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来读往     
大型飞机是航空科技高度集成的制高点,大飞机项目立项以来,我国有序推进大飞机研发,布局大飞机产业链,启动国内外供应商招标,项目进展顺利。本期以"大飞机关键制造技术"为主题,专稿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冷俊杰研究员讲述了面向航空制造企业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实施;封面文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航天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结构件超强承载、极端防热、超高精度和超轻量化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如何设计并制造出高性能、轻量化、超精密的航天薄壁构件成为先进材料与结构设计制造领域普遍关注的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薄壁构件高性能设计与制造及其航天应用的主要成果,围绕材料-结构多尺度建模与性能表征、多材料多尺度结构设计与增材制造原理、增材制造材料性能与结构设计的交互作用机制等科学问题,就结构优化中的制造工艺约束建模,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高性能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及其在航天结构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并展望了未来典型航天薄壁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和制造方法发展前景与应用,为未来相关研究工作和航空航天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智能制造的基本现状、取得的成效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航空工业昌飞公司推进智能制造的成果与经验,研究提出了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推进智能制造的方法策略与措施建议,为我国国防科研生产领域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指导,助推国防先进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4.
读来读往     
<正>随着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稳步推进,C919的研制进程和技术突破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国外大飞机的发展也不断引领着世界航空技术的新方向,2014年大飞机专刊与您共同见证。本期,封面文章邀请中航重机副总经理吴浩与大家分享由3D打印引发的锻造产业在航空制造领  相似文献   

5.
读来读往     
<正>第八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 2014)将于2014年2月24~28日在上海举行。本届展会的主题是"新变化!新未来",该主题准确、鲜明地反映了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发展和产业市场的时代特征。本期CCMT 2014特别策划,封面文章中本刊记者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兼基础装备组组长王德成,就"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进行了专访;专稿中,中航  相似文献   

6.
《航空制造技术》2020,(6):I0002-I0002
选题背景随着两机重大专项的全面实施和智能制造的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引领发动机不断提高其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带动了发动机在材料制造、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为充分探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发展,本刊再设“发动机专刊”,诚挚邀请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及科研团队对研究成果进行论述,展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读来读往     
<正>先进飞机的研制与生产对焊接技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解决航空制造技术关键问题时,焊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已成为飞机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焊接技术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为新型先进飞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读来读往     
<正>作为"工业之花",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航空发动机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期作为"发动机专刊",封面文章由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员王增强论述了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专稿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洪  相似文献   

9.
读来读往     
送走收获不菲的2012年,迎来生机盎然的2013年。我们信心满怀,将继续秉承面向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面向读者的办刊理念,传播先进制造技术。新年伊始,本刊特别策划了"新年访谈"栏目,来自国内外航空企业、制造装备供应商的CEO代表同贺2013,展望未来发展宏图;本期封面文章介绍了中航工业继往开来,跨越发展,在努力建设航空工业强国中取得的系列成就;"行业回顾与展望"栏目邀请航空、航天、机床、数控装备、复材、模具  相似文献   

10.
读来读往     
走过硕果累累的2011年,迈入欣欣向荣的2012年。我们信心满怀,将继续秉承面向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面向读者的办刊理念,传播先进制造技术。新年伊始,本刊特别策划了"新年访谈"栏目,来自国  相似文献   

11.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变革了传统的体积成形与去除成形的加工方式,是一种材料累加制造法,可从三维数模直接制造出任意复杂的零件,适合加工形状复杂的难成形/难加工材料和生产批量小、科技附加值高、具有特殊要求的航空航天零件。  相似文献   

12.
读来读往     
非常感谢常智勇和贺可太两位热心读者对本刊提出的建议。本刊将继续为读者呈现设计、制造、材料相关技术的业界动态和前沿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西飞国际机加科张泽新和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胡铭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各自阅读本刊后的体会以及对本刊刊登的一些文章的理解,并对我刊的选题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对两位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以后广大读者能及时地反馈您的感受及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热切期望读者与我们一起努力,使我们的期刊越办越好!本刊编辑部综合性制造技术刊物《航空制造技术》,作为面向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市场的权威刊物使我扩大了视野,了解了制造业的发展。每期的“产品聚焦”使我对于各…  相似文献   

14.
读来读往     
正电火花加工是利用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脉冲放电加工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和工件不直接接触,几乎不产生切削力。由于电火花加工不受工件硬度和强度等的影响,可以加工任何难加工材料和特殊、复杂形状的表面和零件。因此,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刊特别策划"电火花加工"专题,分别从复合材料的电火花加工、难加工金属材料的电火花加工及微孔的电火花加工等角度对电火花技术进行阐述。本期得到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制造工业实力的快速提升 ,国际航空制造业逐渐将一些重要的零部件交给中国的企业制造。因此 ,瓦尔特凭借其集团在世界各地与航空工业的成功合作的经验 ,致力于将适合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引入到中国 ,努力实现与中国航空制造业一同腾飞的目标。在航空制造业中 ,通常较多使用整体刀具。航空工业采用的材料比较特殊 ,机身以高强度铝合金为主 ,发动机部件则用许多耐热性能优越的镍基材料。由于其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的特殊性 ,通常刀具制造厂的刀具难以适应加工的需要。瓦尔特 (无锡 )公司针对中国航空制造业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 ,将…  相似文献   

16.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船舶工业、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增材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减缓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中,增材制造材料内部的特殊组织使其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增材制造构件内较大的残余应力导致材料的变形和开裂以及材料内部容易产生裂纹和孔洞。主要介绍几种改善金属增材制造材料内部组织和性能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工艺参数的优化、后处理技术、颗粒引入、超声干扰技术、超声冲击技术、滚压轧制技术和超声微锻造技术。  相似文献   

17.
读来读往     
<正>近年来,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已经从次承力结构扩展到主承力结构,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飞机制造的关键性材料。本刊继续推出全新一期的复合材料专刊,关注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本期中,专稿详尽描述了复合材料设计制造一体化中的固化变形预报技术;封面文章阐述了关于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体系的几点思考;专题则以"复合材料"为主题,从各个角度全面介绍了关于复合材料生产、制造及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成果。本刊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创造力的复合材料世界……本期责编陈晓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正激光加工技术在20世纪激光问世不久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光加工属于无接触加工,并且高能量激光束的能量及移动速度均可调,可以实现多种加工目的。激光加工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灵活性、高精度、无机械变形、工件热变形小等普通加工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从航空电子元器件到大型  相似文献   

19.
超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拓扑优化设计的结构材料,展现出特殊的物理性质,比如负泊松比、负折射率等,在波动控制和隐身方面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增材制造技术,又称为3D打印技术,适合于制造复杂形状的结构,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隐身超材料具有较高的几何自由度和尺寸精度,为超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条件。本文基于超材料的基本概念,对隐身超材料结构设计、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进一步介绍增材制造隐身超材料的光固化法、熔融沉积法、激光选区烧结/熔化法等工艺方法,并讨论了增材制造超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阶梯效应、原材料黏附现象、热扩散现象、尺寸精度、粗糙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精密制造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列为产品研发和技术应用的重点。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以国家重点工程与型号的任务需求为牵引,紧密围绕航空武器装备的科研与生产任务,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精密测量、智能制造等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多个型号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且创造出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