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尔它Ⅱ多星发射和搭载发射技术德尔它Ⅱ运载火箭是为了发射全球定位系统在德尔它3920/PAM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为了提高运载能力加长了推进剂贮箱,采用了改进性能的固体助推器和芯级发动机。德尔它1型现有德尔它16925和德尔它Ⅱ7925两种基本... 相似文献
2.
3.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的情况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现在报刊上有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情况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1970~199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情况的汇总表。 相似文献
4.
5.
6.
7.
一、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发展概述空中发射运载火箭指利用第一级将携带有效载荷的一次性使用的第二级运输到一定高度释放、第一级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运载系统。在这个领域,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很早就进行了有关的概念研究和研制工作,提出了多种方案。最早的“螺旋”空中发射运载火箭方案是由前苏联在1965年提出的。该方案后因成本过高、技术难度过大和研制周期过长而停止。美国的“飞马座”空射火箭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用化的方案,同时美国正在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机载发射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机载发射的研究内容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展机载发射开拓者一号(KT-1)固体运载火箭的思路和技术途径,初步探讨了机载发射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并初步提出了机载发射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12.
固体运载火箭弹道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卫星的陆基多级固体运载火箭弹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适合固体运载火箭弹道计算和弹道优化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方案论证和初步弹道计算。 相似文献
13.
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负载与空载特性间的转换传递函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伺服机构负载特性与无发动机空载特性和有发动机空载特性间的转换关系。首先在理论上建立伺服机构的数学模型,根据工程需要对模型进行简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伺服机构负载、空载特性间的转换传递函数。根据实验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伺服机构的负载、无发动机空载特性间的传递函数可用一个振荡环节代替;伺服机构负载、有发动机空载特性间的传递函数也可用一个较为复杂的二阶环节来代替。 相似文献
14.
15.
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对数据处理能力、数据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采用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结合CZ-3A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的实际设计需求和设计原则,概要介绍了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的特点,着重从测发控网络的拓扑结构、双网卡捆绑技术、静态路由技术等五方面详细阐述了测发控网络的设计,最后通过测发控网络的功能测试验证了该设计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冗余设计技术在运载火箭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冗余容错技术是提高运载火箭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飞行控制系统的应用特点 ,对冗余技术在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冗余结构 ,判别准则 ,检测方法和无共因失效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固体发动机的实际水平,讨论了发展上型固体运载器的现实性,可行性以及可达到的运载能力,并根据当前世界空间技术发展动态,简述了固体技术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突发性故障检测与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 ,一次不成功的发射试验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动辄上亿元 ,甚至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因此 ,故障诊断技术在航天工程领域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明显的工程价值。本文以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突发性故障为研究对象 ,采用解析冗余方法 ,建立了分别适用于脉冲型故障和阶跃型故障的检测方法 ,并给出了故障幅度的无偏估计算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