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1年产生了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著名的公式,用于估计银河系中高度发达文明的数量,从此之后被称为德雷克公式。它由6个因数组成,德雷克说这6个数相乘得出的便是具有生命的行星数,这些生命在科学技术上可能与我们一样发达或者比我们更发达。这6个因数是:①拥有行星的恒星数。②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数。③具有进化生命可生存环境的行星数。④具有智慧生命进化的行星数。⑤进入星际交流的智慧生命文明数。⑥交流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2.
寻找外星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开始寻访外星人。1960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实施的“奥兹玛”计划(Project Ozma),就以寻访外星人为目的。科学家在“奥兹玛”一期计划和后来于1972年~1975年进行的“奥兹玛”二期计划中,对地球附近650多个星球进  相似文献   

3.
1961年产生了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著名的公式,用于估计银河系中高度发达文明的数量,从此之后被称为德雷克公式。它由6个因数组成,德雷克说这6个数相乘得出的便是具有生命的行星数,这些生命在科学技术上可能与我们一样发达或者比  相似文献   

4.
严小平 《飞碟探索》2010,(12):44-45
德雷克方程式 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成为用敏感的无线电搜寻来自地外文明信号的第一人。他将一个26米的射电望远镜对准二颗近邻星,一次虚警之后,没发现有意识的信号。第二年,在为一个梦想思想家(包括年轻的萨根)的会议准备时,他以《如何讨论探测智能生命可能性》为题写了一个大纲,大纲从恒星形成的速率、典型的行星数量和消解文明的寿命开始。他说:“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骗局。现在让我吃惊的是,这竟然被写进了天文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5.
叶楠 《太空探索》2023,(1):76-79
<正>早期研究与发现自古以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唯一家园。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在地球以外还有其他的行星,这些行星都围绕一颗名为太阳的恒星不停旋转。一个世纪以前,我们认识到太阳只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普通恒星。整个银河系包括多至4000亿颗恒星,在银河系之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在其他恒星附近是否也有行星围绕它旋转?是否也有类似地球的行星?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绿岸公式”? 1961年11月,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尔文·卡尔文,以及吉尤塞佩·科科尼博士、黄苏树博士、菲利普·莫里森博士、弗兰克·德雷克博士、奥托·斯特鲁夫博士、卡尔·萨根博士等11位权威,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的国家射电天文台,举行了一次探讨地外文明的秘密集会,他们提出了一个计算地外文明  相似文献   

7.
自从1947年人类发现飞碟以后,各国科学家纷纷将目光移向“外星智能生物”。通过大量探索和研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星系中“智慧生物”所生存的行星最少应有以下条件:第一,行星与主星(恒星)的距离适中(例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第二,行星与恒星的运行轨道近似于圆形,使行星与恒星的运行轨道变化不大;第三,行星的体积大小适中,从而能保持较适中的引力,保持适宜厚度的大气层;第四,行星内部的活动速度适中。活动速度太慢,就不会有火山喷发,这个行星就是一个“死行星”;如果内部活动过快,火山和地震就频繁发生,生命也就很难存在和发展。第五,最…  相似文献   

8.
齐郁 《飞碟探索》2012,(8):47-47
开普勒计划近期发现了太阳系外首批类地行星——开普勒20e和开普勒20f,它们以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为中心做轨道运转。这两颗行星处在所谓的"宜居带"上,因为距离恒星位置非常近,星球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开普勒20f是已知跟地球体形相似的最近的行星。但就目前所知,其20天的轨道周期和427℃的表面温度并不适合生命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既然外星人的踪迹几乎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如何寻找外星人呢?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确实有地球外高级文明存在的话,他们在日常活动中一定会有无线电波发射出来,正像人类在通信广播和科学活动中会有无线电波飞出地球一样。同时,如果他们也想寻找知音的话,还会主动向外发射进行联络的无线电波。因此,监听从地球以外传来的无线电波是寻找外星人的一种可靠方法。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国已有几十个监听站在收听是否有外星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196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德雷克搞了个“奥兹玛”计  相似文献   

10.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造一批庞大的射电望远镜起,科学家们就已经意识到,这是搜集地外文明信息的潜在手段。宇宙星体发出的各种自然电波往往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而智能通讯电波则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外星人如在用无线电频率进行星际通讯,我们就能够测出这些信息的方位而探知他们的存在。从60年代到90年代,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射电技术更为先进,灵敏度成倍提高,这也就是美国宇航局制定、实施通过射电遥测探测外星生命计划的由来。从“奥兹玛”到“沙提”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外星生命的活动,早在60年代就已陆…  相似文献   

11.
正在已知的宇宙空间中,唯一能够孕育复杂智慧生命形式的行星是地球。虽然环绕其他恒星的部分行星是潜在的类地星球,并可能宜居,但迄今我们仍未冒险接近这些遥远的星球。那么,人类在太阳系内寻找另一个“家园”怎么样?最佳候选星球是火星,它具有类  相似文献   

12.
1999年4月15日将成为天文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这一天宣布,他们第一个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颗恒星,有多个行星围绕其运转。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系在宇宙不是“孤家寡人”。参与此次研究的黛布拉·费希尔说:此次发现表明,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可能有不少会有多颗行星。曾几何时,人类把地球封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于是提出太阳中心说。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好汉”阿凡提…  相似文献   

13.
越界寻觅     
飞碟不时访问地球的今天,人类寻找地外文明的努力,仍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往往持这种看法:恒星一定像太阳,行星一定像地球,除了这种星系构造,就不会有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由于它的“太阳”是一颗发出高能辐射的脉冲星,它被看成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星系.事情也许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4.
太空新航线     
英国天文学家最近称,他们在猎户座星云内发现了13颗不围绕该星云中的恒星运行、而是在太空中“自由漂浮”的行星。同时被发现的还有该星云中的100多颗褐矮星。这些自由漂浮行星质量为木星的8至13倍。它们可能是由星云中独立的物质团块(而不是恒星形成  相似文献   

15.
众眼看宇宙     
马静 《太空探索》2014,(8):62-63
<正>疏散星团NGC 290——恒星珠宝盒疏散星团是指由几百乃至上千颗恒星所组成的天体,它们由较弱引力联系在一起,星团的直径一般不过数十光年。这幅由哈勃空间远镜拍摄的疏散星团NGC 290内的恒星闪耀着各色的光芒,好似珠宝盒里的珍珠一般。星团内的恒星比较年轻,并且蓝色恒星的比率较大。NGC 290位于临近的小麦哲伦星系内,距离我们约20万光年远,这个疏散星团的数百颗恒星成员挤在约65光年的范围内。在NGC 290及其他疏散星团之内,成员星大约是同时诞生的,是研究不同质量恒星如何演化的一个好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沈夫 《飞碟探索》2003,(2):18-18
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建造几百个在太空飞行的“综合行星”,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昨天公布的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虚拟行星实验室最近开始进行这项为期5年的项目。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威基·迈道介绍,美国航空航天局预计在下一个10年发射一个名叫“类地行星发现者”飞船,以希望发现类地行星和生命。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不知道飞船到底要寻找什么。因为要想让飞船寻找生命就必须在飞船上安装地球生命信号程序,而其他类地行星上的生命形式不一定与地球相同,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想通过虚拟行星计划来寻找太空中的生命信号。具体建造…  相似文献   

17.
美航宇局1月份公布的“哈勃”号空间望远的最新发现包括,汇集出迄今宇宙最深层和最细致的景观;拍摄到一帧显示出一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的死亡状态图像;看到了一颗恒星的翘曲圆平面,这可能表明存在一颗行星,这是在太阳系外第一次发现表明存在行星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3 空间天文观测□□空间天文观测主要围绕着美国的“寻找行星系统的源”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变”这两个战略课题进行。前者将观测最早星系的诞生、恒星的形成,发现在太阳系周围的所有行星系统,发现能维持生命的行星,了解在太阳系以外是否存在生命;后者将研究宇宙是怎样开始的?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大爆炸的能量是什么?在黑洞的边缘,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是让宇宙膨胀的暗能量?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高水平的空间天文观测。3.1 引力探测器-B 引力探测器-B于2004年4月20日发射,基本目的是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19.
海外科学家最近提出一项关于UFO的猜想,认为UFO可能来自以下七种领域:来自地底文明1957年,巴西科学家休基宁提出“飞碟来自地心”的理论。他认为地球内部住有文明程度比我们高的人类,是人类史前文明的劫后幸存者。来自海底文明传说中在12000年前毁灭的大西洲的子孙为了继续生存,他们进化(或利用基因工程变异)成人鱼状生活在海底,他们拥有比地球人类高得多的先进文明。来自银河系他们乘坐宇航飞船游遍银河系,并访问了银河系内一系列有生命的星球,认为地球文明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地外文明的乘员对地球发生了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的某一天,恩里科·费米和其他几位物理学家正在谈论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他们惊叹于地球生命渐进且快速的进化现象:银河系拥有约1000亿颗恒星,某个呈指数繁殖的智能物种在短短几百万年内成为银河系的主宰。他们推断,如今外星人应该是很常见的了。费米耐心地听着,然后简单地问道:“那么,外星人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如果外星人很常见.为什么我们从未见到过一个外星人呢?这个难题被称为费米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