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现有多种制导方式的特点,结合国内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神经网络的导弹末制导系统,该系统具有光学神经网络运算速度快,对畸变目标识别能力高等优点,在导弹原有惯性制导系统上进行了改进,成本低。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光学神经网络的导弹末制导系统具有并行处理速度快,识别率高的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袁俊 《中国航天》2000,(10):36-39
弹道导弹是一种采用弹道式控制的飞行器。它在主动段(从发射到发动机关机,也叫助推段)利用其火箭发动机的动力,沿着进行制导的弹道飞行(是一个加速过程),当推进到一定速度后,终止发动机推力;在被动段咱由飞行段十再入段)沿着只受地球弓I力作用的椭圆弹道,依靠在主动段获得的能量,作惯性飞行。导弹制导系统通过不断测量导弹相对于目标的位置或速度,计算实际飞行弹道与设定弹道之间的偏差,形成制导指令。通过导弹姿态控制系统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和飞行弹道,使它沿着设定的弹道飞向目标。弹上制导系统随时修正横向偏差,当导弹…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综合判别函数 (SDF)的基本理论和光学实现途径 ,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判别相关器的导弹末制导系统。该系统具有光学系统运算速度快 ,对畸变目标识别能力高等优点 ,在导弹原有惯性制导系统上进行改进 ,成本低。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基于综合判别相关器的导弹末制导系统具有并行处理速度快、识别率高的优点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就是引导导弹克服各种干扰因素,按一定规律自动飞向目标的整套设备。它包括导弹制导系统和导弹姿态控制系统两部分。导弹制导系统由测量装置和制导计算装置组成,其功用是测量导弹相对目标的位置或速度,按预定规律加以计...  相似文献   

5.
美国空军正在论证SICBM的重量和有效载荷方案.预计导弹发射重量为13.6吨-37.2吨,携带一个弹头或三个弹头,弹头的突防能力有所提高,可用来摧毁反弹道导弹系统.原计划1986年开始研制,因要考虑携带三个弹头,故推迟了一年.参加竞争的火箭发动机厂家至少已进行了一次点火试验.SICBM的制导系统也在竞争,参加竞争的有三种方案:1.轻型的高级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它是在MX导弹飞行试验用的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基础上进  相似文献   

6.
大力神ⅢC 的制导系统采用平台计算机方案,是大力神Ⅱ导弹惯性制导系统的改型。美国空军最近决定用大力神Ⅲ运载火箭制导系统的改型替换大力神Ⅱ导弹正在使用的制导系统,因此武器和运载工具制导系统的互换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宇航日刊》1983年6月9日报导:美空军官员说,空军可能要在九十年代预定替换 MX 导弹的单弹头小型洲际弹道导弹上使用一种 MX 导弹的缩小型的高级惯性基准球(AIRS)制导系统,以确保它在今后拥有与 MX 导弹相等的摧毁硬目标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惯性平台的惯性制导系统(包括中、远程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制导系统),工作时间一般少于半小时,加速度为0~20g。在这些系统中,采用陀螺确定惯性基准,并在导弹飞行期间保持惯性平台的初始定位。  相似文献   

9.
三叉戟Ⅱ导弹的制导系统MK-6是美国海军战略系统计划局研制的第五代惯性制导系统。MK-6制导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惯性测量装置和制导电子装置。本文简单地对这些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Rawl.  JW  洪刚 《上海航天》1989,(5):14-15
在过去的20年里,导弹制导设计方案迅速发展,以至于现代导弹可以采用复杂程度不同的制导系统.其中一些导弹,尤其是面空导弹可在同一枚导弹内装上多种制导系统.下面简要地叙述一下目前正在使用的几种主要的导弹制导系统类型.自动驾驶仪 现代化的自动驾驶仪制导系统通常是和其它制导系统例如雷达、指令或红外系统等一起配合使用的.各种自动驾驶仪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某些自动驾驶仪仅能保证导弹平直飞行,另外一些则还能提供方位制导.一种仅由自动驾驶仪制导的早期飞航式导弹是V-1导弹,它是由德国人在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的塞列尼亚公司已经开始研制一种全新的、多用途的、全天候防空导弹。大约从1994年起用它来替代阿斯派德导弹。这种还未命名的新导弹,将有一个主动雷达末制导系统和全新的推进装置,这使它比阿斯派德的速度更快,射程更远。阿斯派德使用半主动制导系统,该系统靠目标反射另一个能源的电磁能来制导,或者靠目标的干扰装置发射的电磁波来制导。按照这种新导弹的设计准则,其重量和外形尺寸都与阿斯派德相同。以利用现有的  相似文献   

12.
金振山  申功勋 《宇航学报》2005,26(Z1):50-54
详细介绍了基于随动平台的天文-惯性复合制导系统的原理.研究了随动平台跟踪星体的机理;推导了控制随动平台转动所需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星体跟踪器对平台误差角的观测过程;导出了星体跟踪器的测量输出与平台误差角之间的数学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天文-惯性复合制导系统可以有效地修正导弹的初始定位定向误差及初始对准误差.该系统精度高,可行性强,特别适合在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用扭摆测试导弹惯性积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斌  赵育善  马彩霞 《上海航天》2000,17(2):40-42,,45,
描述了一种通过测量导弹在六个不同位置的转动惯量来计算导弹惯性积,进而计算导弹纵轴与主惯性轴夹角的方法。对长度较长、竖直放置在测试台上很困难的导弹,提出了将导弹纵轴 角度,间接计算纵向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使得在同一台设备上能测量导弹全部惯性张量。转动惯量通过扭摆法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导弹转动速度很慢,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初始对准误差对惯性制导误差影响的简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性制导系统初始对准的主要任务是精确确定载体坐标系和制导坐标系之间的初始方向余弦矩阵和载体的初始速度。惯性制导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初始对准的精度。本文基于初始对准误差引起的惯性导航误差模型,针对近程战术武器系统,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忽略引力变化和发射时载体的初始速度,推导出初始对准误差对惯性制导误差影响的简化算法。该算法具有模型清晰,计算简便,易于使用的特点,避免了繁琐的运动学建模和编程计算过程,并且为在项目论证阶段不具备完备的总体数据支持的条件下,进行初始对准精度指标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经仿真验证,简化算法具有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远程导弹制导系统大都采用脉冲多卡勒雷达导引头的趋势和中远程防空导弹末制导实用对目标机动运动状态的需求,基于目标螺旋机动和蛇行机动的切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在目标轨迹活动框架上缓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目标轨迹活动框架上的运动状态方程和自适应Kalman估计算法,该方法克服了在直角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上估计目标快变加速度机动延迟大的缺陷,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有很好的跟踪稳定性和收敛性,为先进末制导律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状态转移阵的SINS/星光组合速度位置误差估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帆  房建成 《航天控制》2007,25(6):27-31
惯性/星光组合制导系统,在一般弹道导弹的制导中,星光工作前产生的速度、位置误差无法直接测量,导致较大的关机点速度和位置误差.为了提高导航系统精度,本文针对弹载捷联惯性/星光组合导航系统,深入分析了组合导航系统的各项误差特性,根据最优估计的一步状态传播特性,构建了一种误差传播转移矩阵,先估计关机点前一段时间的误差积累,然后,结合卡尔曼滤波对关机点速度和位置误差进行了有效地估计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同未修正时的结果相比,速度和位置精度提高近一个量级,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三维自适应模糊变结构制导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小平  常莹莹 《宇航学报》2009,30(6):2171-2175
在三维球坐标系下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针对大机动目标提出了一种 基于零化导弹与目标视线角速度的三维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所设计的制导律通过模 糊系统对非线性模型进行逼近,克服了模型不确 定性和外界干扰对制导系统的影响,并把目标加速度视为一类有界干扰,在线对目标加速度 的界进行估计。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验证了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视线角速度最终趋向于零,验 证了制导规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对中远程战术导弹的捷联复合制导的中制导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目标-导弹相对运动和弹体及自动驾驶仪的数学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考虑弹体及自动驾驶仪的惯性为三阶控制对象捍的最优制指令。  相似文献   

19.
美国正在研制“三叉戟2”型洲际弹道导弹,其性能与“三叉戟1”相比将有所改进。导弹的射程为9250公里,命中目标的精度也有所提高。准备用M_k,4型MIRV的头部装备导弹,有14个弹头,威力每个为15万吨,用天文惯性制导系统修正弹道主动段末端的误差。考虑了另外两种以前的弹道导弹上没有用过的修正和制导方法以供选择:中段修正弹道的方法;末段采用制导系统。  相似文献   

20.
潘兴Ⅱ导弹采用全数字式制导和控制系统,包括惯性测量装置、弹载计算机和地形匹配末制导系统。本文介绍了潘兴Ⅱ导弹弹载计算机的性能及其在制导和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