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睡太空     
全世界有将近1/4的人深受失眠的困扰,有过失眠经历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患失眠症的人多种多样,如果有人告诉你失眠症也同样困扰着太空中的航天员,你恐怕不会相信。在不少人看来,航天员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应该倒头就能呼呼大睡,更何况是在失重状态下睡觉,他们应该很快乐地享受这种奇妙的感觉才对。其实,太空中影响航天员睡眠的因素远比地面多。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航天员的睡眠?航天员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太空中睡个好觉?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得到初步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余青霓  魏巍 《航天员》2014,(4):65-67
雾霾肆虐,室仙室外空气双重污染,深受其害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空气污染问题。那么有人也许会问,太空没有雾霾,在太空飞的航天员还会面临空气污染问题吗?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07,(1)
进入太空是每位航天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发射次数和运载人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航天员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航天员非常珍惜每次飞行机会。在飞行任务期间,大部分航天员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太空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和经历等。有些航天员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太空日记,没有向公众展示,有些航天员则建立博客,在博客上写太空日记,让"粉丝"们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太空体验。华裔航天员卢杰博士,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7长期考察团任务期间,写了很多精彩的太空日记。我们刊载其部分,让读者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以下是他的日记内容: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漏水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在太空尤其是在执行出舱活动时,漏水可真不是小事,它可能使航天员有“窒息”的生命危险。不久前,意大利航天员卢卡·帕米塔诺(Luca Parmitano)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就因“头盔”漏水不得不提前终止任务。之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忆了那次太空历险经历,与我们一起分享他是如何度过这次惊险的。  相似文献   

5.
水客 《航天员》2008,(5):42-44
太空出舱,航天员在出门之前一定要身穿舱外服,以适应那很不友好的太空环境。而航天员在轨组装与检查到穿上舱外服,却远不似人们打开衣箱取出衣服穿上那么简单。我们已经在电视中看见,神七飞行时轨道舱内,翟志刚与刘伯明进行舱外服在轨组装与检查的情景,它扎扎实实地花了两人长达15个小时的时间,也耗费了他们不少的体力。但这还只是太空出舱前的一部分任务。事实上,要在太空中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就不只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确切地说,它还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并且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因而要求航天员在上天之前勤学苦练,熟练掌握其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6.
林小 《航天员》2010,(2):59-63
我们常能通过电视画面或照片欣赏到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情景,虽然太空那个庞大的"家"并不是他们建造的,但他们对"家"是那么熟悉,连执行起任务来都得心应手。于是,让人不免好奇,航天员是如何准确地掌握太空中航天器的内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本期您会看到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9号大楼里的一些航天器模拟设备,一些航天员的实体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7.
地面太空游     
普通人进入太空就如爬一次长城、登一次泰山那么便捷还有待时日,但在地面上就能体验太空生活却已经成为了现实。目前,“地面太空游”对中国民众来说还是个很新鲜的名词。由《航天员》杂志首次举办的“航天员体验营”正在火热进行,这次活动可算是中国“地面太空游”的先行者。但这还只是挖开了“冰山”一角,地面太空游还有更多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吴国兴 《航天》2009,(4):32-35
58航天员太空行走如何训练? 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训练有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两种。基础训练是让航天员学会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运动,当然也包括如何穿脱舱外航天服;专门训练是学习如何完成太空行走任务。  相似文献   

9.
太空厨房     
王一 《航天员》2008,(6):60-63
航天员在太空中吃喝可不像在地球上那么简单,"太空厨房"也就没地球厨房那么方便,它是一大堆科技组装起来的一个奇迹,大家渴望了解的奇迹。它的研究和发展也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相信不久的将来,太空厨房的技术会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在不到10年之前,中国已经将自己的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轨道。现在,北京正努力创造自己在太空中的多舱前哨,推出了“天宫”计划。  相似文献   

11.
沈羡云 《航天员》2012,(3):72-73
什么是航天员的心理障碍呢?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长期的精神紧张、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感到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之间关系紧张等,我们把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产生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称之为航天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刘苗 《航天员》2013,(3):48-51
在我们的大千世界中不乏精通音乐与摄影的人才。然而,在太空中竟然也有人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把音乐与摄影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展示。他,就是加拿大航天员哈德菲尔德。  相似文献   

13.
太空减压病     
张静雪 《航天员》2010,(4):69-69
我们知道.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首先要在气闸舱内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是呼吸纯氧,以预防太空减压病的发生,那么.什么是太空减压病呢?  相似文献   

14.
砚池 《航天员》2009,(6):68-70
当看到航天员完全暴露在太空进行舱外工作的时候,人们免不了好奇,既然太空是没有重力的,那么他们是如何长时间处在一个位置上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保障自身呼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在太空探险活动中,女航天员与男航天员一样,在人类征服太空的道路上写下了自己辉煌的篇章。本文介绍了妇女参加航天的历程,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妇女参加航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看到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的美丽画面和矫健身姿,你一定非常羡慕,畅想着自己也能有机会到太空邀游一番。不过,太空环境恶劣,要想拥有像航天员一样棒的本领,不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艰辛努力,还要练就过人的意志和胆识。  相似文献   

17.
文野 《航天员》2011,(2):58-59
2010年12月15日,意大利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Paolo Nespoli)作为国际空间站第26长期考察组成员,和俄罗斯航天员德米特里·孔德拉季耶夫(DmitryKondratyev)、美国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Catherine Coleman)一起,搭乘俄罗斯"联盟TMA-20"飞船飞上太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开始为期近半年的太空生活。保罗到达国际空间站后,像常驻过太空的大多数航天员一样,在忙而有序的工作间隙,会把自己工作生活的情况通过微博向地面同胞们传达,特别是他们总会发布一些在太空中拍到的精美照片。因为角度的新颖、设备的高端,这些照片往往一出现就会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谢懿编译 《航天》2011,(1):48-51
辐射会破坏DNA甚至导致死亡。在充满辐射的太空中,如何才能保护航天员呢?如果你想把航天员送往月球或者火星乃至更远的地方,那么人体能够承受多少辐射就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这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能在旅途中保护航天员。从消化系统失调到中枢神经系统停止工作,暴露在辐射下的后果对于载人航天而言是极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吃喝拉撒睡",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大部分人来说已是习惯,也是轻而易举的生活琐事,然而对于生活在太空中的航天员呢?他们还会觉得那么地顺理成章吗?这些所谓的生活琐事会带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太空生活的"尴尬"事:"方便"不方便,甚至还要喝自己的"尿"。  相似文献   

20.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封闭空间内,脱离自己的生活,没有家人和朋友,你能够坚持多久而且不至于精神崩溃?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很明显,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距地球几百千米以上的太空,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航天员却是长期这样生活着。这种生活使他们的心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时刻感受着重力的作用,身体上是踏实的感觉。在短暂的太空飞行中,很多航天员对于失重还是感觉很新鲜,但若是长时间的太空生活,微重力就会带来不适。心理学家最需要了解的是在失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