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承载着中国航天强国梦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2020年1月5日,我国研制的发射重量最重、技术含量最高的高轨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经历7次轨道机动后,在36000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成功定点,标志着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相似文献   

2.
《国际太空》1999,(9):26-28
前苏联卫星名称:人造地球卫星-1(Спутник-1)发射日期:1957年10月4日运载火箭:SL-1卫星重量:836kg轨道高度:2285km/9461km轨道倾角:65°轨道周期:9617min发射目的:测量大气密度,研究电离层2 美国卫星名称:探险者-1(Explorer-1)发射日期:1958年1月31日运载火箭:丘辟特-C卫星重量:1397kg轨道高度:3604km/25314km轨道倾角:3334°轨道周期:1148min发射目的:测量宇宙线、微流星及卫星本体温度3…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1994,(5):6-8
1992年12月26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和亚太卫星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太一号”通信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合同规定“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于1994年7月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HS376型通信卫星送入远地点高度为42386公里,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轨道倾角27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今后5年发射更大商业卫星的需要,欧空局将对阿里安-5运载火箭作多方面的改进。阿里安-5火箭的重量将增加约1400公斤,从而可以将更大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是多数通信卫星的运行轨道。这一能力与“阿里安”火箭一次能发射两颗卫星的能力相比,增加了14%。阿里安-5火箭将专门用于发射大型卫星,可以将6.9吨的重量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枚由欧空局用了8年时间耗资60亿美元开发的运载火箭将于1995年10月进行首次演示发射(演示发射以后还将安排一次)。负责这枚运载火箭制造的法国航空航天公司阿…  相似文献   

5.
沐阳 《国际太空》2006,(10):11-13
印度的航天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射"罗希尼"(Rohini)探空火箭.此后,印度自主研制了卫星运载火箭:"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能将卫星发射到极轨道;"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GSLV)能将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6.
法国研制的对地观测卫星(SPOT)将于1986年由阿里安运载火箭射入高度为8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三轴稳定、寿命最低二年。卫星本身由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平台的设计可以适用于不同目的的飞行。卫星对电源的要求是:在寿命末期至少也要达到提供一千瓦功率的能力。目前  相似文献   

7.
这是日本的国内广播卫星2(BS-2)的外形图。该卫星定于1984年2月用N-2型运载火箭发射。其初始轨道重量为350公斤,投入使用后,可向日本国内提供二  相似文献   

8.
陈静 《国际太空》1996,(10):4-5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测,今后10年中,可能有200多颗重量小于3000千克的卫星需要发射,其中,大多数卫星的起飞重量将小于1000千克。这些卫星中的2/3将用于通信,主要是低地球轨道话音和数据通信星座的卫星,它们将由大型和中型运载火箭成组地发射。但...  相似文献   

9.
(1954年3月1日一4月30日)卫星名称发射日期运载火箭近地点{远地点(公里)(公里)周期}倾角}(分){(度)}备l刽川es一陆地卫星一5 萨里卫星3。13。1德尔它一3920德尔它一392044098。2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地球资源遥感,一箭双星发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卫星,一箭双星翻月川﹃引州了一!一  相似文献   

10.
5日苏联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SL-8运载火箭发射宇宙1937卫星,其为一颗通信卫星。轨道参数:远地点813公里,近地点774公里,倾角74度,运行周期100.6分钟。 11日苏联予格林威治时间11点17分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代号为宇宙1938的照像侦察卫星。卫星在本月25日回收。 14日苏联发射重新设计韵光子(Fo-ton)卫星。卫星装有太空材料学研究用的科学仪器,将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改进半导体材料性能,以及超纯生物活性试剂合成的试验。该星于本月28日回收。 19日英国政府决定参加欧空局的哥伦布舱计划,同时宣布,将不参加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计划。 20日苏联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代号  相似文献   

11.
纪实 《国际太空》1989,(1):20-20
1988年6月15日用第一枚阿里安4运载火箭发射的AMSAT-3C卫星,是一颗“无线电爱好者”卫星。发射后20分钟该星与火箭分离。3天后,星上的双组元自燃推进剂上面级发动机点火,将卫星从倾角10度的轨道推到倾角57度,远地点3600公里,近地点1500公里,周期11小时的运行轨道。 AMSAT 3C投入运行后将重新命名为OSCAR13(载有业余无线电台的轨道卫星)。OSCAR13是颗3面、星形、自旋稳定卫星,在轨质量90公斤。太阳能电池初始输出功率40瓦,寿命计划为6年。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印度将首次用加大推力卫星运载火箭从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第二颗“罗希尼”卫星,重150公斤。它将送入408公里圆轨道。现在,印度建立了一个专用发射台,有钢骨架塔,垂直装配卫星和火箭,而过去是水平装配,运到发射场,发射前竖起来。印度想用先进的卫星运载火箭使之进入更加先进的空间技术领域。火箭将带一个监测火箭技术性能的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3.
9月30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俄制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凌晨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了卢森堡欧洲卫星公司的“格查尔星”1商业通信卫星。卫星被送入静地转移轨道,随后将利用星上发动机进入静地轨道。这是质子M/和风M火箭8月18日发射俄“快讯”AM4通信卫星失败后的第二次发射。“格查尔星”1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采用1300系列平台建造,发射重量5514千克,设计寿命15年以上,功率20千瓦。  相似文献   

14.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54-55
1992年初,为了满足发射大容量通信卫星的要求,决定研制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是在长征三号火箭基础上,重新研制的一种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更大的卫星运载工具。它是一种三级大型运载火箭,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吨,具有一箭多星和适应多种轨道卫星发射要求的能力,特别是在发射高轨道大吨位卫星中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印度于1987年3月24日从孟加拉湾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用加大推力卫星运载火箭(ASLV-1)发射国产“罗希尼”卫星,未获成功。ASLV 型火箭为4级火箭(带助推器),能将150公斤有效载荷送入400公里高度的轨道。印度自1980年以来用国产的SLV-3把“罗希尼卫星送”入了轨道。印度计划用该火箭发射极轨道卫星和静止卫星。  相似文献   

16.
9月19日凌晨,我国第14、1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1型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并被准确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2万多千米的中圆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一箭双星"对于加快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进程、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顺利进入收官阶段。2007年4月14日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阶段的5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2颗中圆轨道(MEO)卫星的发射。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三十七届国际宇航会议上,中国和日本发表了他们用于发射小型卫星的运载火箭的资料。中国运载火箭为“长征二号”,可携带2~4颗卫星进入低轨道。日本的运载火箭为三级固体火箭,可发射20公斤小型卫星。  相似文献   

18.
国内动态     
<正>长四丙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号A、B卫星2022年12月12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试验二十号A、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试验二十号A、B卫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长四丙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执行一箭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t。  相似文献   

19.
正国内动态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成功发射试验九号卫星3月12日,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试验九号卫星。长征七号A火箭是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不低于7吨,同时具备零倾角轨道、奔月轨道等高轨发射能力,是国内第一个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的捆绑火箭。试验九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20.
美海军根据“白云”计划研制成的海洋监视卫星系统(NOSS)已投入实际使用。该系统现有六颗卫星在工作,三颗为一组,分别于1976年和1977年用宇宙神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卫星的轨道接近圆形,高度约1100公里,倾角63°,周期107.5分,两组卫星轨道面的夹角是113°。这些卫星在飞行中有一定的相对横向和纵向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