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低温镁/水反应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张炜  郭洋  姜本正 《固体火箭技术》2011,34(1):71-74,100
采用量气法研究了30~85℃范围内温度和催化剂对Mg/H<,2>O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Mg/H<,2>O反应为一维扩散控制的反应,但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较低,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铵盐催化剂可加速Mg/H<,2>O反应,该类催化剂改变了Mg/H<,2>O反应的反应机理,使该反应的控...  相似文献   

2.
镁粉的高温水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管式炉模拟发动机的高温环境(600~900℃),研究了镁粉与水的反应特性,得到了反应率与温度、镁粉粒度的关系和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g/H2O反应的反应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添加剂对反应有促进作用,Mg/H2O反应的表现活化能为24.67 kJ/mol.  相似文献   

3.
利用LF-NMR研究燃速催化剂对推进剂固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加入0%、2%和4%燃速催化剂Ct的某推进剂A、B、C 3个体系,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分别在线监测50、60、70℃固化反应,通过聚合物氢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进行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T2与体系固化反应程度有相关性,可在线监测样品固化反应的初期、中期和末期;3个体系在反应初期、中期均表现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各体系的反应初期的表观反应活化能Ea均大于反应中期,说明2个阶段的反应机理不同;提高固化温度能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缩短固化时间,但不影响固化反应规则,没有改变交联网络的组成;同一固化温度下,随着Ct含量增大,k值增加、固化时间缩短,说明Ct对固化反应有催化作用,含量越高,催化作用越大,但过多的Ct会影响交联剂体系的链反应规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推进剂的空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双反应区燃烧模型,分析水反应金属燃烧表面传热机理,得出水反应金属燃料发动机水反应金属燃料燃速表达式。理论计算和分析表明燃速主要受表面火焰面传热影响,主火焰面辐射可忽略。常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速辨识方法可用水反应金属燃料发动机水反应金属燃速辨识。  相似文献   

5.
推进剂用铝粉与水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压反应釜实时监测系统原位研究了铝/水反应的放热过程,提取了反应过程中3个特征温度(反应放热起始温度,反应速率最大温度,反应基本结束温度)和反应特征参数(反应放热起始温度点,反应速度,反应放热量),从而建立关于铝/水体系应用于固体推进剂的评价体系。同时,还探究了铝粉粒径、铝/水原料摩尔配比及加热功率对铝/水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0~250℃温度区间内,纳米铝/水体系较微米铝/水体系性能更好,当铝粉粒径大于13μm时,没有明显放热;高功率加热条件有助于激发纳米铝迅速处于高活性状态,降低了反应放热起始温度,并高效释能;纳米铝/水的最佳原料摩尔配比区间为[1∶2,1∶2.2]。  相似文献   

6.
硼粉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硼粒子在不同气氛下热特性,采用TGA/DSC和高压DSC对晶体硼粉和无定形硼粉两种形态,在纯氮、纯氧、空气以及氧氮混合(1∶1)气氛和3种压强下进行热分析实验;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得到无定形硼在空气气氛下的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纯氮气氛下,无定形硼与氮气会发生反应,其反应速度缓慢,放热量小.无定形硼比晶体硼的氧化反应初始温度低,氧化反应更快且更完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无定形硼反应起始温度提前,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更彻底.增加氧气压强,可降低初始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放热量.最终计算得到无定形硼在空气气氛下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反应速率常数K.  相似文献   

7.
固体推进剂聚氨酯固化反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了重均官能度概念,把固化反应的理论模型与固体推进剂固化反应的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凝胶化理论推广应用于固体推进剂固化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测试聚氨酸预聚体合成中氨酯化反应和支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并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乙二醇(EG)的预聚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3CNMR测出的支化概率值跟从理论模型中获得的支化概率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用热爆反应合成法研究了Al/TiC复合体系中粉料粒度对TiC热爆反应合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料粒度对反应的起始温度Tig没有影响,但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另外,通过SEM观察了反应合成TiC的组织和形貌及粉料粒度对它的影响。试验表明:粉料的粒度对反应合成TiC的大小、形貌没有影响。合成的TiC具有亚微米尺寸(约为0.3μm),且表面光滑干净,大部分呈圆整的球状。  相似文献   

10.
湿法缠绕用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简单的n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模拟高性能湿法成型用的环氧树脂配方的固化反应,利用DSC技术检测了其整个固化反应的实际状态,比较了相应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镁水反应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温下镁与水的反应,分析了添加剂种类、添加剂含量、二次包覆处理对Mg/H2O反应生成氢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的添加剂多数能促进Mg/H2O反应的进行,并提高反应生成氢气的量;随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氢气的生成量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二次包覆处理,不仅可使Mg粉与水产生氢气的量增加,而且还提高了Mg粉贮存性能。初步分析认为,添加剂的加入改变了Mg与水反应体系的酸碱性,促进了该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GGA/PBE和B3LYP方法,对高氯酸铵(AP)分解的质子转移过程及其分解产物引起的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固化体系PEG-TDI的氧化交联过程进行了分子模拟分析,以理清AP分解初始反应和NEPE推进剂中氧化交联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分子结构和键离解能(BDE)计算结果显示,H4原子的转移是AP初始和再次质子转移过程的主要发生点; AP分解产物引起的PT氧化交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NO2分子引起的H原子夺取反应、O原子引起的氧化反应、交联反应; H原子夺取反应为NO2分子夺取PT分子的α—H、β—H,生成P1(—C·)和P2(—N·)两种带正电荷基团;氧化反应为O原子分别与P1和P2基团发生反应,生成P3(—C—O·)和P4(—N—O·)两种带负电荷基团;交联反应是在H原子夺取反应和氧化反应基础上发生的,最终生成—C—O—C—、—C—O—N—以及—N—O—N—三种结构链。  相似文献   

13.
铝粉燃料与水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H2O反应具有高能量密度,可用于水下推进和太空发动机中。对水反应Al粉燃料的制备和Al/H2O燃烧反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认为,Al的超细化和对其包覆处理能提高Al粉的抗氧化能力与水反应活性,可改善Al粉贮存性能及水反应的燃烧性能。阐述了Al粉点火、水反应燃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Al/H2O反应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金属基燃料与水反应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金属基燃料与水反应具有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可用于水下高速推进,也可用于新一代燃料电池。文中介绍了国外关于金属基燃料与水燃烧反应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成果,以及金属基燃料与水凝相反应用于燃料电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国内关于金属基燃料与水反应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介绍,并对金属基燃料与水反应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借助SEM、XRD、显微硬度等分析测试方法,开展了Nb-Si合金与ZrO_2、Y_2O_3、复合铸型界面反应研究。结果表明,Nb-Si合金与ZrO_2型壳的界面反应比与Y_2O_3型壳剧烈,反应层厚度明显增加,且前者O的扩散距离小于后者;Nb-Si合金与ZrO_2型壳的界面反应偏向型壳一侧,Nb-Si合金与Y_2O_3型壳的界面反应偏向基体一侧;复合型壳对Nb-Si合金的稳定最好,是由于复合型壳面层最致密,而且Zr元素减少了O在基体中的扩散距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AP/HTPB推进剂燃烧模型可以对其各组分的消耗情况,以及推进剂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机理有更清晰的认识,为解决燃速调节和配方设计问题提供支持。通过建立一维三相燃烧模型,分别采用Hawkins的1步反应机理以及Jeppson的8步反应机理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推进剂燃烧表面凝聚相区的温度和组分分布,发现采用Jeppson的8步反应机理,可得到凝聚相区域的组分演化大致要经历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与组分反应以及分解产物间发生反应三个反应阶段;而对于Hawkins的1步反应机理,分析了不同的质量流量、压强、推进剂配方中的Al粉含量对凝聚相区燃烧反应的影响,发现Al粉含量对反应速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二正丁胺滴定法,分别对端羟基聚醚(PEG)/苯异氰酸酯(PI)、键合剂(NPBA)/PI、安定剂(MNA)/PI体系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了相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并分析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3种组分对固化体系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EG/PI、键合剂/PI、安定剂/PI体系的固化反应都为二级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4.96、43.27、9.1 kJ/mol;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溶剂和各组分的结构;3种组分对网络结构的影响可能是聚醚/N-100形成体系的基本网络结构,键合剂提高界面过渡层的交联密度,安定剂/N-100降低体系的交联密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液相色谱法测定EPDM绝热层胶片在不同硫化温度和硫化时间下的残留硬脂酸含量,采用Excel软件和积分法并用的手段研究了(200±10)、(90±10)、(50±10)、(30±10) nm四种纳米氧化锌和对三元乙丙绝热层中氧化锌与硬脂酸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锌粒径增大,反应级数n逐渐增大,最终增幅趋缓,反应级数n趋于一定值;随着纳米氧化锌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粒子的摩尔表面能Esm增大,速率常数k增大,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下降,反应速率加快;随着纳米氧化锌粒径减小,粒子的摩尔表面熵降低,反应的摩尔活化熵也随着降低,最终指前因子A也降低。  相似文献   

19.
反应参数对固体火箭发动机C/C喉衬烧蚀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喉衬烧蚀的重要反应C+CO2→2CO,发展了一套以热重法为基础的反应参数测试方法。实验中利用SiC涂层的方法实现了试件的单面退移,获得高精度热重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预测的反应体系控制机制,获得文中所用多向编织C/C复合材料,温度范围1 100~1 700 K,其反应级数n=0.5,指前因子A=1 995.08 kg/(m2·s·MPa0.5),活化能E=191.28 kJ/mol。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聚三唑推进剂的固化交联历程,得到了不同温度下聚三唑推进剂药浆动态流变时间谱和频率谱,并计算了凝胶反应表观活化能。研究表明,在推进剂固化初期,储能模量G'动态时间曲线变化缓慢,储能模量G'小于损耗模量G″,体系处于粘流态;随着时间增加,储能模量曲线开始出现拐点,储能模量G'显著提高,逐渐接近并超过损耗模量G″;在反应后期,交联网络趋于完善,储能模量G'也趋于稳定;固化反应速率最大值在反应进行到40%左右时出现,然后随着固化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固化反应速率加快,推进剂的凝胶时间缩短,在凝胶点的储能模量随温度增大而增加,而固化结束时的储能模量降低;计算获得的凝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9.08 k 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