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尔它Ⅱ多星发射和搭载发射技术德尔它Ⅱ运载火箭是为了发射全球定位系统在德尔它3920/PAM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为了提高运载能力加长了推进剂贮箱,采用了改进性能的固体助推器和芯级发动机。德尔它1型现有德尔它16925和德尔它Ⅱ7925两种基本...  相似文献   

2.
长征六号甲是我国首型采用固液捆绑构型的中型低温动力运载火箭,文章简单介绍了该型火箭测试发射任务执行基本情况,总结分析了火箭在发射场执行测试发射任务的技术特点、流程特点、任务保障特点及应对措施。提出基于固液捆绑火箭的快速测试发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了火箭新技术应用、测试发射流程优化、发射场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为型号研制工作及发射场测试发射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的情况简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现在报刊上有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情况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1970~199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情况的汇总表。  相似文献   

4.
基于故障模式分析的运载火箭发射决策系统推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运载火箭诊断推理的精确定位和快速诊断决策的实时性要求,建立了分布式诊断系统的系统结构,实现诊断任务的分配与协调;通过面向故障的反向推理和深度推理方法,完成故障的精确定位;在精确推理的同时,结合故障分级诊断的推理策略,对推理的精度和实时性进行综合处理。为基于故障模式分析的运载火箭发射决策系统的建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6.
《航天器工程》2017,(4):1-6
针对一箭多星发射中的多颗卫星碰撞风险问题,文章在标称星箭分离力基础上叠加分离力的理论误差,基于在轨飞行数据得到姿态控制作用力,并加入到轨道预报模型中,提出了综合分离力误差、姿态控制作用力及轨道摄动影响的多重作用力分析模型,可实现对一箭多星发射条件下多个空间物体的最小飞行间距的预报。在工程任务中,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卫星发生碰撞的风险,为确保卫星的飞行安全和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杰 《中国航天》2007,(5):30-31,36
一、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发展概述空中发射运载火箭指利用第一级将携带有效载荷的一次性使用的第二级运输到一定高度释放、第一级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运载系统。在这个领域,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很早就进行了有关的概念研究和研制工作,提出了多种方案。最早的“螺旋”空中发射运载火箭方案是由前苏联在1965年提出的。该方案后因成本过高、技术难度过大和研制周期过长而停止。美国的“飞马座”空射火箭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用化的方案,同时美国正在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提升和保障航天发射人员安全问题,提出了低温运载火箭无人值守加注发射(CLVUFL)的理念和内涵.通过国内外代表性CLVUFL的技术对比,发现国内低温火箭加注发射应用CLVUFL技术存在箭地接口复杂、加注发射时间较长、关键设备可靠性有待提高、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等主要问题.针对某大型低温运载火箭加注发射流程,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机载发射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机载发射的研究内容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展机载发射开拓者一号(KT-1)固体运载火箭的思路和技术途径,初步探讨了机载发射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并初步提出了机载发射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火箭总体方案 长征四号丙(CZ-4C)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推进剂三级运载火箭,是在原长征四号乙(CZ-4B)运载火箭的基础上经大量技术状态改进设计而成,以全面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和测试发射可靠性为目标进行研制.  相似文献   

11.
CZ-3A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北斗工程,包括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的全部发射任务,被称为“北斗专列”。在北斗工程历时26年的研制过程中,CZ-3A系列火箭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火箭具备了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到倾斜同步转移轨道(IGTO)、中圆转移轨道(MTO),从一箭一星发射至转移轨道,到一箭双星发射至转移轨道,再到一箭双星直接发射入轨的发射能力,实现了跨越发展。满足了北斗工程的发射任务需求,北斗工程共计44箭、59星,CZ-3A系列火箭发射均获得了圆满成功,成功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2.
13.
半实物仿真已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根据所列举的国外先进技术,得出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仿真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运载火箭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阐述了六自由度数学仿真的一般原理,重点讨论了其工程实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以某型号为背景进行了制导精度和控制系统稳定性六自由度仿真试验,验证了仿真方案与技术途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与导航制导控制的视角,对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展与成就进行了分析和小结。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解决我国发射高轨道卫星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历经基本能力、适应能力、高适应能力的发展,具备了高轨道大型卫星运载能力,突破了从单一轨道面到三维空间各种轨道发射、从高轨卫星转移轨道到工作轨道发射、从地球轨道到地月轨道发射以及从航天技术试验到高可靠工程应用发射等关键技术,使我国运载火箭整体能力取得了地球全轨道发射、星际轨道发射等跨越发展。航天重大工程和国际商业发射表明,该系列运载火箭已进入世界高轨道航天器发射的运载火箭前列,并奠定了进一步开拓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固体运载火箭弹道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卫星的陆基多级固体运载火箭弹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适合固体运载火箭弹道计算和弹道优化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方案论证和初步弹道计算。  相似文献   

17.
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负载与空载特性间的转换传递函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孙凝生 《航天控制》2000,18(2):12-16
讨论了伺服机构负载特性与无发动机空载特性和有发动机空载特性间的转换关系。首先在理论上建立伺服机构的数学模型,根据工程需要对模型进行简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伺服机构负载、空载特性间的转换传递函数。根据实验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伺服机构的负载、无发动机空载特性间的传递函数可用一个振荡环节代替;伺服机构负载、有发动机空载特性间的传递函数也可用一个较为复杂的二阶环节来代替。  相似文献   

18.
宋丽芳  刘斐 《中国航天》2010,(10):17-18
<正>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长征三丙火箭静静地伫立在金色的阳光下,等待"振翅高飞",奔向月球的那一刻。这是长征三号丙火箭的第五次飞行。这一次,它承载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长征三号甲  相似文献   

19.
载人登月飞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祺擘  李桢  李海阳 《上海航天》2012,29(5):14-19,72
根据载人登月任务有无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将登月途径分为地球轨道交会-月球轨道交会、地球轨道交会-直接返回、地球轨道不交会-月球轨道交会,以及地球轨道不交会-月球轨道不交会四类,并对各自可能的演变登月方式进行了分析。对载人登月的质量规模及运载火箭需求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比较了一次发射、基于环月轨道交会组装和基于近地轨道交会组装方案的时间窗口和登月方案,并给出了建议。研究可为我国载人登月任务方案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