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卫星用频率(五)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卫星用频率"(四)见本刊1994(4):69~712520~2535MHz(754)〔Aj除外,遵守第14条及Res.COMS/8265...  相似文献   

2.
卫星用频率(二)按卫星业务的分类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第8条陈道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1)“卫星用频率(一)”见本刊1994(1):68~692空间研究149.9、150.05MHz(609)接收无线电导航卫星的发射156.8M...  相似文献   

3.
3月31日,奥运圣火顺利抵达北京,中国人民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奥运会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4.
空间扫描     
国泰 《国际太空》2006,(9):31-32
印度“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于2006年7月10日发射失败,美国太空旅馆试验舱于2006年7月12日凌晨由俄罗斯“第聂伯”火箭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俄罗斯于2006年7月21日发射宇宙-2422军用卫星,俄罗斯“轰鸣”火箭于7月28日成功将韩国卫星阿里郎-2送入预定轨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欲叫停空间站实验,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7月17—22日在北京举行,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于7月25日在北京召开,第五届美洲空间大会强调加强空间技术合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行标 《国际太空》2006,(9):15-15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将3颗北斗-1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图1为"北斗"导航卫星星座.  相似文献   

6.
肖杏 《国际太空》2006,(9):20-20
除了"实践"系列、"探测"系列等小卫星外,近年来中国还发射了其他一些小型卫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1小卫星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主研制的首颗质量为100kg以下的微卫星,可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汛抗旱等数据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100kg以下小卫星的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7.
军用侦察卫星的发展近况和趋势分析王景泉梁巍(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军用卫星重要组成部分的侦察卫星,近年已有了重要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美国成像侦察卫星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继续改进现有系统,以解决在海湾战争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改进“...  相似文献   

8.
徐菁 《国际太空》2012,(1):49-49
为促进国产通信和遥感卫星技术应用与发展,2011年12月16日和26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分别举办了通信卫星技术发展研讨会和国产遥感卫星应用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用日本卫星预报地震据美国《空间新闻》报道,去年6月,北京的遥感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在日本北部岛屿北海道的西南沿海有不寻常的温度升高。两周后,他们说,根据日本地球遥感卫星(JERS-1)的资料,预计一周内在该地区会出现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1993年...  相似文献   

10.
现代小卫星与纳卫星技术发展(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言 现代小卫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已经历十几年的探索研究.现在除了在技术方面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研究以外,还正大力进行应用研究.小卫星应用目前已在全方位得到发展,技术水平正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徐菁 《国际太空》2009,(10):32-33
2009年7月28~29日,30名来自北京、天津、湖北、哈尔滨、浙江、昆明、河北等地的青少年代表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卫星研制体验活动。这是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科协于2008年联合发起的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尤政 《国际太空》2000,(10):28-30
1 航天清华 - 1发射成功□□ 2 0 0 0年 6月 2 8日 ,航天清华 - 1微型卫星顺利升空 ,进入预定的 70 0 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2 9日凌晨 ,当卫星首次飞越北京时 ,清华大学卫星地面站成功实现了对航天清华 - 1的信号捕获 ,之后又顺利进行了软件上载等工作。目前 ,卫星运行状态良好 ,基本完成姿态调整 ,并获得了大量遥感图像 ,相关调试工作正陆续进行。航天清华 - 1是清华大学、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与英国萨瑞大学联合研制的微型卫星。其特点是重量轻 (5 0 kg)、体积小(0 .0 7m3)、研制周期短 (约 1年 )、成本低、功能密度高 ,体现了微型航天…  相似文献   

13.
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震例表明, 地震与电离层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这为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分析了各国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对目前地震电磁卫星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建立多种类型、多种手段、多颗卫星组成的综合卫星星座观测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因公去法国宇航公司,该公司科学与地球观测卫星部的GuyCerutti-Maori先生介绍了他们的预研项目,重点是小卫星计划。前些天,在北京举行的第47届IAF大会期间,法国宇航公司的代表又来我院介绍了他们的小卫星计划。现根据这两次接触,把法国宇...  相似文献   

15.
郭泰 《国际太空》2006,(3):30-31
2005年12月28日,欧洲用俄罗斯联盟-FG火箭成功发射了举世注目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试验卫星.这标志着该计划进入了真正的在轨验证阶段.  相似文献   

16.
徐菁 《国际太空》2005,(12):31-34
2005年10月27日,俄罗斯宇宙-3M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同时发射了9颗小卫星,它们分别是中国的北京-1(又名清华-2)、英国的“战术光学卫星”(Topsat)、欧洲的“大学生太空探索与倡议快讯”(SSETI Express)、德国的Rubin-5、伊朗的Sinah-1、俄罗斯的Mozhayets-5、日本的XI-5、挪威的Ncube-2及德国的UWE-1.下面对其中的几颗卫星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2000年3月2日,我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1正式交付使用,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运行表明,它所取得的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数据与90年代国外同类卫星水平相当,能实时接收覆盖我国全境及部分邻国领土的卫星遥感数据,弥补了以前北京地面站接收不到我国西部地区和南部海区的国外遥感卫星数据的缺憾,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目前,陆地资源卫星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夏光 《国际太空》2006,(7):13-18
□□在俄罗斯国家气象卫星系统现代化的架构里,其主要工作是研制下一代极轨卫星--"流星"(Meteor)系列和静止轨道卫星--"电子星"[Electro,又称"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GOMS)]系列.这些卫星将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发射.在对运行的气象卫星系统进行支持和改进的同时,环境卫星的研发也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双星定位和双星/GIS组合定位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星历误差对双星定位结果的 影响,卫星位置偏差对组合定位结果的影响,在组合定位中,在经、纬度方向上,分别给卫星位置加入均方差 为1°的位置偏差.结果表明,给卫星位置加入均方差为1°的经、纬度方向位置偏差,并不会降低组合定位的 精度.对这一重要结论,从几何上给出了解释.最后进行了双星/GIS组合定位的物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双星/GIS组合定位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双星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梁巍 《国际太空》2006,(8):10-13
德国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卫星将于2006年第4季度发射.它是德国雷达侦察卫星项目的首颗卫星,将作为德国军方的战略侦察资源,为军方提供全天候空间侦察和监视能力,特别是对冲突、热点及灾害地区进行观测.该卫星的发射将创造多项军事领域的"第一":它是德国第一个军用侦察卫星系统,欧洲第一个军用雷达成像卫星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质量最小的军用雷达成像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