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压力温度组合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和温度组合畸变对某涡轮风扇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表明,组合畸变中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组合畸变对风扇或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严重程度,压力畸变强度较大的组合畸变,对风扇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组合影响系数表示发动机抗组合畸变的能力以及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组合影响系数大于0时,相互影响加强,反之相互影响减弱。组合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单独影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压压气机进气压力畸变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准确评估高压压气机畸变特性而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试验,重点阐述了高压压气机进气压力畸变试验方法,提出了对综合畸变指数、动态和稳态畸变成分、门槛值、畸变图谱等特征参数的指标要求,以及测试方案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并据此完成某型高压压气机进气压力畸变试验,获得总压畸变对该高压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稳定性评定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高压压气机非设计转速压力畸变敏感系数明显高于风扇部件,抗畸变能力弱于风扇部件;设计转速压力畸变敏感系数与风扇部件相当,表现出较强的抗畸变能力和良好的气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进气畸变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平行压气机原理,建立了进气畸变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和计算分析方法,评估了总压畸变和总温畸变对某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获取了发动机的临界畸变指数和首发失稳级组.结果表明:总压畸变在风扇中衰减幅度最大,发动机在高转速下运行达到临界总压畸变值时,风扇率先失稳,在低转速下运行时为增压级率先失稳;总温畸变在高压压气机中衰减幅度最大,发动机在高转速运行达到临界总温畸变值时,高压压气机率先失稳,在低转速运行时为增压级率先失稳.  相似文献   

4.
基于平行压气机理论,采用非定常、二维、无黏的积分型欧拉方程,以蒸汽吸入试验中产生的温度和压力组合畸变为边界条件,开展真实进气条件下温度和压力组合畸变对发动机影响的计算方法研究。在保证畸变强度、高温区范围、低压区范围等特征不变的前提下,对畸变图谱进行规则化等效转换,同时协调温度和压力畸变图谱,使两者可以进行相互叠加计算。结果表明:当周向子发动机数量大于2时,子发动机数量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组合畸变对风扇、压气机压比影响规律与单独的压力畸变相同;与试验的推力损失对比显示,对畸变图谱进行等效规则化转换,可以用于真实组合畸变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子区平行压气机彻体力模型,就某风扇特性和S2流面计算结果进行了气动稳定性的评估与分析.介绍了进口流场畸变对风扇稳定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压力畸变对风扇稳定性影响的结果,并讨论了压力畸变在风扇系统中的传递和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风扇在相对换算转速75%下稳定裕度储备可能不足;中低...  相似文献   

6.
报告较详细地介绍了在温度畸变条件下某型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稳定性的评定试验.试验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地面试车台上进行.热扰动是由安装在发动机进口前的氢燃烧温度畸变发生器产生的.在燃烧区为60°、120°、180°、240°、300°、360°时,发动机低压转子换算转速为60%、80%、95%及两个充填容积的条件下进行了各项试验.试验确定了发动机进口面平均相对临界温升与发动机工况、周向“热区”范围、温升率的关系;比较了发动机稳态与过渡态时面平均相对临界温升的关系;得到了发动机的周向温度畸变敏感系数,最终确定了对发动机稳定工作影响最大的一组温度畸变参数.此外还评定了防喘系统的效能.试验中发现该发动机的失速首先发生在高压压气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温度畸变和温度、压力组合畸变对发动机和压气机工作的影响,介绍了与空间温度畸变有关的因素,给出典型的试验曲线,提供了评估进口温度畸变对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基于部件匹配技术的涡扇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模型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评定模型有机地耦合,实现了发动机整机环境下的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评定,使得该模型成为一种实用的涡扇发动机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分析模型。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计算比较了畸变进气时发动机整机环境和单独部件评定时风扇和压气机稳定工作边界的异同,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对于风扇,畸变进气条件下,无论在高转速,还是低转速时,同样的进口畸变度,发动机环境下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比单独部件下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都小,即在发动机环境下评定风扇稳定性时,风扇对进气温度畸变不敏感,而在单独部件环境下评定时,风扇对进气畸变比较敏感。对于压气机,进口气流存在压力畸变时,采用高压涡轮导向器变化对压气机逼喘过程中,风扇的共同工作线向喘振边界靠近,而进口气流存在温度畸变时,逼喘过程中,风扇的共同工作线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某型发动机对畸变进气响应的流动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虎  黄智涛  廉小纯 《推进技术》2003,24(3):219-221,235
建立了畸变进气下某型双轴发动机高压压气机,扩压器间流动耦合模型,完善了畸变进气对发动机稳定性影响模拟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耦合影响给出的高压压气机出口静压畸变与其总压畸变不仅相位相反,而且随进口总压畸变强度变化而变化。据此所给出的高、低压压气机畸变响应和发动机推力响应特性也与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流场温度畸变对压缩系统性能和稳定性影响的预估方法 ,其中包括多区平行压气机模型和动态过程预估模型。分析讨论表明 :温度畸变对压气机或发动机影响的预估方法可同样适用于总压畸变和组合畸变。无论是多区平行压气机模型还是动态分析模型均立足于压缩系统的级特性。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需通过一系列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总压总温组合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不同进口总压、总温组合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模型以一维时间相关的气体欧拉方程组为基础,计及了压气机系统加功、气体抽吸和加热过程,并在计算中改进平行压气机理论的进出口假设,对一种双涵道压气机进行了三种周向总温、总压畸变组合形式的计算,给出了组合畸变情况下压气机稳定边界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组合方式中,总压、总温畸变区域完全重合时压气机的稳定裕度损失最大,反之最小,部分区域重合时稳定边界介于前两者之间,且同时具有前两种情况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12.
郭晋  胡骏  屠宝锋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5):1029-1041
基于数值缩放理念,以一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研究载体,将三维彻体力模型与二维多子平行发动机模型进行有机结合,初步搭建了适用于分析复杂进气畸变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流场特性影响的多维耦合计算模型。利用该多维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稳态周向总压畸变及插板式总压畸变进气下发动机内部的流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即便是进口单纯的方波周向总压畸变进气,在经过大涵道比风扇转子作用后在下游内外涵进口的畸变流场特征也将具有显著差异;在内涵进口形成的总压/总温复合畸变在四级增压级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衰减;插板式总压畸变进气下风扇转子进口近轮毂处受周向静压梯度驱动将产生一定程度旋流,并导致风扇转子出口轮毂处形成低压区。  相似文献   

13.
进气畸变对涡扇发动机稳定性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评估进气畸变对涡扇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发展了一种二维的计算方法,采用非定常、二维、无黏的积分型欧拉方程,沿发动机轴向、周向划分计算单元,通过时间推进法进行求解.某双轴混排涡扇发动机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进气畸变在发动机流道中的传递曲线,评估风扇、高压压气机等部件对畸变的衰减作用;通过对工作包线上典型工况点的分析,可判断各点抗总压、总温畸变的能力,确定受畸变影响较大的危险点;在给定的稳态总压畸变条件下,发动机推力下降、耗油率上升,其最大变化值为10.5%和11.7%.  相似文献   

14.
压力、温度组合畸变对某发动机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组合畸变的描述参数,详细地计算和分析了组合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讨论和分析了在不同组合相位和畸变强度下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当压力和温度畸变相位完全重合时,压缩系统中将产生最大的稳定裕度损失;如果适当调整压力与温度的组合畸变相位,一种畸变可能削弱另一种畸变,实际上可增加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15.
压气机进气畸变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玉戈  刘火星 《航空学报》2012,33(9):1624-1632
发展了一种针对进气畸变条件下的风扇/压气机进行性能预估和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方法。首先研究了将叶片作用力简化为体积力源项的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基于体积力的三维进气畸变数值模拟程序,使用该程序对NASA Rotor 35在均匀进气、进口存在稳态总压畸变及同时存在总压和总温畸变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程序获得的压气机特性及参数分布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计算吻合得很好,同时正确地模拟出了压气机转子与上游畸变来流的耦合作用及其对压气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裕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