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用FBW系统飞机提高舵面抗振性的主要措施有:操纵舵面质量平衡法;利用作动器阻抗,包括提高作动系统静刚度和自然频率,改善作动系统阻尼特性;气动平衡法;主动颤振抑制(闭环控制).民机作动系统设计中一般从以上4个方向同时着手,提高作动系统抗振性.从提高作动系统静刚度和自然频率着手,研究了某型飞机法兰式安装下等效刚度计算方法,得出了副翼作动系统自然频率范围.计算结果表明,主机所与供应商共同确定的静态刚度参数满足作动系统颤振抑制的最小自然频率要求,供应商可采用这些参数进入作动器静态刚度详细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2.
操纵系统是飞行模拟训练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CJ1飞行模拟训练器操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法则,最后以CJ1飞行模拟训练器的左侧方向舵卡阻故障为例,介绍了典型的操纵故障的排除方法,故障排除后进行方向舵的QTG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左侧方向舵故障得到了解决,满足飞行要求。  相似文献   

3.
某型飞机方向舵偏角限制装置机上地面调试时不满足性能指标要求。通过对限偏装置的原理分析、方向舵操纵系统原理分析、方向舵操纵系统安装、刚度检查及方向舵操纵系统传动检查,结合检查和分析结果得出故障原因,拟定故障解决方案并在机上调试,成功排除了故障。该经验可为类似限偏装置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操纵支座是机尾翼后缘部段一个承力和传力的关键元件,主要作用是为操纵面作动器提供固定支持,并将作动器的作动载荷传递给机尾翼盒段。作为承受集中高强度载荷的零件,应满足强度和耐疲劳等要求,同时追求轻重量目标。基于SIMP插值拓扑优化模型,以结构总柔顺度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运用Inspire软件对操纵支座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获取操纵支座最佳结构形式和截面参数,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操纵支座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结构实现减重约40%。  相似文献   

5.
多操纵面飞翼布局作战飞机的控制分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磊  王立新  贾重任 《航空学报》2011,32(4):571-579
飞翼布局作战飞机取消了升降舵和常规方向舵,采用冗余的新型多操纵面配置新方案,并使用大偏角的阻力方向舵来实现其偏航操纵.阻力方向舵的偏转会同时引起3个轴向的附加力和力矩,且具有单侧偏转为偏航操纵、双侧偏转为增阻减速的功能特点.为了解决这类新布局飞机操纵面多于控制指令的冗余设计和操纵面无明确功能轴向的新问题,在其飞行控制系...  相似文献   

6.
民用飞机方向舵结构通常位于垂尾后部,通过连接铰链与垂直安定面后缘相连,并通过作动器驱动其偏转,从而为飞机提供偏航力矩。对民用飞机方向舵鸟撞相关适航条款要求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方向舵抗鸟撞需要满足的具体要求。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对某型民机方向舵的抗鸟撞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首先通过工程算法,初步评估了该方向舵不同偏角下的鸟体撞击力,并以此为依据筛选出了鸟撞的严酷工况,避免了大量计算方向舵不同偏角的鸟撞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仿真分析的工作量。通过SPH方法,使用PAM-Crash软件对方向舵结构进行了抗鸟撞分析,得到了方向舵翼面本体结构的损伤情况、连接铰链的受载情况和方向舵作动器的受载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对方向舵抗鸟撞性能的完整评估。  相似文献   

7.
调整片气动助力操纵是指驾驶员通过机械式操纵系统操纵调整片,再由调整片偏转产生的气动力操纵主舵面的一种操纵形式,主要应用在高速大型飞机上。此种操纵系统动态特性的计算方法一般资料中比较少见,参考文献[1]仅给出了升降舵系统的简化方程。本文由拉格朗日方程导出此种操纵形式的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操纵系统的运动方程,并以升降舵系统为例,在电子模拟计算机上计算了某国产大型客机的升降舵系统对数幅、相频特性。文中将计算结果与真实系统的地面模拟试验作了比较。这些比较表明,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副翼是民用飞机重要操纵面之一,主要功用是产生飞机滚转力矩,用于改变飞机的航向。现代中大型飞机的操纵系统大都采用伺服作动器-操纵面装置,当操纵面受到铰链力矩时作动器也相应受载。以民用飞机副翼作动筒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飞实测数据与主操纵面作动筒载荷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的作动筒载荷事件划分方法。结果表明,该事件划分方法效果理想,较好地反映出了不同飞行事件之间载荷均值的差异。通过对14 000次飞行作动筒载荷历程进行雨流处理,给出了相应的载荷谱及载荷幅值、均值分布直方图,总结出相关分布规律。该疲劳载荷谱及相应的分布规律对工程实践中的寿命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科学技术和航空业的不断创新,人们对航空器的可靠性和操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电传动系统相对复杂,机械传动系统相对简单可靠,因此具有柔性传动机构的机械式操纵系统得以应用发展。本文列举了柔性传动机构的特点及其参数设计确定和发展应用。飞机操纵系统是用来传递操纵信号(指令),偏转舵面(升降舵或全动平尾、副翼、方向舵等操纵面),使飞机完成预定动作的。在现代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过程中,操纵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传操纵系统在现代航空器设计领域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提升,但其设计成本、干扰性更高且复杂,而  相似文献   

10.
弹性飞行器操纵机构最优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建平  陈士橹 《航空学报》1986,7(4):340-346
本文研究了弹性飞行器操纵机构最优位置的确定。在具有速率反馈的控制系统中,把控制作用看作等效阻尼,推导了由气动弹性效应所决定的舵面最优位置准则,给出了表征舵面位置与陀螺位置协调关系的公式。附有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1.
飞机操纵面旋转和安定面弯曲模态频率较近时易耦合形成一种速度阻尼特性随高度显著变化的驼峰型颤振。某飞机垂尾颤振分析表明超过一定高度后驼峰型颤振分支阻尼峰值会超过结构阻尼系数,成为临界颤振型,并且随飞行高度增加阻尼峰值迅速增加。针对上述情况采用了三种方案抑制驼峰型颤振,算例表明降低30%安定面弯曲刚度,增加25%结构质量,操纵面旋转频率增加60%以上均能有效抑制高空驼峰型颤振。  相似文献   

12.
大后掠飞翼布局无人机操纵面特性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翼布局飞机由于取消了常规安定面,导致其稳定特性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针对所建立的大后掠飞翼模型,给出了一套典型的操纵面布置方案,通过CFD计算后,对各舵面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升降舵、副翼和阻力方向舵偏转过程中对各气动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给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研究了开裂式阻力舵开裂后引起的纵横航向耦合运动及其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化装配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推广应用,适应数字量传递的互换性设计对于提升飞机操纵面设计效率、稳定装配质量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以飞机操纵面的互换性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互换性的要求分析设计要点,建立与数字化装配相协调的互换性设计流程;从操纵面的构型特征角度分析互换性设计的结构元素;提出实现操纵面互换性的技术途径,给出相应的参考指标;以某型飞机的副翼为例,对其进行互换性分析和设计,并通过实际装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操纵面互换性设计流程合理可行,能够满足互换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BACTM法配合时域动态响应研究了JJ-6飞机进入和改出尾旋的操纵规律.文中所用的操纵面是方向舵和升降舵。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出可能出现尾旋的操纵区。最后探讨了尾旋进入和改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机动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仲燕 《航空学报》1994,15(1):27-31
对于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操纵速率和操纵面运动的作用,给出了一些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研究了军用飞机飞行载荷规范(GJB67.2-85)急剧俯仰机动要求的应用。论述了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机动载荷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三种操纵面存在的共同问题,讨论了每种操纵面,即副翼,升降舵,方向舵,在设计中存在的困难,简单地阐述了大型飞机的操纵问题;第二部分描述了对操纵力和平衡的了解,第三部分介绍了原型机的试验及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开裂角对阻力方向舵颤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无垂尾飞翼式布局飞机,阻力方向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偏航控制装置。偏航控制时,舵面大角度偏转,引起气流分离、涡等复杂流场运动,非定常气动力复杂。计算气动弹性学科提出流固耦合求解方法,以期用于阻力方向舵气动弹性问题的求解。本文采用基于CFD技术的流固耦合方法求解阻力方向舵二维气动弹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开裂角的增大,阻力方向舵的颤振速度增加。对阻力方向舵气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阻力方向舵开裂,舵面背风区形成死水区,舵面非定常气动力影响系数减小,阻力方向舵开裂角越大,其颤振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小展弦比飞翼布局作战飞机偏航轴飞行品质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林  王立新 《航空学报》2009,30(6):972-978
依据MIL—STD—1797A飞行品质规范,对小展弦比飞翼布局作战飞机的偏航轴飞行品质进行了评定研究。评定结果表明:由于构型的原因,飞翼布局飞机本体的稳定特性和阻尼特性都较差,因此飞行控制系统对其动态响应特性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稳态配平特性主要受构型的影响,飞翼布局飞机一般不能完全满足飞行品质的要求。由于可控性的设计要求需采用多操纵面的组合操纵,控制分配技术导致某些现有的品质准则需要修改。小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取消了垂尾(方向舵)并采用了新型操纵面(ICE),在某些情形下对偏航轴操纵效能的需求与常规飞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之,在飞翼布局作战飞机的构型设计、飞控系统设计以及飞行品质评定条款的制定、实施中,均需考虑这些新的飞行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9.
对直升机操纵系统一个重要参数──动刚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直升机操纵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直升机操纵系统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并推导出直升机操纵系统动刚度的计算公式。用机械阻抗法对某型直升机操纵系统动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某型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性较好,说明力学模型正确、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飞机全机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实施操纵载荷及位移协调谱、且与机体疲劳同试的实际情况,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有效实时加载曲线数据分析的全机系统疲劳试验故障诊断分析方法。故障诊断分析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对于飞机全机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过程中,涉及副翼平尾方向舵操纵系统疲劳加载以及系统状态各类试验故障的诊断分析均及时有效,从而保证了疲劳试验质量并加快了试验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