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舵面颤振试验装置,在亚跨超风洞中对展弦比2.0的NACA0012矩形舵面开展了颤振试验研究.试验马赫数范围为0.3~0.75.试验采用直接观测法获得舵面在不同质量特性条件下的亚声速和接近跨声速的颤振特性.同时还采用亚临界数据分析方法对试验的扭转应变信号进行了离线分析,即通过采用ARMA方法识别扭转应变信号的阻尼和频率,并通过阻尼外插得到颤振临界动压值.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可以用于在现有亚跨超风洞中开展舵面颤振问题研究.当采集的亚临界信号为典型指数衰减信号时,以ARMA方法为基础的亚临界颤振试验技术可以稳定地识别出信号阻尼和频率,并较为准确地获得舵面的颤振临界动压、颤振频率等颤振参数.  相似文献   

2.
ξ为区域D上的亚纯函数族,族中每一个函数f只有重级≥k的零点,ξ是区域D上的正规族当且仅当,存在一个至少包含k+4个元素的集合E∩←C∪{∞},使得对D的任一紧子集K都存在常数M(K)(依赖于K),对一切f∈ξ,f(z)∈E及z∈K都有|f^(k)(z)|/1+|f(z)|^k+1≤M(K)特别地,对区域D上的全纯族ξ,E只要包含3个有穷元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Sobel算子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Sobel算子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此种方法先由Sobel算子确定图像边缘的大致位置,然后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对灰度边缘图进行内插计算,使目标边缘定位达到亚像素级。对插值后的灰度边缘图,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确定阈值提取边缘。实验表明,该方法能精确定位目标边缘,优于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亚铁盐与PAM复合絮凝剂处理电镀废水中Cr^6+r的絮凝效果,性能和机理,测定了最佳PH值,最佳投药量,最佳水力条件以及絮凝过程中C^5+r的浓度变化,水纤密度变化和电导率变化等,并用显微摄影拍摄了絮凝过程不同阶段的矾花大小。  相似文献   

5.
亚纯函数与整函数的分解理论是单复变函数中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本文的结论一方面推广了文「1」的结果,证明了对唯一分解的有理函数Q(z),任一超越亚纯函数f(z),f(z)-αQ(z)和f(z)(Q(z)-α)几乎对所在的复数α都是唯一分解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翼型的设计问题转化成多元函数求极值问题来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翼型设计方法,可用于考虑粘性影响时的亚临界翼型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亚超大梯度剪切混合层内直射式喷嘴的燃油雾化特性,设计了用于向亚超剪切混合流中进行燃油喷射的直射式喷嘴,建立了亚超剪切混合层中燃油雾化试验系统。利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对亚超大梯度混合层中油雾场进行测量。通过改变喷嘴流量、喷射角度和喷嘴数量研究不同参数对雾化特性的影响,并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亚超大梯度剪切混合层内的油雾场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雾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流量增大,穿透深度会随之增大,破碎后的颗粒分布峰值所对应的液滴直径会逐渐变小,雾化效果提升;相同流量条件下,喷嘴的角度改变对雾化效果有影响,顺喷和逆喷的雾化效果均好于垂直喷射;逆喷的喷射高度最高,随着流量的增长,燃料将会碰壁;顺喷条件下,随着角度的增加,穿透长度会有所增加;综合燃油轨迹边界,逆喷的效果相对较好。相同流量条件下,喷孔个数的改变对雾化效果和穿透深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仪表非接触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指针式仪表非接触测量中的指针信号提取,在基于点Hough变换拟合其圆心与半径以及中心投影法确定指针的大概位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亚像素定位的方法应用于拟合指针直线,从而实现指针式仪表高精度的自动检定。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在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orld radio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WRC)上提出的关于亚轨道飞行器载电台无线电通信问题的研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亚轨道飞行器研制团队协同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院积极跟踪参与电联工作,在WRC-19研究周期内完成了提交电联研究组讨论的亚轨道飞行器载电台通信技术报告,结合我国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满足全时通讯、大多普勒频移变化及克服通信黑障等的频谱需求策略。该议题是我国传统航天运载器无线电通信首次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对于我国的航天无线电通信需求在国际商业层面的合规使用提出了全新挑战。该议题将在2019年的WRC-19上提交大会审议,预期将在下一个WRC研究周期内继续进行业务需求和相应频谱需求的分析,以及后续的兼容性分析,从而为商业亚轨道在国际电联规则层面的合规使用做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鞅收敛定理指出,Polya罐子模型中黑球比例数X_n以概率1且均方收敛于一个具有二阶矩的随机变量X_∞,并利用渐近计数方法证明了X_∞服从β-分布。Karlin与Taylor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们的论证过于粗略且有欠妥不严格之处。本文弥补了这个不足,并给出严格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为区域D上的亚纯函数族,族中每一个函数f只有重级≥k(k∈N)的零点,是区域D上的正规族当且仅当,存在一个至少包含k+4个元素的集合EC∪{∞},使得对D的任一紧子集K都存在常数M(K)(依赖于K),对一切都有特别地,对区域D上的全纯族,E只要包含3个有穷元素。定理推广并改进了Marty正规定则以及李松鹰和谢晖春关于只有重级≥k的零点的亚纯函数族的一个正规定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片光遮挡式弹丸探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光电阵列探测亚毫米级弹丸技术,论述了光电阵列探测亚毫米弹丸的技术原理,详细介绍了光电阵列探测系统的探测光路和探测电路设计方案,研制了光电阵列探测系统的动态试验验证装置。在超高速碰撞靶上开展了动态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光电阵列探测技术,大幅提高了弹丸信号的信噪比,能够可靠探测直径为0.6mm 的高速弹丸,通过分析表明该技术能可靠应用于直径为0.1mm高速弹丸的探测。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无人机航空相机的高精度标定中,模板图像中角点提取的精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了实现高精度角点的提取,以及亚像素角点像素的修正,提出了基于Hessian矩阵的X型角点形状算子的亚像素角点提取方法。实验分析验证,该方法提取精度较高,提取过程简单,计算量小,大大简化了标定过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亚微米SiC粉体在水相介质中分散难的问题,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球磨时间和超声时间对亚微米SiC在水相介质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质量分数和pH值对亚微米SiC在水相介质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用悬浮液吸光度来评价亚微米SiC分散性能。结果表明:分散剂种类对亚微米SiC分散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分散剂浓度影响最小;亚微米SiC在水相介质中的最佳分散工艺参数为:球磨60 min,超声30 min,分散剂聚乙烯亚胺(PEI)浓度3.0%,pH=11。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具有两个亏值的亚纯函数的唯一性问题,改进了F.Gross和仪洪勋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湍流模型在汽车外流场及气动噪声模拟计算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精度的非定常流场计算结果是有效进行气动噪声仿真分析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现代简易汽车模型(HSM模型),基于不同亚格子模型的LES对其进行非定常流场计算分析以及声场计算,并利用模型内部监测点的实验数据和仿真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使用WMLES模型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可压缩湍流圆孔射流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可压缩湍流圆孔射流问题,射流的马赫数为0.9,雷诺数为36000.分析了射流的剪切层不稳定性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沿剪切层的对流马赫数小于0.6,剪切层中的扰动涡在初始阶段沿周向呈管状结构.剪切层的不稳定性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增长阶段、失稳阶段和混合阶段,剪切层的增长速度在失稳阶段最慢,射流流场的湍动能峰值出现在剪切层混合阶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升力式飞行器再入终端需要满足窗口约束条件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算法的再入轨迹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预测模型和滚动优化策略将非线性多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优化目标函数,并采用二次规划法求解该轨迹优化问题,得到了满足相应约束的亚轨道再入轨道。以某升力式再入飞行器为对象进行了纵向轨迹优化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轨迹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9.
亚临界状态下绕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三圆柱的流动,其中心距的变化范围为1.5~4.0d(d为圆柱直径)。测量了不同间距下各圆柱的压力分布并推算了气动力。结果表明,在小间距时,三圆柱间的干扰是严重的,圆柱表面的压力分布有相当大的改变,局部地区有很强的负压;除阻力之外,还产生了相当大的横向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D刀具进行了C/SiC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实验,通过观察加工表面/亚表面损伤,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表面形成机制,并结合切削力讨论了铣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iC材料以脆性断裂方式实现去除;加工表面存在纤维的层状脆断、拔出和纤维束断裂等现象;碳纤维区域粗糙度随铣削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表面微观形貌基本一致;提高切削速度能改善表面质量,增大切深会使表面质量严重恶化,每齿进给量对表面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