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针对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混相回流泵送密封(OG-RPS)结构启动过程中转速低于开启转速时密封端面易发生摩擦磨 损问题,采用Plint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摩擦学性能试验。选择浸锑石墨和浸树脂石墨2种典型软环,18Cr 2 Ni 4 WA钢、表面喷涂 Al 2 O 3 陶瓷和表面喷涂Cr 2 O 3 陶瓷3种典型硬环,改变转速和载荷模拟密封启动过程的速度和端面比压变化,监测密封端面摩擦系 数和温度,并与机械密封结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螺旋槽能有效提升摩擦副润滑特性,减少表面磨损,大幅降低摩擦系 数和温升,最高可分别降低73.02%和63.41%;表面喷涂陶瓷能有效提高密封面抗磨损性能,其摩擦面更平滑;对摩擦副组对浸树 脂石墨和表面喷涂陶瓷更容易获得超低摩擦系数(C OF <0.01)。研究结果可为航空发动机轴承腔OG-RPS密封环设计选材和性能 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石墨材料的制造工艺和缺陷类型,并结合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的工作特性,阐明了端面密封用石墨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的必要性。对目前通用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用石墨材料内部缺陷的X射线检测方法,并对X射线检测过程中图像灰度、对比度、电压、电流、滤片及积分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石墨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的工艺参数设置准则及高精度检测方法,实现了石墨材料内部孔隙的可视化仿真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石墨材料气孔率统计计算方法,最终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用石墨材料内部典型缺陷的特征标样。  相似文献   

3.
我厂现有空气压缩机的气缸与活塞间的隙缝均是靠装在活塞上的铸钢圈的弹力和向外的预张力贴紧气缸壁而起密封作用的。为防止活塞在往复运动中被咬死、烧伤和减少磨损,就需要加注一定量的润滑油。但同时带来一些弊端——使输出的空气中含有油质。而含有油质的气体在高温下会逐步形成积碳,这是产生燃烧、爆炸的隐患;沉积的油污既影响管路的畅通,又喷出油雾污染环境,还消耗大量的高级润滑油。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厂机修车间胡元亨、万晋亮等同志确定在3L型空压机上进行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密封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石墨圆周密封、刷式密封、指状密封、气膜密封和其他几种新型密封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和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对密封技术的机理、特点和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阐明了为适应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要求,密封技术应进行材料、工艺、结构、机理等多方面的开创性设计,并提出在密封技术设计中应引入控制概念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陈增祉 《航空学报》1987,8(12):654-658
本文介绍了柔性石墨密封材料径向密封所需施加的轴向力和拧紧力矩的计算。 将此材料用于某型机引气系统的蝶阀上,试验表明,这种密封材料及结构比采用氟橡胶的密封可靠性提高很多,其工作介质温度达450℃。  相似文献   

6.
目前,机械密封中使用较广的是弹力机械密封,靠弹簧的力使摩擦端面保持贴合,这种机械密封结构较为复杂,体积也较大。航空上由于结构和重量的限制,使用了磁力机械密封,它构造简单,体积小。磁性石墨密封圈便是磁力机械密封的一种。某发动机起动发电机转接座内,用于外...  相似文献   

7.
W-0.9/7型空气压缩机,其结构为单级单缸风冷往复活塞式。开机后不管用气量多少,只要压缩机工作,我们就得派1人值班、当风量达到额定气压时就得派人前去关机,气用完了又得开机,使用很不方便。为了保证使用方便,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延长设备的寿命,做了如下的改装: 图1气压原理图,虚线框内为加装部份,在空气压缩机蓄气缸上气压表下管嘴处加装三通管嘴,一端接气压表,另一端接蓄气缸,再一管嘴接压力继电器管嘴上,压力继电器调整到最  相似文献   

8.
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根据已有试验测得的刷丝磨损量数据,建立刷式密封刷丝磨损量的灰色预测模型,估算刷式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灰色模型预测具有可行性且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及,3种试验工况下工作500 min时的刷式密封磨损量进行预测对比,最大相对残差为1.57%,最大绝对残差为0.16 mm3,对后续刷式密封装置的稳定运行、修理和更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柔性石墨密封环的压力与变形的通用关联关系公式,搭建了柔性石墨密封性能试验台,对三种不同尺寸的柔性石墨环进行了压力变形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获得了柔性石墨环的压缩回弹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截面尺寸对柔性石墨密封环的压缩回弹性能影响较大,公称内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柔性石墨环结构参数与压力、变形等多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公式,并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某弹用涡喷发动机动密封结构工作原理及泄漏失效形式,对润滑系统的动密封结构进行了密封元件的研制,配合零件间隙的设计和台架模拟的试验研究,掌握了该发动机动密封的磨损机理,台架试验结果证明了其动密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机匣可磨耗涂层磨损造成的叶尖间隙和粗糙度变化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刮磨形貌下Rotor 37转子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气机等熵效率和出口流量对刮磨间隙和粗糙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降幅最高可达1.78%和0.83%,而压比变化不大;刮磨间隙深度增加,刮磨最深位置前移时,叶尖泄漏增强,泄漏流与上端壁附面层及主流相互作用演变为泄漏涡,与激波相互干涉,造成较大的叶尖损失;压气机气动性能受磨损区域粗糙度影响较小,虽然等熵效率对粗糙度变化较为敏感,但最大降幅也仅为0.38%。磨损区域粗糙度增加时,近壁区湍流波动加强且气流更易分离,引起叶尖泄漏流和叶片尾迹区域的流动结构变化,使压气机气动特性向低流量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定常喷气的压气机模型及模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定常喷气下的多维压气机系统模型为基础,考虑引入非定常喷气带来的质量和动量效应,建立了非定常喷气下的多维压气机系统模型;分析了压气机主动稳定模态控制机理,并在上述模型基础上设计了非定常喷气下的模态控制律。以某压气机为例,在失速工况下,分别进行无喷气开环性能和非定常喷气下模态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定常喷气模态控制相比,采用非定常喷气进行模态控制,流量仅为定常喷气的57%~80%,即可达到相同的控制效果,可有效减少喷气控制的流量,并且前4阶模态控制可以扩展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达2.34%;控制模态越多,扩稳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13.
曾亮  李琳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3):670-676
在篦齿封严装置减振的开口阻尼环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阻尼套筒的设计方法.采用动柔度法求解了安装有阻尼套筒的篦齿封严装置的动力响应.分析了阻尼套筒结构尺寸(厚度、接触面积)和安装过盈量等参数对篦齿封严装置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在篦齿封严装置和阻尼套筒的组合结构中,存在最佳的阻尼套筒结构参数,此时阻尼套筒减振效果最佳;对组合结构不同的周波型振动,阻尼套筒的减振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带执行装置的压气机系统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压气机主动稳定控制对模型的要求,以Moore-Greitzer模型为基础,首先将模型进行空间离散化,用平均分布在压气机周向环面的离散位置点来描述流量扰动,建立了反映压气机周向动态特性的多维状态空间模型;其次以喷气装置作为主动稳定控制系统的执行装置,通过分析加入喷气装置后对流动区域产生的质量和动量影响,同时考虑气流从喷气装置出口到压气机起始平面存在的时间滞后,建立了带执行装置的压气机系统动态模型.以某压气机为例,对压气机失速行为及喷气状态下对失速的抑制作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反映压气机旋转失速动态过程,通过控制喷气流量能拓展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有效抑制压气机失速,模型可用于压气机主动稳定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5.
涡扇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特性监测中的流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监测风扇及压气机的特性漂移,提出了一种气体流量估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联立求解内、外涵出口静压平衡关系、尾喷口流量关系及焓增流量关系4个流量平衡方程,对气体流量进行估算.同时,通过计算确定传感器偏差标志参数,可区分隔离传感器误差对流量估算的影响.仿真了不同状态下部件特性及传感器误差分别漂移2%的情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监测到风扇、压气机的特性漂移,并将其与传感器误差漂移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使仿真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以热动力学为基础,研究了摆动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动态特性,将压缩机进、排气流道作为制冷系统的一个环节,建立数学模型。针对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方法的探讨,并编制程序,实施动态仿真,得出动态过程表示在p-V图上,其研究思路为改进压缩机性能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自循环机匣处理周向覆盖比例和喷嘴轴向位置对扩稳效果的影响规律,在固定引气位置于叶顶阻塞区域的前提下,设计了6个不同周向覆盖比例和4个不同喷嘴轴向位置的自循环机匣处理结构,并以一个高亚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周向覆盖比例增大,压气机的综合稳定裕度先增大后减小,峰值效率则单调降低,综合稳定裕度改进量最大的周向覆盖比例为90%,兼顾扩稳效果和效率损失的最佳周向覆盖比例为30%。随着喷嘴位置由叶顶前缘沿轴向逐渐前移,压气机的扩稳效果变化不大,但效率有所提升,而且喷嘴位置越往前移,效率提升越多。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空气系统气源引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系统对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安全和有效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空气系统从压气机中引气,改变了压气机内部的流动,与压气机的气动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飞机功能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样以及发动机涡轮前温度的提高,空气系统的气流量不断增大。特殊的弓l气位置和不断增大的引气量使得空气系统引气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对空气系统各功能气源引气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综述压气机中间级引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空气系统气源引气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轮毂封严气体对高压涡轮二次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目前,国内外对封严冷气掺混已有一定的研究,宾夕法利亚大学的Mclean研究了转静子封严腔冷气孔位置以及冷气流量等对主流的影响,发现了很小一部分冷气也会对涡轮的性能和涡轮出口条件产生很大的影响[1,2]。Jakoby等人对涡轮内部转静子封严腔和主流通道中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空气系统不同位置引气量对核心机性能的影响,给总体性能和空气系统设计提供依据,以某型核心机设计过 程为例,将空气系统设计迭代到总体性能设计中,研究了空气系统对核心机性能和部件特性的影响,并开展了空气系统对核心机 性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引气位置引气量的增加均会导致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升高,其中用于涡轮转子冷却的引气对燃 烧室出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5级压气机引气,再次为用于涡轮导向器冷却的引气,影响最小的为用于涡轮后机匣冷却的 引气。将空气系统设计结果迭代到核心机性能模型中,迭代后的压气机和涡轮工作特性发生了变化,压气机共同工作线受引气量 增加的影响稍微下移,涡轮落压比由于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