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和实测试验方法,探讨了梁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中,其塑性铰转动因子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断裂过程中塑性铰几何转动因子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并以3点弯曲梁理论分析解为例,计算了梁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中,其塑性铰转动因子的变化规律。该计算结果与3点弯曲梁动态断理解实验实测相一致。理论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梁的塑性铰转动因子具有几何与物理两种不同的本质含意,并可直接用于修正梁的塑性动态断裂的理论分析解。  相似文献   

2.
刘福林 《强度与环境》1993,(1):30-37,53
本文研究了阻尼介质对刚塑性圆板在高载(冲击荷载)作用下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了解析解并对此解进行了讨论。当阻尼介质参数趋于零时,本文结果与无阻尼解一致。文中还画出了荷载与阻尼介质对圆板运动时间和板中心点残余挠度的影响曲线。  相似文献   

3.
4.
在结构设计计算时,常常得出某些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大于σ_B的情况。但是结构并不破坏,说明计算中有问题。一般都是因为应力集中部位很早就进入塑性了,进入塑性后的应力计算和弹性计算应该不同,但却在计算时没有给予区别。我们在华东化工学院凌容教授悉心指导下,对LD10CS等铝材进入塑性后的应力应变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滑移规律表达式,并对中心并有椭圆孔的拉伸板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测定,初步证明理论和试验一致。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的应力测量方式,将得到不同形式的有限变形塑性的算法列式。本文基于柯西应力来表示屈服准则,给出了以柯西应力表示的有限变形塑性的指数算法列式。利用对数应变,在主轴下建立了返回映射算法,得到了一种非对称的算法切线模量。它保持了在无穷小理论中返回映射的算法结构。算例表明,对于静水压力相关的塑性材料,应力测量形式的选择对数值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柯西应力列式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20CrMnTi在720~830℃的温度循环下的动态超塑性现象进行了研究,获得了210%的伸长变形,探讨了多种条件对变形的影响,金相显示了微观晶粒的长大和拉长。同时研究了变形时应力和应变速率以及应变和温度的关系,并据此测得该材料的动态超塑性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可达0.7。  相似文献   

7.
蠕变损伤的累积塑性应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廉 《强度与环境》1991,(4):43-46,51
本文在简要回顾了现有的蠕变损伤方法之后,提出了以蠕变过程中的累积塑性应变作为损伤变量的一种新的蠕变损伤方法,即累积塑性应变法。利用该法,无论是蠕变损伤的实时测量,还是蠕变损伤演化方程的建立都比较简便。而现有的几个蠕变损伤演化方程皆可由该法直接导出。作为初步应用,将该法用于二级加载条件下的蠕变寿命预测,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共析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温扩散和空洞蠕变闭合理论,在恒温超塑性扩散连接基础上建立相变超塑性扩散连接数学模型,可确定各工艺参数,诸如循环上限温度、压力、循环次数以及升、降温速率等对连接的影响,作为选择合适工艺参数的依据。经过对T8共析钢相变超塑性扩散连接试验研究,证明该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Ti-15V-3Cr-3Sn-3Al合金是一种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亚稳定β型钛合金。本文用恒应变速率法进行实验,测试Ti-15-3板材的超塑性,为超塑成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金属切削过程是金属塑性变形的过程。到目前为止,虽然塑性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金属压力加工方面的问题,但也有很多学者试图运用塑性理论来阐明金属切削方面的问题。由於金属切削过程较之压力加工尤为复杂,在解题时不得不引进若干假设,以简化求解方法,其结果往往与实际试验数据有一定程度的出入。一般在讨论这类问题时,常引用以下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金相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碳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碳的分布和显微硬度的变化,以及热循环中最高加热温度、压应力和热循环次数等主要工艺参数对T8/T8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超塑性能加速固态扩散焊焊接过程;热循环中最高加热温度、压应力和热循环次数对焊接接头的强度有重要影响。文中还对相变超塑性能加速固态扩散焊焊接过程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塑性力学方法,在求解位置建立坐标系,在充分考虑了大变形和材料硬化因素的影响下,提出了一个轴对称金属塑性大变形问题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飞行器结构中各种大型弯曲另件塑性成形过程的主要方法——拉伸与弯曲组合的方法(简称为拉弯方法)。文中从理论上全面地分析目前采用的三种拉弯方法(先弯曲后拉伸,先拉伸后弯曲,先拉伸后弯曲再拉伸)的回弹现象。实验证明,按照文中所建立的公式求得的理论值仅与实验值相差0.32%。同时,按照文中所讨论的方法可以使回弹半径控制在0.87%以内。此外,作者在文中提出一种回弹既小又不受磨擦影响的拉弯方法(附加垫块的先拉后弯方法)及其理论根据,并建立加热拉弯方法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4.
介绍DD3单晶粘塑性行为实验研究的部分结果。实验分别在700℃,850℃,950℃三种温度下进行,实验项目有等应变率拉伸,等应力蠕变和控制应变幅的等应变塑塑性循环,试验发现,单晶DD3的屈服特性随温度、应变率、晶向而变化。DD3单昌的蠕变变形有明显的三个阶段特性,蠕变曲线形状和蠕变寿命与晶向和温度相关,DD3单昌在高温下存在循环塑性软化现象,这是由于塑性功损伤引起弹性模量下降造成的。DD3单晶的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在小范围屈服条件下裂纹尖端塑性区的修正,指出了Irwin经典模型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改进,给出了考虑材料强化效应并采用裂纹尖端应力场精确解后的裂尖塑性区大小计算公式。通过改进后的结果与Irwin经典模型结果的比较,表明本工作使Irwin模型更为合理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供应状态的铝合金(LD5、LY12CZ、LC4)作了超塑性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晶粒度、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对铝合金超塑性的影响,並在实际产品上作了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粘塑性流变方程为基础,探讨了钛合金Ti-6Al-4V在900℃时的超塑性性能,利用二元回归分析,求出参数K、m、n。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塑变形时,应变硬化参数n值不可忽略,m及n值较大时,材料的超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疲劳损伤及寿命预测的塑性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Coffin-Manson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低周疲劳损伤及寿命预测的塑性功模型,即选择滞回能的一半Wai、拉伸断裂塑性功Wf及一个材料常数β来定义发生明显循环硬化及循环软化材料的疲劳损伤参量Di=(Wai/Wf)β。并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分别讨论了外界作用程度(Wai)及材料的固有属性(Wf及β)在低周疲劳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找出Y-TZP陶瓷超塑性变形的最佳温度、初始应变速率及最大的变形量,并求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利用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制造出陶瓷环形件样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分析圆环压缩,并与上限法分析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标定曲线,计算各种润滑剂的摩擦因素和压缩状态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模拟圆环的变形和摩擦面的正压力分布。 本文还通过试验,求得四种高温润滑的摩擦因素和Ti-6Al-4V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