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舰面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舰面效应对舰载机着舰的影响,总结了舰载机在不同着舰模式下的舰面效应补偿方法.针对舰载机自动着舰模式,通过分析舰面效应所产生的附加升力造成的着舰偏差,提出了引导信号指令修正的舰面效应补偿方法,并给出了舰面效应自动补偿方法的具体流程,分析了自动补偿方法的特性及其应用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舰载机着舰甲板运动误差及其补偿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甲板运动扰动,分析了其对飞机着舰的影响,据此对舰载机着舰引导系统进行甲板运动补偿网络设计,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补偿网络明显的减小了飞机着舰的纵向误差,通过随即给的航母甲板运动初始相位进行仿真,说明补偿网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飞机着舰过程对着舰引导信息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为了更好地辅助飞行员着舰或者实现舰载机自主着舰,文章将电子着舰系统和光学助降系统提供的引导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了电子与光学着舰信息的综合运用。其中,电子着舰系统提供斜距、方位仰角和方位偏航角,光学助降系统提供方位仰角和方位偏航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供的着舰引导信息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舰载机自动着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概述与总结了舰载机自动着舰系统及着舰引导与控制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自动着舰系统的发展历程、设计规范,详细描述了自动着舰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工作原理。在总结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关键问题的基础上,详细概述和分析了舰载机数学建模、着舰引导、着舰飞行控制、动力补偿/自动油门控制、甲板运动建模、预估和补偿控制、舰尾气流建模与抑制、雷达噪声抑制与误差标校、复飞/逃逸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的研究成果作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促进舰载机自动着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舰载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舰载机着舰控制是舰载机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详细介绍了舰载机着舰下滑过程、下滑过程中轨迹稳定性所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最后介绍了舰载机本体特性的非线性建模和线性建模的仿真结果,最后得出关于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七点结论,对于指导舰载机着舰控制系统设计和后续舰载无人机的研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很大、要求很高,而着舰系统的复杂性又使得指标要求涉及很多方面。为了从整体上明确着舰的指标要求,从而有利于着舰理论和工程等研究,整理了公开文献中分散的指标要求,并梳理了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了着舰指标体系,将指标归纳到总体框架中。研究结果对着舰的控制与分析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航母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器,舰载机是航母的作战延伸,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而舰载机着舰的安全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航母大国一直在探索舰载机的全自动着舰。文中从舰载机全自动着舰的发展过程开始研究,包含全自动着舰引导体制、控制体制、评估方法、以及国外开展全自动着舰的试验情况,探寻全自动着舰评估体系和全自动着舰试验开展情况。最后,总结全自动着舰已有的控制方法,整个全自动着舰的评价体系,分析已有试验的数据,建立一套我国的舰载机着舰方案,用以促进国内舰载机全自动着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舰载机着舰的特点,从数学仿真模型和视景系统仿真方面简要介绍舰载机着舰仿真,综合归纳了舰载机仿真的特点。与陆基飞机相比,舰载机着舰仿真需要增加航母相关运动模型、逻辑和三维可视化模型,并且在视景显示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进行舰载机着舰仿真研究,建设舰载机地面试验环境,开展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对工程研究和飞行员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航母甲板运动对舰载机着舰影响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航母运动的主要模式;建立了甲板运动相关模型;分别仿真了在不同海况条件下,航母横摇、纵摇、垂荡运动对舰载机着舰的主要影响;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影响舰载机着舰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改进进舰和着舰操纵方法和引导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自动着舰技术是航母舰载机的标志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舰载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任务执行能力.通过梳理国外全自动着舰技术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对国外全自动着舰使用流程、系统组成和评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包括着舰流程包含返航、待机、进近和着舰等4个阶段;系统组成包含舰载系统和机载系统2个方面;评估方法包含着舰率、着舰品质等级、...  相似文献   

11.
甲板运动对舰载机人工着舰的影响和补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甲板各自由度运动对舰载飞机准确着舰造成的影响,提出根据主要的影响因素,由降落指挥官发出补偿引导指令,对甲板运动进行补偿。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预测甲板运动并结合模糊控制,建立了补偿指令和控制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所建立的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实现自动着舰系统(ACLS)需要对其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需求分析。首先,对ACLS总体需求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其次,分析了主要配置需求及其相关指标、着舰的技术需求及其发展情况、ACLS系统内外回路的整体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13.
纵向着舰二阶自抗扰导引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述自动着舰系统和自抗扰控制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纵向着舰导引自抗扰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导引控制器对典型输入的跟踪性能良好,抑制突风扰动的能力较强,闭环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和超调量均优于经典PID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全自动着舰技术是航空母舰,舰载机系统的标志性技术,代表了着舰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全自动着舰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作用等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就基于雷达引导体制的全自动着舰系统,对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工作流程,舰载机着舰过程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国外相关国家的全自动着舰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从舰载系统和机载系统2方面对全自动着舰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结合科技发展和现实需求,对全自动着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开展全自动着舰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汪节  曲志刚  柏长帅  何健 《飞机设计》2020,40(2):1-5,22
舰载机着舰对控制系统的响应能力、鲁棒性能等要求很高。已有文献未考虑着舰控制的离散采样等问题,而实际上离散采样对系统的控制性能影响较大。本文对离散线性系统进行了误差状态量的扩张,建立误差系统,并用于离散采样下的着舰最优控制器设计。仿真结果显示,系统在初始高度偏差纠正、舰尾流抑制、抗模型摄动等方面的控制效果很好,并且其稳态精度、动态特性和鲁棒性能都远强于PID控制。着舰反区效应和升降舵直接力效应,会各自让舰载机动力学有2个非最小相位零点,最优控制方法能消除这2个零点,而PID控制只能消除前一个零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人直升机自动着舰的特点和需求,研究着舰导引轨迹生成,进行着舰导引轨迹跟踪控制设计,并通过仿真和飞行试验验证跟踪控制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舰载机着舰下滑过程中的PIO趋势评估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舰载机着舰安全性,首次提出了舰载机的驾驶员诱发震荡(PIO)问题,结合对陆基飞机飞行员诱发振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舰载机与陆基飞机在该问题上的异同点,构造了速率限制器前置滤波器来改进控制回路中的舵机速率保护结构,重点对舰载机着舰下滑过程可能发生PIO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史密斯准则评估了过程的振荡趋势,说明了下滑过程发生PIO对着舰安全的影响,同时验证了所提出的防范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低动压的背面(backside)着舰工作状态下飞行员仅控制飞机姿态无法控制飞行轨迹角的物理原因。研究了低动压的背面着舰工作状态下使用背面控制策略问题,即以推力来控制轨迹,以飞行姿态来控制迎角。设计了背面技术和前面(frontside)技术控制律,并以A-7E舰载机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对背面着舰工作状态下的背面技术和前面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海军飞机使用背面技术着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VR-Forces是当前较为成熟的计算机生成兵力仿真平台,使用该平台可实现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仿真。在该仿真平台中舰载机起飞和降落的主要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舰载机搭载(卸载)组件和航空母舰占用引导控制组件的功能、类继承关系和配置方法,分析了舰载机起飞降落过程中的仿真流程。通过测试想定实现了F/A-18舰载机滑行、起飞、降落、停靠整个流程。研究成果对基于VR-Forces的作战仿真和开发类似系统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