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民机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操纵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飞机起降性能,当前飞机起落架逐步发展为采用电传操纵技术。而为了满足对低速大转角机动和大转弯力矩的要求,现代大部分大型民机都装配了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本文以大型民机的双作动筒式电传前轮转弯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机构设计一种随动转阀式换向阀,以满足其在死点位置时液压源换向的要求;随后基于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对操纵控制的要求,设计了集手轮低速大角度转弯、脚蹬快速小角度转弯以及减摆功能于一体的飞机前轮操纵电液伺服系统,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以检验系统的各项功能。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较多的篇幅阐述了机—电双变量函数变换器的投术方案之主要内容。正文的开始叙述了变换函数的方法,给出了该变换器工作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就其变换函数的方法来说,该变换器可看作是一个相关器。对函数盒构造的介绍,藉助了简化的结构图,指出函数盒中主要部件的装置,并着重说明了由两套随动系统控制的交义传动链的运动规律。分析随动系统时,先是介绍函盒中机械——电气线路之题的关系,接着转入对随动系统电路的动作原理的阐明。文中还著重论述了比较特殊的组合件—笔形电刷和函数板的特点,此外,还附带的提出了对机械部分的要求。文末,根据作者的水平和体会,对该变换器作出结论,探讨了其应用范围和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风洞流场参数-总压、马赫数之间存在严重的耦合关系。解决二者之间的耦合问题,对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减小调节时间、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首先以某风洞流场为研究对象,建立流场参数的逻辑模型,接着从补偿解耦的角度出发,借鉴多变量子空间补偿解耦思想,提出解耦补偿算法和补偿系数整定,建立流场参数补偿解耦模型。最后经过多次仿真实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补偿解耦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XSJ-2型小功率直流随动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随动系统进行了实验建模;接着构建了随动系统的系统框图;用Matlab语言编程对系统进行仿真,得到系统不同K值下的阶跃响应;最后采用经验法为该系统设计了一个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动态指标满足要求.其建模、仿真以及校正网络设计方法简单易行,对研究其他种类的随动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多年来研究静电陀螺支承系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静电支承系统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工程设计方法,探讨了电容位移传感器、静电加力随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提高支承系统可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超细粉碎加工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细粉碎加工技术是一门涉及机械、材料、粉体工程以及力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高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超细粉碎加工中的粉碎以及分级技术,并从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的角度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概述了超细粉碎加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前微波移动中继网络存在中继距离短、数据传输速率慢、功耗高、工作频率受限等问题。本文使用激光通信技术构建了一个中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系留球和地面基站之间红外高清图像数据的实时转发,通信距离超过20 km。实验的成功为激光通信技术作为机载通信中继站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针对初始瞄准指向角度不可预测、平台姿态快速变化等特殊场景,提出了一种用于确定扫描角域的评估方法和姿态稳定性补偿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4阶Runge-Kutta迭代方法规避复杂的微积分计算,提高了扫描算法的精度。将基于目标空间位置和自身姿态变化的数据通过前馈补偿算法引入到闭环跟踪系统的速度环中,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跟踪稳定性。未来将实现空对空的激光链路中继网络实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导弹随动系统在实际发射过程中的运动姿态准确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高速相机动态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多台高速相机为图像采集传感器,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在导弹复合随动系统上实现其运动姿态的动态采集,利用软件编程完成运动特性动态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处理,最后实现导弹随动系统运动特性动态校准。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测量效率高等优点,而且系统精度精确稳定。  相似文献   

9.
有效控制由于变形作用 (水化热、混凝土干缩和气温温差 )引起的结构裂缝 ,进而防止工程结构的裂漏通病 ,是一个普遍关注的技术难题。本文以广州市滨江东路隧道等工程为实例 ,从结构设计、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施工技术、材料优选、环境条件及信息化施工等方面 ,介绍有效控制地下结构裂缝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空间热环境严重影响航天电子元器件的失效率,针对这一重要可靠性指标的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法分析了温度、应力的大小及温度、形变的相对变化率对失效率的影响,有效解决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过渡以及传统数学模型数据缺失等问题。本文研究为航天卫星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析提供有效的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11.
NH-2大型双试验段低速风洞的动力系统为采用微机控制的大功率高精度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系统。 该系统应用转速和速压的模拟量闭环反馈及微机速压数字量反馈的特殊调节方法——给定值补偿调节法,解决了大延时速压参数的高精度控制问题,在国内风洞中处领先地位。 系统的技术数据如下: 控制电机功率 1000千瓦 风速范围 4—88米/秒 追压控制精度 优于0.2% 节省能耗 20%以上 本文介绍微机控制直流电动机原理,主要程序流程图,以及提高速压控制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强辐射条件下应变测量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辐射强电磁脉冲干扰环境条件下 ,为保证应变测量的实现 ,经模拟试验研究 ,应变测量采用一系列抗干扰技术措施 ,包括所用元器件材料的选择 ,传感应变计安装方式 ,组桥接线方式 ,密封屏蔽等技术。还介绍了这些技术措施在某试验现场应变测试试验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3.
一种抑制电传系统PIO的非线性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不完全非线性补偿方法用来抑制电传系统飞行员诱发振荡,其补偿着眼点是电传系统内部的舵回路速率饱和。本文把新的补偿方法用于一个两回路的飞行控制系统中,其设计过程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构简单,可以有效抑制PIO,而且不影响原有系统的正常工作,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与控制是舰载机自动着舰的关键技术,为此本文对该技术进行综述。给出了舰载机进场航线和几种着舰工作模式,概述了基于跟踪雷达的着舰引导系统和基于卫星的着舰引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自动着舰的几种控制技术,包括控制律设计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甲板运动预估与补偿技术、舰尾气流抑制技术、动力补偿技术以及着舰安全控制技术。最后,从多系统集成着舰控制技术、多体制融合着舰引导技术两方面对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FL-3风洞喷流、带涡轮动力模拟器(TPS)试验中用于流量和压力控制的数字阀系统的设计,包括技术指标、总体方案、通断阀门的类型和喷管的气动设计等。地面调试结果表明:数字阀系统设计合理,喷流流量绝对控制精度小于±5g/s,且控制时间快、效果平稳,满足了FL-3风洞喷流、TPS试验流量压力精确快速控制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磨屑尺寸的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磨屑分析是研究零件摩擦表面破坏机理、监测机械磨损状态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研制了一种将微机图象处理技术应用于铁谱技术的磨屑显微分析系统。根据对WZ-6航空发动机长试过程的监测研究,提出了机械磨损磨屑尺寸的Weibull分布规律、研究证实,Weibull函数的参数、磨粒分布的均值和方差等特征能够清楚地指示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磨损类型和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统计检验和J散度指标为依据,探讨了航空发动机运行时的磨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主、被动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及技术(Ⅰ)--导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是系列讲座的第一篇。针对工程中复杂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本文以一个典型的航天结构为例,对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以解决振动控制技术在复杂结构中实现的问题。对各种振动控制策略、控制材料和器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对振动控制一体化策略实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控制律中的鲁棒控制,作动器和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智能材料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杂交阻尼在结构减振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控制机理、优化设计以及智能结构的发展和研究目标,指出振动控制的研究必须与具体工程问题结合,强调试验的重要性,建议建立合作研究的标准化验证模型,促进振动控制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飞行模拟器数字式操纵负荷系统的仿真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模拟器是典型的人在回路实时仿真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实例.操纵负荷系统是飞行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向飞行员提供操纵力的人感系统,同时还要完成操纵面偏角的实时计算.本文着重介绍操纵杆力、舵偏角的建模方法,以及数字式操纵负荷系统的仿真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飞机结构设计师和结构分析工程师的角度讨论了飞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和CAA(Computer Aided Analysis)两个分部。文中给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的骨架框图以及主要结构部件设计和分析的详细框图。对CAD和CAA的完整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对CAD和CAA软件系统应该满足的工程要求也作了详尽的描述。此外,本文还涉及到CAD、CAA工作过程中的数据文件、图形文件的计算机传输等问题。有关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DE)完整软件系统所包含的数据库及数据库技术,工程管理及软件,标准库等都应有专文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用阻抗均匀过渡法研制高分辨力换能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辨力是超声探伤用换能器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机械阻抗均匀过渡法提高换能器分辨力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