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双双  孙旭东 《飞机设计》2011,31(3):55-57,70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战斗机座舱显示技术有了许多新的台阶式进展,使战斗机的作战性能产生了质的飞跃。先进座舱中多功能显示器是非常重要的显示设备,对多功能显示器显示界面进行仿真研究又是建立科学的、实用的座舱人机工效仿真平台的关键。本文采用IData在PC机上实现座舱显示屏的可视化界面开发,并采用Vi...  相似文献   

2.
座舱蒙皮外表面气动加热的物理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贤德  朱学欧 《航空学报》1998,19(3):323-326
座舱蒙皮外表面气动加热的物理仿真是座舱热特性试验研究的重要基础。把平行射流理论应用于座舱蒙皮外表面气动加热的物理仿真,提出了气动加热物理仿真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座舱动态热特性物理仿真的需要,且在人力、物力上较省。提出了用数学仿真控制座舱热特性试验的方法。这些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飞机座舱热载荷和热特性试验中。  相似文献   

3.
常规汽车发动机工作特性的测试方法存在成本大、效率低、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发动机工作特性仿真程序,利用555定时器建立仿真电路模拟发动机的转速信号、油门信号、负载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出基于LabVIEW的汽车发动机工作特性测试系统,实现汽车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即时检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
<正>某型飞机在日常维护、飞行训练和演习等过程中,座舱空气调节分系统故障率较高,且没有配备专用的检测设备,使得机务维修人员对座舱空气调节分系统各项性能检测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影响了部队正常战备训练工作的开展,增加了装备保障人员的维修保障时间。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总线通信、信号采集与处理、微处理器等技术,实现了涡轮限速控制器安装前  相似文献   

5.
依照CCAR25部的要求并结合某型飞机座舱布局,利用DELMIA系统建立了三维疏散模型并实现了可视化过程仿真,通过对人员疏散行为直观分析并结合人机功效评估,对疏散行为规范、辅助疏散设备和飞机座舱布局以及疏散方案等进行优化设计,确保真实疏散过程中的疏散效率和人员安全。仿真过程与实际情况相似,方法可广泛用于人员应急疏散过程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座舱显示与控制的需求,阐述了座舱显示与控制架构设计、显示设备对比、控制设备功能、画面设计以及控制逻辑设计,提出了座舱显示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CJ1飞行模拟机座舱设备仿真实现及常见故障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拿大Mechtronix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CJ1飞行模拟机各类仿真座舱设备以及实现的原理,着重提出了针对各类故障的不同解决方案和步骤,以及使用这类设备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飞机座舱内饰视觉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  张炜 《航空计算技术》2009,39(1):89-92,97
讨论了飞机座舱内饰视觉仿真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建立了飞机内饰视觉仿真方法框架模型。以CATIA为平台,依据GJB、HB等有关标准建立了飞机座舱模型,并根据视线追踪算法利用SPEOS CAA V5的LM模块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追踪仿真,在飞机设计阶段针对座舱眩光问题开展了虚拟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轻型飞机座舱内饰与设备系统设计特点,提出要从色彩、材料、安装、声学、造型和舱内设备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并分析了国内外轻型飞机座舱内饰与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我国轻型飞机座舱内饰与设备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某教练机某设备的通风冷却要求,开展利用座舱排气对某设备进行通风冷却的技术研究.通过对该型飞机座舱排气供某设备通风冷却系统的地面模拟试验研究分析,探讨座舱排气冷却电子设备技术在环控系统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模块化、通用化的高速机载数据采集记录设备。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连接器和设备对外接口采用通用标准接口,能够同时采集音视频、总线和离散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打包和存储。可适应多型号飞机的数据采集和记录需求,降低了设备研制风险,增加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性,为通用高速机载数据采集记录设备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飞机座舱副驾驶的研究需要,为使得机械臂能够在飞机座舱完成导航任务,旨在构建一个可用于机械臂导航的飞机模拟座舱三维地图。针对特征点分布情况对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简称SLAM)的建图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ORB-SLAM改进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特征检测算法相对于OpenCV库中SIFT,SURF和ORB算法检测提取的特征点分布更加均匀,更适用于SLAM。采用Kinect V2.0作为深度信息图像和彩色图像的数据采集设备,在飞机模拟座舱真实的环境下,结合ROS系统和ORBSLAM2系统框架,构建了飞机座舱内的三维稠密点云地图。针对点云地图存在数据大和难以实现导航等问题,采用了OctoMap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能够压缩点云,调节分辨率和判断空间是否被占据,将点云地图转化为八叉树地图,最终获得数据小和适用于导航的三维八叉树地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座舱人机工效的量化评估,通过将其它学科领域应用的生理监测技术引入座舱设计,提出了一种人机工效量化测量评估的思路方法,并介绍了基于该思路进行生理测量试验系统组建,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及处理。该系统可有效进行座舱操作人员的生理监测,采集的数据可用于人机工效评估,实现人机工效量化测量。  相似文献   

14.
赵锋 《直升机技术》2010,(3):71-72,48
本文针对某型直升机采用了玻璃化座舱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其玻璃化座舱主要设备及其功能,以及某型直升机玻璃化座舱使用体会。  相似文献   

15.
旅客机座舱热舒适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献文  张利珍  王浚 《航空学报》2006,27(4):551-555
巡航飞行时,旅客机座舱内相对湿度和空气密度都低于地面建筑物环境。低相对湿度会造成更高的蒸发热损失,低密度空气却会减少对流换热,在这2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会使座舱内热舒适性与地面建筑物有所不同。针对传统旅客机环境控制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座舱内舒适性要求的状况,提出一种直接以舒适指标PMV为控制目标的热舒适控制策略,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座舱热舒适动态特性模型,并采用仿真方法研究了分别以PMV和温度作为控制目标时,座舱内热舒适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舒适控制能更好地满足座舱内的热舒适;此外与地面建筑物环境相比,需要更高的空气温度才能使座舱达到热舒适。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利用仿真计算辅助座舱空气分配系统设计的方法,以某型飞机座舱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空气分配系统设计,根据设计模型和参数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利用Flowmaster对其进行仿真计算,并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对设计进行迭代,使得系统性能逐步优化,最终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飞机在飞行时能够自动调节座舱压力并限制座舱压力变化速率,提供更舒适的压力环境,要对飞机的压力调节器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的原理被论述,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压力微分方程,开发了各子系统的仿真模块,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为进行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8.
小型飞机先进综合座舱电子系统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Garmin1000系统为例,从系统功能、基本架构、容错策略和通用性方面分析了小型飞机先进综合座舱电子系统架构的设计特点。先进综合座舱电子系统架构包括了设备级和系统级两个层面,在设备级阐述了航电设备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在系统级采用了不同的容错策略,保证系统规模最小化时容错能力达到最大化。同时,网络应用增强了系统架构的通用性,支持多种系统规模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歼击机座舱空气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歼击机座舱内空气流动和传热的特点,建立了座舱内壁面传热边界条件计算模型和空气分配系统供气边界条件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歼击机座舱流场和温度场数值仿真平台,并利用地面模拟实验验证了仿真平台的有效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平台能较真实地反映座舱壁面传热的不均匀性,以及空气分配系统供气孔口流出气流流量和温度的不均匀性与非对称性;速度场和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分别约为15%和6%,这证明了该平台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切断通电线圈不能应用的场合实现对数据采集设备及时准确地控制,自行开发了基于振动幅值的机匣包容试验数据采集触发系统。通过对以往机匣包容试验采集得到的旋转轴振动数据进行研究,在叶轮爆裂瞬间旋转轴振动值出现较大程度的阶跃突变,利用旋转轴的振动信号作为触发源,前置变换器和位移振幅测量仪对振动信号数据加工处理,实现当振动超过设定阀值时,控制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经试验验证表明:该系统触发及时,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