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就研制战略固体导弹。已研制的地地导弹有民兵Ⅰ、Ⅱ、Ⅲ和MN 导弹。MX 导弹目前正进行飞行试验,首批10枚导弹将在1986年放在现有的民兵地下井服役。侏儒洲际导弹目前正处于方案选择阶段,估计1987年进入工程研制,1992年初步服役。潜地导弹有北极星 A1、A2、A3,海神 C3和三叉戟ⅠC4。三叉戟Ⅱ1984年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估计1989年初步服役。这些导弹的战术性能见表1,从表1中的战术性能可以看出民兵系列导弹直径不变,长度变化也不大。但是投掷重量却增加一倍,射程增加约2000公里;潜地导弹从北极星A1到 A3,外形尺寸基本不变,射程却增加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美国潜地导弹从1955年提出第一代北极星方案,经历了第二代海神 C3,直到1979年10月第三代三叉戟 C4服役,历时二十四年。导弹射程从北极星 A1的2200公里增至三叉戟 C4的7400公里,这是因为固体发动机作了重大的改进,同时推力向量控制系统也在不断更新的缘故。从多喷管发展到单喷管,从非潜入到潜入,从固定到可动,以此来适应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保证飞行器按所需的轨道飞行。  相似文献   

3.
五、海神 C3海神导弹是美国海军现役潜地导弹主要型号。弹长10.4米,直径1.88米,射程仍为4600公里,发射重量29.5吨,弹头部分重907公斤。C3导弹射程虽然仍停留在 A3导弹的水平,但它的其他各项总体性能已有显  相似文献   

4.
美国海军已装备部队的潜地导弹共有五种型号:北极星A1、北极星A2、北极星A3、海神C3和三叉戟-Ⅰ(C4),全部都是固体导弹。前两种型号已经退役,而三叉戟-Ⅰ则正开始装备。  相似文献   

5.
法国一直主张建立独立自主的战略核力量。现有战略力量的结构是:海基力量由5艘导弹核潜艇组成(可怖号、可畏号、霹雳号、无敌号和雷鸣号)。每艘装备16枚M20潜地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有一个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射程约3000公里。陆基力量由两个中程弹道导弹中队组成:其中一个中队装备S2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弹头当量为15万吨;另一中队装备S3导弹,射程3000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概况二次大战后,苏联在仿制德国V-2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制P-1和P-2近程弹道导弹,并且探索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途径。1947年提出了P-3远程弹道导弹的设想方案,其主要性能参数是:导弹全长27米,直径2.8米,射程3000公里,弹头重3吨,起飞重量72吨。它采用一台单燃烧室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РД-110,燃烧室压力60  相似文献   

7.
苏联即将在今年把新的潜地弹道导弹SS-NX-20部署到“台风”级导弹核潜艇上。SS-NX-20导弹是固体推进剂多级导弹,弹长约15米,弹径约2米左右(估算值),射程8300公里,投掷重量比SS-N-18大,并能携带12个分导式多弹头。1980年1月,该导弹首次进行陆地发射  相似文献   

8.
许会 《中国航天》1993,(6):42-44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各类弹道和巡航导弹计划,大约有34个国家或地区装备了中近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的射程在70~4750公里之间。一些老式导弹系统,如普鲁东、MGM-52长矛和SS-1飞毛腿很快就要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研制的导弹。 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签订后,一些老式潜射型弹道导弹(SLBM)系统将不再服役,如SS-N-6和UGM-73海神导弹将在90年代退役。英国的A-3TK北极星导弹也将由三叉戟D5导弹来取代。  相似文献   

9.
本组照片示出 MX 洲际弹道导弹模样试验弹在 Denver 的马丁·马丽埃塔宇航试验场组装情况。左上图是第一级发动机起吊至垂直位置的情形(左上图)。最近在马丁试验场试验中是用配重物来模拟导弹总重。MX 导弹第一级约9.144米长,用来将重量为86.18吨的 MX 导弹发射至约22.86公里高空。第二级长度约5.486米,装置在第一级上端(右上图)。MX 第  相似文献   

10.
“三叉戟”导弹是目前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潜艇发射的战略弹道导弹。它有两个型号:“三叉戟—1”(C—4)和“三叉戟—2”(D—5)导弹。“三叉戟—1”导弹预计1979年服役,射程为8500公里。(当正常负荷时射程为6400公里,减轻负荷时射程为9700公里,正常负荷时是由8~10个多弹头组成)。“三叉戟—2”(D—5)导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北极星潜地导弹。在研制过程中,只有北极星 A2比较顺利,而 A1 和 A3则在许多方面遇到了难题,如:水下发射、导弹底部加热、推力向量控制、弹体和弹头分离,鼻锥整流罩的抛弃和弹头的弹射等。这些难题带有一定的共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初期的一些特点从五十年代后期第一个战略型号开始研制起,到六十年代中期,可以作为美国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初期。美国的固体战略导弹,主要是海军的潜地弹道导弹系统和空军的洲际地地弹道导弹系统(见附录)。它们几乎是同时研制和平行发展的。潜地弹道导弹从北极星A1到A3,洲际弹道导弹从民兵Ⅰ到民兵Ⅱ,这是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很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最近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反舰导弹3M-54E1。这种导弹既可攻击单个舰船,也可攻击编队目标,而且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被敌方舰船击中。3M-54E1 导弹的射程为300公里,发射重量为1570公斤,采用重45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国外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的研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用玻璃纤维作北极星A2、北极星 A3、海神 C3等导弹的发动机壳体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强度是钢的两倍以上,重量可减轻60%左右。七十年代中期研制成功了凯夫拉49纤维,用于三叉戟Ⅰ、MX 等导弹上,较之玻璃纤维,重量轻35%,且复合材料的环向模量增加70%,特性系数由2.1×10~6厘米增至3.3×10~6厘米。近几年来又研制了高强度石墨纤维,这是新一代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材料,如果用它来代替 MX 导弹所用的凯夫拉材料,还可减少结构重量20~30%。据称,石黑纤维壳体的尺寸稳定性优良,可以减少推进  相似文献   

15.
H-Ⅱ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已于1985年4月正式开始。它是一种新型的一次使用的、可满足九十年代航天需要的运载火箭,拟将完全由日本独立研制。该火箭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吨。H-Ⅱ火箭预定于1992年发射日本的第四代卫星。H-Ⅱ火箭具有以下设计特点:1)一箭多星发射结构,多数任务是一箭双星发射,每星重量为1吨;2)新运载火箭尽量选用了 H-Ⅰ火箭的研制经验;3)设计结构简  相似文献   

16.
空射巡航导弹(ALCM)已成为美国空军战略武器库中的重要支柱,美战略空军所订购的价值47亿美元、总计1715枚的导弹已在1986年10月全部交货并于1989财年装备部队。 这种代号为AGM-86B的ALCM为亚音速,最大射程约2415公里,可携带一颗当量为20万吨的核弹头,导弹采用惯导 地形匹配(Tercom)制导。最大射程上的制导误差为30米。ALCM通常采用预编程低空飞行,以避开敌人的探测。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拥有潜地导弹的国家有美、苏、法、英四国。美、苏、法三国的潜地导弹是自己研制和试验的,英国的是从美国买的。一、飞行试验概况(一)美国美国从1956年底开始研制固体潜地导弹,先后研制成功北极星 A1、A2、A3,海神 C3和三叉戟 I C4导弹。目前正在研制三叉戟Ⅱ导弹,预计1987年初进行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美国潜地导弹的飞行试验,大致可分为研制性飞行试验、演练性作战飞行试验、作战训练飞行试验和后续飞行试验三种。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美国在集中力量改进现有的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三位一体战略力量,并且继续拨款研制预计在八十年代部署的新武器系统。洲际导弹数目保持不变,民兵Ⅲ550枚(每枚带3个分导式子弹头)、民兵Ⅱ450枚、大力神Ⅱ54枚。正在继续采购37万吨当量 MK12A 分导多弹头和 NS-20制导系统,以改进民兵Ⅲ威力和精度。它们与改进民兵软件工作一起,将提高导弹精度,到七十年代末,大约从0.46公里(0.25海里)提高到0.21公里(700英尺),从  相似文献   

19.
┏━━━━━━━━━━┳━━━━━━━━━┳━━━━━━━━━━━━━━━━━━┳━━━━━┳━━━━━━━━━━┳━━━━━━┳━━━━━┓┃ ┃ ┃ ┃ 重量 ┃ ┃ ┃发射时间 ┃┃ 卫 星 ┃ 所属部门 ┃ 主 要 任 务 ┃ ┃ 轨 道 ┃ 运载火箭 ┃ ┃┃ ┃ ┃ ┃ (公斤) ┃ ┃ ┃ (年份) ┃┣━━━━━━━━━━╋━━━━━━━━━╋━━━━━━━━━━━━━━━━━━╋━━━━━╋━━━━━━━━━━╋━━━━━━╋━━━━━┫┃ ┃ ┃取代通信卫星一2(CS一2);增加通信 ┃ ┃ 静地轨道 ┃ ┃ ┃┃通信卫星一3a…  相似文献   

20.
不死鸟导弹是美国海军使用的远程、全天候、全高度超音速空空导弹,代号为AIM-54,能对付机动性较大的目标。早期的AIM-54A型1962年研制,1974年装备部队,1980年停产。其改进型为AIM-54C,该弹长3.96米,弹径380毫米,翼展915毫米,发射重量454公斤,最大飞行速度M4以上,最大射程150公里。AIM-54C型导弹能分辨气流方向,提高了侧向攻击能力和后半球离开速度。导引头装有固态发射/接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