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无人机"人机分离"的特有设计特点和运行限制条件,以国内某大型民用无人机为例,对我国审定类民用无人机的安全性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定义无人机系统的飞机级功能,并对无人机功能失效状态概率基准的分析,建立了适合于无人机的安全性指标;开展了无人机的飞机级功能危险性评估过程,分析失效状态对无人机、机组人员、地面人员和空中其他飞行器的危害影响并划分了失效状态的危险严重等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人为因素的理论研究,着重从人机环境系统方面分析了飞机维修工程中出现人为差错的原因,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避免人为差错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3.
4.
5.
6.
当前很多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厂商都在探讨对新的超大型客机(UHCA)的需求。近年来的一些报刊杂志也不断披露麦道公司、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工业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联合推出的设计方案。其实,关于超大型飞机的设想早已有之,例如,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早在70年代就开始考虑这样的飞机,设想的客机是双层、600座混合级别布局,航程10000千米,巡航速度为M0.95。 相似文献
7.
项勇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1,(2):31-35
介绍了国内外通用飞机人为因素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CCAR 23部有关条款对人为因素评估的具体要求,给出了为满足人为因素适航要求提供适航验证符合性思路. 相似文献
8.
魏利军李高民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5,(2):74-78
针对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过程,结合系统工程思想以及工程实际,提出了在系统级开展功能危险性分析常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在推进系统功能危险性分析中的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林王镭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2):67-69
与中央杆/盘或主动侧杆相比,被动侧杆的最大缺陷在于缺乏反驱装置,进而产生人-机交互信息以及主/副驾交互信息的缺失,增加了人为差错的出现概率;被动侧杆由于缺乏力反馈,会造成飞行员对触觉这一最直接信息的缺失,进而影响人-机操纵权限的分配。在民机设计中,可以考虑在被动侧杆上添加模式切换按钮,从而在保持飞行员超控权限和提供有效包线保护这两者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被动侧杆由于缺乏反驱装置,无法实现左、右侧杆的联动,因此更容易出现叠加操纵。在民机设计中,应当从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对叠加操纵进行提示,同时借鉴已有的接替操纵操作程序,以提高飞行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飞机年龄的增长,腐蚀问题就变得愈为严重。尤其是对于位于南方及沿海城市的航空公司,由于天气潮湿,雨水多、温度高及受海水盐雾及各种腐蚀性工业废气的影响,腐蚀问题尤为突出。腐蚀给飞机维修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有时甚至造成飞机长时间停场修理。维护人员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去除腐蚀、完成腐蚀修理及做好防腐蚀工作已变得日益重要。下面 相似文献
12.
安琳琳汪洋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5,(1):53-57
FAA分别于2002年和2008年颁布25-106及25-127修正案,增加驾驶舱门安保事项以提高驾驶舱的安全水平。修正案要求加固驾驶舱门,驾驶舱门必须设计成可以阻止未被授权人员进入驾驶舱并且阻碍危险物体射入以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驾驶舱门必须能检测驾驶舱失压并可以释放门或者卸压板平衡压力差,还应有措施使飞机机组成员在该舱门卡住的情况下能直接从驾驶舱进入客舱。因此,在驾驶舱门上设有一个可以快速释放的紧急出口。根据飞机驾驶舱门结构及功能的主要特点,对驾驶舱门功能故障进行探讨,同时对功能故障引发的危险性等级进行划分,以确定安全指标,进而辅助驾驶舱门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功能垫片在飞机维修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举例介绍了功能垫片在结构修理过程中的选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可控飞行撞地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飞行安全的难题。根据大量CFIT事故的典型实例,概括出了导致CFIT事故的基本事件并编制出CFIT事故树,应用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理论,对CFIT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运用HFACS方法对CFIT事故树中得出的基本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得出了不安全行为后面还隐藏着更多的隐性人为差错。最后指出,从组织上控制人为差错,改善机组资源管理和加强规范培训是预防CFIT事故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航空安全分析表明,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进步,由飞机设备故障所引起的飞行事故概率已从20世纪初的80%下降到今天的3%.相反,由于飞行员人为因素失误所导致的飞行事故或事故征候却不断增加,已占到了整个事故成因的60%~80%.为此,如何增加人的可靠性,最大程度地克服和避免飞行员人为因素失误的发生,是各国民航普遍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用加速寿命试验的方法对飞机副油箱尾锥的寿命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和领先试飞都证明用加速寿命试验确定尾锥寿命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