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飞行期间人体生理学研究是太空探索的重要方面,30天以上的长期飞行尤其如此。NASA/“和平”号科学计划为研究人体对失重的适应性提供了唯一的机会。虽然在这些研究中还存在着航天时间、机上硬件应用、操作限制及飞行异常等制约因素,但在“和平”号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仍进行了16项实验。实验对象是16位航天员,实验主题是人体对太空飞行的适应性,包括肌与骨、神经前庭、神经前庭、新陈代谢、人体行为和心血管等方面。从NASA/“和平”号科学计划中得到的结果对于认识人体是否适应长期太空飞行至关重要,这类研究将为认识健康试验对象的生理反应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也钭促进对地球上的疾病状态的了解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失重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外周血管与心脏两个方面出发,回顾了近年来大量有关失重(长期失重以及模拟失重)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分析评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最后展望了几个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的过程中,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失重、超重、振动、噪声、辐射、昼夜节律改变、狭小的生活环境、舱中的有害气体等。这些因素对人体都有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长时间、持续的失重作用,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病理一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瑞江 《航天员》2009,(4):46-47
航天员在太空探索途中,失重的宇宙环境会带给他们很大的不便和问题。对于对抗失重环境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致力于天际探索的科学隶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研究一直在继续,但理想的效果仍然很难出现。而人工重力,也许会彻底改变周面,为长期的太空征程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5.
失重环境下,人体产生力量的肌肉和骨架失去用武之地,肌肉会逐渐萎缩,钙、磷、镁等元素流失;重新回到重力环境后,人容易发生骨折,这些都可归入“航天运动病”。这些生理病症如同达摩克利斯宝剑,时刻悬在太空旅行者的头顶。  相似文献   

6.
沈羡云  唐承革 《中国航天》2006,(9):38-39,43
人在离开地球重力环境进入太空后,身体会出现大量适应失重环境的变化。研究者们为减少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理改变,维持他们像在地球那样的健康状态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太空中,航天员进行自行车功量计及其他的运动对于防止失重引起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变化是有帮助的。想像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08,(3):16-19
招募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法国航天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拟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联合开展60天头低位卧床实验。该实验旨在模拟中长期航天飞行任务中失重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影响,并研究相关的防护对抗方法。本次实验周期共为90天,被试者提前15天入住卧床实验室以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实验程序。头低位-6。卧床60天,卧床实验期间,除大便外其他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卧床后观察恢复15天。实验周期内进行心血管和骨骼功能的检测。现向全国招募25名志愿者,欢迎30岁到45岁、热爱祖国、热爱航天事业、无心血管及骨代谢疾病史的健康男性报名参加。报名截止日期:2007年8月25日。  相似文献   

8.
太空飞行中人的工作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空飞行中人的工作能力沈羡云太空飞行中的物理因素(失重、超重、噪声、辐射等)、生理因素(心血管功能失调、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空间运动病等)和心理因素(有限的空间、隔绝、危险意识等)是造成太空飞行中航天员工作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美国和前苏联飞行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在飞行中受到多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影响航天员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失重,它长时间、持续性地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生理系统的一系列变化。本文根据美苏载人航天资料,着重介绍了失重对心血管、血液、骨骼、肌肉、前庭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实验目的: 探究太空中的水在各种温度下的状态,为以后人类长时间的太空活动的生命维持探索可行方案,甚至为建立一个太空的人工生态系统有所帮助。验证布朗运动:试验在失重下是否还可以进行热传导。  相似文献   

11.
7月15日至8月15日,位于北京航天城内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开展了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这是我国首次组织以女性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的生理变化特点为研究目标的卧床实验。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获得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生理活动的基本变化情况,并验证相应防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次实验为探索我国交会对接任务女性在轨失重生理效应的规律特点,研究女性在轨防护措施应用原则及评估防护效果提供了实验数据。参加本研究的所有志愿者均为北京市各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在近百名的报名者中,经过初筛、复查等数轮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测试后,共有22名志愿者进入最后的卧床实验。实验中,所有志愿者均需在床上完成吃、喝、拉、撒等各种日常活动。本次实验的顺利完成将加强对女性在太空中生理变化特点的认识,为我国首次将女性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空间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骨代谢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总结实验动物和骨组织细胞的太空飞行实验结果以及失重性骨丢失发生的可能机制。介绍了利用新型抗磁悬浮模拟失重技术平台获得的部分细胞实验结果。提出了尚需研发更多新型地基微重力模拟平台来开展骨代谢研究,同时需要更多真实空间飞行机会的进一步验证,为我国空间生物医学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封闭空间内,脱离自己的生活,没有家人和朋友,你能够坚持多久而且不至于精神崩溃?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很明显,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距地球几百千米以上的太空,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航天员却是长期这样生活着。这种生活使他们的心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时刻感受着重力的作用,身体上是踏实的感觉。在短暂的太空飞行中,很多航天员对于失重还是感觉很新鲜,但若是长时间的太空生活,微重力就会带来不适。心理学家最需要了解的是在失重  相似文献   

14.
失重生理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羡云 《中国航天》2001,(9):30-35,40
一、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原因   自 1961年前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至今载人航天已有 40年的历史了。 40年来,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飞行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显示出航天医学在载人航天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航天医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影响长期载人航天的关键。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失重、超重、振动、噪声、辐射、昼夜节律改变、狭小的生活环境和舱内有害气体等。这些因素对人体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心理-生理变化。尤其是失重长时间、持续地作用于…  相似文献   

15.
<正>欧洲航天局(ESA)最近在失重环境下,测试了利用渔网捕捞太空垃圾的技术。在此次测试成功的基础上,ESA将于2021年在太空部署渔网。此次飞行目的是测试渔网(不同于传统渔网)捕获和移除废旧卫星,运载火箭碎片和其它漂浮在太空的人造碎片的能力。ESA的科学家们利用加拿大的"猎鹰"20飞机开展为期两天的试验。该飞机共做  相似文献   

16.
陈禹澄 《航天》2009,(4):54-54
用具有代表性的昆虫——苍蝇,研究昆虫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能否正常羽化。如果昆虫在太空中能正常羽化,将对人类的太空农业计划有重大的意义。如果昆虫不能在微重力情况下正常羽化,那么太空农业计划中植物授粉的环节将不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7.
钱航 《航天员》2013,(4):47-48
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影师张晓光的协助下,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06,(5)
人类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活动时,随时可能面临多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谜题,失重肌萎缩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地球重力作用几乎完全消失,生物有机体处于一种失重状态,肌肉就会不用再发挥地球上的支撑作用,从而出现了肌肉的废用性变化——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9.
水客 《航天员》2011,(1):62-63
2010年11月,欧空局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Paolo Nespoli)在国际空间站正式启动微型太空温室计划。此次太空温室计划,是欧空局人类太空飞行理事会构思提议的。温室落户空间站太空温室用来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培育花卉蔬菜等植物。科学家设计出太空温室装置,能够为植物在  相似文献   

20.
提高航天员工作效率的几项措施沈羡云随着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星际探险任务的到来,人停留在太空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失重、辐射、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复杂、多样的航天任务对航天员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确保航天员在飞行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