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概况精密导电塑料电位器具有耐磨、耐腐、低噪声等优点,不仅在军工产品上使用,近年来已大量用于民用工业中。如自动化仪表中的记录仪、电动执行机构、广播设备中的音量调节、船体平台的控制、液压随动系统以及机器人等行业中。导电塑料电位器在未修刻时,线性度一般不能满足使用需要,必须经过修刻,将线性度修刻到小于O.05%。过去这种修刻都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叙述了有关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该分析方法是基于统计断裂力学理论监考虑到原始裂纹大小的概率分布情况。这种可靠性分析方法可用于设计变量的选择,例如,在最小预计成本和规定的可靠性范围的基础上,选择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壁厚、设计使用期限和试验因子。断裂控制计划的作用,如在非破坏性试验中,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材料的腐蚀,均可把它作为一种选择设计变量的研究方法。本报告中的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方法,经改进后就可推广应用在其它类似结构和各种断裂控制设计上。  相似文献   

3.
三机二冗余的实时嵌入式容错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机构成的冗余控制系统中,表决量及其表决器设计最为复杂,直接关系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将三机中的一机作为表决器对另两机进行旁路表决和输出切换控制的冗余系统,可简化表决器的设计.同时消除系统中的单点故障模式,可应用于高可靠的实时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当今常规地地战术导弹一般采用惯性半程制导方式,这种方式总伴有末修系统作为半程制导的一种补充。末修系统的功能是在导弹到达停控点时,利用弹上冷气瓶,通过导管产生气动推力,调整导弹姿态,达到控制导弹弹头落点,正确命中目标的目的。因此,末修系统的导管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其质量,特别是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性能,本文结合某型导地地战术导弹末修系统铝导管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重点分析了出现的焊接质量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末修姿控动力系统与控制系统一致性和协调性检测而研制的末修姿控系统极性检测仪,能实时检测并显示末修姿控动力系统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按时序动作的情况,从而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判断数据,确保了末修姿控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末修姿控系统极性检测仪使用方便,操作界面简单,可自动记录、保存检测数据,并可离线浏览、打印,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仪器内部嵌入控制信号模拟线路,可自动进行模拟自检测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投入,其便携式、小型化设计更适应了机动、灵活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空间态势感知任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异构性等特点。其系统要求高的可靠性,其中如碎片分析、碰撞预测、碎片清除等任务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使用按需索取的云计算方式能够满足空间态势感知的各种可预测和非可预测的复杂需求,降低硬件成本并且易于规模化。文章提出了一种集中式控制的云计算空间网络系统,在系统中使用了OpenFLow协议,能够为空间态势感知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7.
开关角度传感器被广泛地使用在无人机伺服控制机构中。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出现因反馈控制信号中断,使该机构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无人机系统的正常使用和飞行安全。经初步诊断,将故障定位在开关角度传感器运行中存在断点现象。针对该故障,运用可靠性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的试验和验证,确定了故障的原因和机理,给出了控制和消除故障的方法与建议,有效解决了无人机系统使用中开关角度传感器断点故障问题,提高了全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多次重复使用的特点,以发动机在重复使用全过程中各子系统的可靠性偏差最小为目标,提出面向重复使用全过程的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可靠性分配方法。该方法以等可靠度分配为基础,以发动机在重复使用全过程中可靠性偏差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分配结果,可在满足发动机使用寿命末时刻可靠性的同时,减小各子系统在中间使用过程中"短板"效应。以某可重复使用氢氧发动机系统为例,给出了具体分配方法,相比于等可靠度分配法,所提出的分配方法得到的各子系统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可靠度偏差下降35%,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遥测系统应该把系统的可靠性放在首位,因为它是系统成功与否的最主要因素。只有在确保系统高可靠性基础上才可争取系统的高性能,高效率和低成本。遥测系统使用着大量的数字电路。所以分析和提高这些主要由数字电路组成的数字设备的可靠性将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准备根据研制和使用数字设备的一些实际经验并结合作者自己的认识,对如何提高数字设备可靠性的某些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低频电缆连接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器产品的性能实现。文章对电缆使用过程中的弯曲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电缆弯曲半径的控制方法,能够在电缆布局设计阶段对弯曲半径不足的电缆分支进行识别并实施弯曲成型方案。应用该方法可使得低频电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承受过大应力而导致的电缆导线断裂风险。工程实践亦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面向全自主轮式移动车辆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控制-感知-导航通信系统。提出了CAN总线带宽分配原则及通信协议,并针对典型导航传感器系统进行了通信负载-可靠性试验,给出了多自主移动车辆的信息网络的建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AN总线实现车体导航-控制可满足自主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分析和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控制系统长期加电的可靠性分配方法.该方法依据工作时间长短对原有控制系统可靠性指标进行修正,并采用专家评分法思想计算出各单机设备的修正值.  相似文献   

13.
在典型可靠性分析模型及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运载火箭复杂容错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复杂容错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估、确定合理的系统组成以及方案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撑,可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航天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奋为 《上海航天》1998,15(3):61-64
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卫星、导弹等航天型号产品的成败。材料的生产工艺、检验、选材、贮存和使用等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和可靠性的因素。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理化检测在航天材料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提出了航天材料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分析了影响航天材料质量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探讨提高其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文设计了在半导体器件热封装可靠性测试系统中使用的恒温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使半导体器件所处的环境温度维持在某一恒定范围,以保证可靠性测试中的恒定加速应力需求。文中对整个恒温控制器进行了介绍,同时详细阐述了测温模块与升温模块的电路设计,然后对控制器的运行情况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可行性。通过测试得出该恒温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精度,可以满足半导体器件热封装可靠性测试系统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饶岚  王占林  李沛琼  姚一平 《宇航学报》1999,20(1):57-61,65
在一种新的软件可靠性分析方法基础上,参考硬件系统的阶段性任务可靠性的建方法,为在对于不可修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考虑硬、软件之间复杂的相关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解决办法。从而为更准确地评估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提供了可能。文中分析了一个飞行控制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系统在研制期间可靠性的变化规律,考虑维修、改进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引入改进效果系数,建立了一种基于虚拟工作时间的可修系统可靠性增长模型,可用于完全维修、不完全维修、最小维修和恶化维修.给出了故障强度函数和累积故障次数的表达式,以及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算例表明:该模型分析结果与AM-SAA模型一致,且符合工程实际,其参数意义更明确.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载人航天人-舱-服出舱活动试验任务的需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KM6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的水平舱测控系统采用SIMATIC PCS7冗余集散控制系统的方式,对所有关键环节包括控制计算机、CPU、电源、网络、I/O模块等都进行了冗余备份。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PCS7-400H冗余功能在测控系统中的实现及测量原理,并在KM6水平舱中的实际运用中,大大地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MCF5235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向高精度和小型化方向发展的需要,以高性能的32位微处理器MCF5235为核心,搭建了高性能的数字式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并根据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策略,进行了飞行控制软件的功能模块和任务划分,着重分析了嵌入式Linux实时操作系统下主函数的任务调度机制。MCF5235以它的高集成度、低功耗和强大的处理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减少了系统的体积;尤其是嵌入式Linux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原型无人值守雷达的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原无人值守雷达的特点和高原特殊环境以及任务可靠性要求,从冗余设计、可靠性设计、环境可性设计和设备可靠性设计技术上分析论述了无人值守雷达的可靠性设计思路和解决无人值守雷达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降低了雷达使用保障人员和费用需求,提高了系统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