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缓解当前飞行流量需求与空域资源限制间的矛盾,改善静态流量分配方式下航路飞行流量限制问题,提出飞行流量动态调配概念并建立动态调配模型及算法.首先根据Volterra捕食模型的思想,以航路负荷值大小为依据划分种群,依据航路飞行流量的调配速度建立飞行流量的动态调配模型,然后提出实时流量动态调配算法,按时段周期性对航路的飞行流量重新划分种群,并根据航路当前状况对飞行流量进行动态调配.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飞行流量的动态调配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当前航空界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其实这是一个老话题,可以说,它是与空中交通管理同时诞生的。只要有两架以上的航空器在空中飞行,就存在一个如何管理的问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航空器飞得安全和顺畅。管理的对象就是空中飞行的航空器。航空器在空中飞行的方向、速率、高度以及在单位时间、空间范围内航空器飞行的数量称为空中交通流量,空中交通管理主要就是对空中交通流量的管理。空中交通流量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管理的技术手段越先进,管理人员的素质越高,或者空域环境越好,可容纳的空中交通流量就越大。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的迅速增长,现有的空域结构、网络布局、通信导航设备等难以适应空中交通流量增长的节奏,为了解决空中交通拥挤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对航路走向、管制方法等作了调整,但每次又由于飞行流量的快速增长而使得空域内的总流量很快达到了饱和甚至超负荷。在这种超负荷的运作下,任何一个不正常因素的出现都可能危及到飞行安全。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只能实施适时流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所谓空中飞行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航空器飞行的数量。当在某一空域的飞行数量超过该空域所允许的飞行数量时,就会对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产生影响,对地面管制人员造成指挥、调度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长,对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管制人员提供高质量、高效能的现代化管制手段和设施保障是在高密度空中交通流量下保证飞行安全和航班正点的重要条件。其中,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飞行数据处理系统,是旨在减轻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流量,保证安全的重要设施。而我国民航在飞行数据处理系统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系统标准和规模尚未统一,在推进空中交通管制飞行数据处理自动化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系统…  相似文献   

6.
赵旌  胡双智 《民航科技》2004,(6):14-15,18
AFTN电报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传递航班动态信息的主要手段,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保证飞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航班流量的加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AFTN电报的处理正在由手工方式向计算机处理过渡,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新型内埋式通风口的进气流量用传统方式无法测量。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内埋式通风口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分析了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变化对内埋式通风口进气流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飞行马赫数一定时,高度越高,进气流量越少;通风口进气流速基本不变;内埋式通风口进气量与外界大气的密流成正比。②通风口进气流量随飞行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加,但跨声速飞行时进气流量增幅较大,亚声速和超声速飞行时进气流量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8.
首都机场飞行流量的灰色区间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都机场是中国航班最为密集的机场之一,科学准确地预测飞行流量的发展趋势,是首都机场各级决策部门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区间预测相对于以往的单一值预测而言,能更好地反应出飞行流量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辅助决策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针对飞行流量的长期预测存在影响因素较多、相关数据不足等特点,提出了以GM(1,N)模型为基础的灰色区间预测新模型,该模型利用指数回归模型得出的地区GDP的长期预测值,预测出年飞行流量未来的取值区间。通过对首都机场年飞行流量的仿真计算,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显示出飞行流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伊始,民航华北空管局于1月15日在北京空域实施雷达管制。 华北空管局1997年底在北京终端区成功实施雷达管制,这种现代化、科 学化的空中交通管制方式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大大增加了北京终端区的飞行 流量。现今的首都机场航班日流量已突破640架次。然而,只在北京终端区实 行雷达管制仍无法满足飞行量的日益增长。此次北京区域雷达管制的实施,将使飞机间的操纵间隔缩小,提高空域利用率,增加飞行流量。同时,由于雷达设备可以对飞机进行不间断监控,精确地掌握飞机位置、飞行高度和航向,使 飞机和旅客的安全系数大大…  相似文献   

10.
冀鹏 《国际航空》2008,(12):40-41
飞行校验过程需要占用一定的空域和时间。为了减轻繁忙机场航班流量的压力,同时改善由于飞行密度造成的不安全状况,减轻都市机场空管部门的工作压力,飞行校验有时需要改在夜间进行。然而,机场夜间飞行校验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全国飞行量增长率将在比15%以上,预计首都地区的飞行量也将以每年12%-15%的速度递增,但是我国航班还远未达到社会需求,修建机场、开辟航线和增加航班的要求仍然比较强烈。随着飞行量的迅速增加,空中交通管制能力和飞行量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加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优化飞机的运行环境,保证飞行的安全、流畅、有序和减少飞行延误,已成为当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所面临的迫切任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是指科学地安排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总的交通量与容量相适应。管理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对空中交通管制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飞行量占全国总飞行量的60%~80%的北京、上海、广州大三角区域,如果再继续维持现行的程序管制必将严重影响该地区的飞行安全和正常飞行,妨碍民航的发展。为此,抓紧和加速改善这个地区的空管手段,将现行的程序管制改为雷达管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小安全飞行间隔、加大飞行流量以适应这个地区飞行量快速增长的局面已成当务之急。虽然,到ZO15年新航行系统将作为单独设施应用于全球的航行系统,目前它只能作为飞行繁忙地区特别是飞行繁忙的终端管制地区…  相似文献   

13.
北京终端区位于华北地区中部,总面积约为1万平方公里。在此区域内划设有7条呈放射形状、封闭式的空中走廊(其中2号走廊仅供军用运输机使用),其宽度为8~10公里,同时,在北京市上空还划设有空中飞行禁区。因此,空域结构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终端区内的飞行流量。除首都国际机场外,西郊、南苑、沙河、通县、良乡、延庆等6个军用机场集中分布在终端区内,使终端区的飞行活动密集,飞行流量在国内始终是最大的。根据资料统计,1995年,北京终端区的飞行总数为136452架次,其中,首都国际机场起降为121188架次,飞越11864架次,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践中总结了空中交通管理制人员在民航交通运输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的提出空中交通管制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且从航行人员的职能上分析保证飞行安全,维护正常飞行秩序就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极大体现,提出了提高飞行流量、增加航班密度、延长飞行时间等手段扩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兰州管制区飞行量飞速增长的一年,区域飞行量从2004年的77847架次增长至90915架次.增长率为17%;本场起降从2004年的18015架次增长至19728架次,增长率为10%;区域飞行日高峰从2004年的308架次增长至360架次.增长率为17%;本场起降日高峰从2004年的76架次增长至96架次,增长率为26%(以上数据均不含军航飞行架次);从以上数据看出我们的架次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相应地,我们的效益增加不少。但是,也因飞行量的飞速增长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在实际管制工作中,为了保证安全,采取了限制起飞、进入管制区的流量控制措施,因此导致了部分航班延误。从2005年7月份进入飞行旺季以来.本场平均每天有5个航班因流量控制而延误,区域平均每天有20个航班因流量控制而延误。所以,在2006年飞行量预计有进一步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流量控制措施,有效地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为航空器提供优质的管制服务,成为我们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用航空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加大,飞行冲突增加,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工作难度提高。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便捷的系统用于对空管飞行冲突进行分析,仍采用人工方式评估,效率较低。介绍了一套基于普通计算机的飞行冲突评估系统,重点介绍对雷达信息的转存和处理,及对冲突目标的分析和模拟,实现利用计算机的精确、高效特性解决管制工作中遇到的分析、评估和培训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民航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空中飞行的重要安全保障部门,雷达站的安全保障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乌鲁木齐管制区密度的增大,航班流量的增长对雷达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提供更完善的雷达安全机制和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如何长久持效地保证安全?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俎予凉 《民航科技》2006,(4):29-30,58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航飞行流量增加,飞行间隔缩小,对空管设备的建设和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VHF(very high frequency)电台为主的地空通信设备在保障飞行安全过程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地空通信设备的安装作为保障飞行安全的最前沿工作之一,要求我们地空通信设备安装人员不仅要保证所安装设备的质量,还要对设备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找出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深挖设备的潜力,更好地发挥设备的能力。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DTR—100电台拥有的电台及链路备份冗余系统,论述对DTR-100电台进行接口线路配置和软件设置实现其多种工作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试论空中流量管理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来讲,其优势在于“安全、快速、舒适、方便”,中国民航在这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尤其是由于流量管理方面的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航,如航班延误、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盘旋等待、甚至返航备降等,既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又影响了中国民航的声誉。只有对流量问题的起源和我国目前飞行流量管理方面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关于飞行流量问题的起源,首先应当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飞行流量的个体是执行航班任务的航空器。航空器的经营者(主要是航空公…  相似文献   

20.
单发飞机装配新型发动机试飞具有较高的风险,作为发动机重要性能参数的燃油流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动机的潜在故障。为确保某型涡扇发动机飞行试验安全,需对发动机主燃油流量建立监控模型。利用地面台架试验数据,结合主燃烧室喷嘴和主燃油计量装置的工作特性,建立了主燃油流量监控模型,并与装机后的地面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监控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通用性,能及时发现发动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故障,确保飞行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