的影响机理,对战斗机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并分析放宽静稳定度对飞机纵向线性模型阶跃响应特性和长短周期模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宽静稳定度可增大战斗机的俯仰力矩系数,提高飞机性能,但可能会使飞机本体模态特性变差,需要在设计控制率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赵宏杰  姜玉廷  杜磊  房一博  郑群 《推进技术》2020,41(11):2499-2508
为了探究船舶燃气轮机冷却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内肋片角度的改变对颗粒沉积特性的影响,以7种不同肋片角度及1种弯头处加导流片的肋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F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各种冷却结构的流动换热性能以及颗粒沉积特性。结果表明:当肋片角度改变时,内部通道的流动换热和弯头壁面的沉积率存在很大差异。肋片角度为45°的内部冷却通道的换热性能相比于换热性能最差的E型肋的平均努塞尔数高了25%;肋片角度为60°时,弯头壁面和弯头后壁面的沉积率最低;肋片角度为90°时沉积率最高;肋片角度为135°时换热性能最差,弯头壁面沉积率最低。肋片角度的改变对弯头侧壁的沉积率和各个部分的撞击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增加导流片可以有效降低弯头壁面的捕获率和沉积率以及弯头侧壁的沉积率、撞击率和捕获率。  相似文献   

16.
吹风比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振兴  末永洁  刘石 《航空学报》2004,25(6):551-555
以叶片作为研究对象,在主流风速为40m/s,弦长雷诺数为74400条件下,应用红外成像技术作为测温手段,研究了不同吹风比对叶片吸力侧和压力侧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吸力侧实验在3个吹风比分别为0.5,1.0和1.5条件下进行。压力侧实验在4个吹风比下进行,分别为0.5,0.75,1.0和1.7。从实验结果来看,在压力侧吹风比1.0条件下的冷却效果最好;对于吸力侧吹风比0.5条件下的冷却效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一种非结构网格上基于径向基函数重构的ENO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维Euler方程,对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给出了一种基于紧支径向基函数重构的ENO型有限体积格式,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先对每一个三角形单元构造插值径向基函数,而在计算交界面的流通量采用两点高斯积分公式以保证格式的整体精度。时间离散采用三阶TVD Runge—Kutta方法。最后用该格式对一些典型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对间断有很好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胡旭超  谭贤四  曲智国  罗艺  池鹏飞 《航空学报》2020,41(1):323269-323269
随着风电场的大范围建设,风轮机杂波对雷达的干扰问题日益严重,常规杂波抑制方法难以有效解决风轮机杂波(WTC)干扰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动态字典对风轮机杂波进行稀疏重构进而抑制的方法。首先,建立了WTC干扰下的雷达信号模型并分析了风轮机杂波的信号特征。其次,依据WTC的时频特征提出了一种微动参数粗估计方法,利用粗估计结果缩小了字典稀疏重构参数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对字典进行动态生成,并逐级更新字典原子。最后,通过动态字典对风轮机杂波信号进行稀疏重构,从而实现了对WTC的有效抑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风轮机杂波对目标检测的干扰影响,验证了基于动态稀疏重构的风电场杂波抑制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微型凸起物高超声速气动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S数值解方法对高超声速气流中微型凸起物的气动热环境进行了计算研究,并对前斜坡峰值压力和热流跃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雷诺数流动,由于其边界层很薄,气流对凸起物的冲击作用比低雷诺数流动大很多,给凸起物前缘和上表面带来较严重的气动热问题。研究还表明利用斜面侧扩张角可以降低凸起物后斜坡的气动热环境。最后对球锥与平板物型的差异给微型凸起物热环境特性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计算状态下,风洞平板实验模型得到的凸起物前缘峰值压力和热流跃升比实际球锥外形要高,因此地面实验结果外推到天上实际情况还是比较保守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构建基于自主可控平台遥感影像处理系统的需求,对国产软硬件环境与主流商用系统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软硬件兼容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差异提出源代码一致的跨平台程序设计方法,屏蔽底层平台差异,可不更改源代码在不同平台上直接编译运行,大大提高了跨平台程序设计开发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基于自主可控平台的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可在Windows和麒麟平台上无差异运行,提高了基于国产平台开发军事应用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