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璇 《航天》2012,(6):36-37
4月19日,历时近一年的“飞航杯”全国首届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三部”)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协办。经专家组现场评审,评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七项,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穿梭者”无人概念飞行器从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龙乐豪,男,1938年生,湖北省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曹任中国运戴火箭技术研究际总体设计加设计员、室主任、总体仪计部主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眈科技委主任、长征二号甲磊列火箭总指捍。  相似文献   

3.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会理事、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五届人大代表乔石琼同志,于一九九○年七月九日,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乔石琼同志一九四五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一九四七年去美国留学,一九四九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后转入伯克莱加州大学为博士研究生。 乔石琼同志热爱祖国,早在一九四八年,她就积极参加中国留美科技工作者协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2020年5月17日—20日http://www.em-conf.com/ncmmw2020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实验室、深圳市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林为干教育发展基金、《微波学报》等单位协办的"2020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将于2020年5月17日—20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目的是为全国微波毫米波技术领域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杨嘉墀,仪器仪表、自动化与航天控制技术专家,我国应用卫星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于1919年7月16日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相似文献   

6.
黎成龙 《航天》2009,(1):46-47
二、最早谈论宇宙和应用宇宙规律的书 相传伏羲始作《八卦》图。那是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后人称之为“上古”。其后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传承,分别将八卦两两相重,排列组合,创建各自的64卦图。后来被人们分别称为《连山易》和《归藏易》。郭沫若认为,《八卦》图应是中国文字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大直径、高动态性能测试、试验设备研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天》2007,(3):26-26
2007年2月9日,3KTD-550型三轴转台出所验收评审会在九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某军种装备部、海军某部、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代表,项目组的科研人员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引言MX 导弹是美国空军继“宇宙神”、“大力神”和“民兵”导弹之后大力发展的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MX 计划最早是在1971年提出的,当时战略空军司令部要求有一种命中精度高、投掷重量大、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
日月 《航天》2009,(4):56-57
提起登月的“月球人”,人们总是习惯地想起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个足迹的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但其实最早到达月宫区域的,却是“阿波罗”8号上的三名航天员: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弗尔、威廉·安德斯。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所于1967年11月开始从事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单位。截至目前,研究所先后为我国各类遥感卫星提供了上百台(套)空间光学遥感器,超过我国所有在轨业务运行空间光学遥感器的80%,成功率100%,性能均达  相似文献   

11.
这是最早出现的第三代载人飞船,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它是当代性能最稳定的载人飞船,并且成为眼下国际空间站的“生命线”,它就是前苏联/俄罗斯的“联盟”飞船。  相似文献   

12.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AIT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45年来,作为我国各类航天器系统级总装与专业测试、环境试验与可靠性研究代表性单位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取得了快速发展。文章综述了该所的航天器总装技术和环境试验能力,重点介绍航天器总装技术与工艺、总装专业测试技术、真空热环境试验技术、空间光学及光学特殊试验技术、动力学环境试验技术以及磁环境试验技术近十年的发展概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愿景。作为中国最早开展航天器环境试验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正努力发展、提升各项专业技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总装集成与专业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13.
朱毅麟 《航天》2012,(1):40-43
中国最早的民用空间技术研究机构——上海机电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的1001设计院,受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双重领导,成立时的任务是研制人造卫星及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后来,鉴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14.
公元2007年6月1日凌晨,四川西昌。群山颤动,大地轰鸣,长征三号甲火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之中时,“鑫诺三号”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已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飞行,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航天发射超过百次的国家。担负此次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组建37年来,历经47次发射,该中心先后将4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为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林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黎成龙 《航天》2009,(5):30-31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祖先有着最早、最正确的认识。“宇宙”的俗称就是“世界”,把“世界”拆开来看,“世”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古籍《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再往前推,战国(公元前480~前221年)时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指出:“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  相似文献   

16.
《卫星应用》2013,(1):9-12
引言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的广大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拓展人类活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导航正在使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自古就利用北斗七星来辨识方位,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司南,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成为对人类社会的又一贡献。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 林业是我国最早应用遥感技术并形成规模的行业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创建了“森林航空测量调查大队”,首次建立了航空调查和地面综合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调查技术体系;80年代初期成功研制了遥感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发展了图像分类、生物量估测等理论和技术,并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了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区遥感综合调查、森林火灾监测。  相似文献   

18.
正系统工程概念在中国的形成首先得益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现今,航天系统工程方法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系统思维和工程的思想。关于我国在工程领域最早的系统工程应用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但是得到世界公认的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系统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既是一个系统,也是一项工程,在千年历史中既无可替代也无法改变,是世界系统工程发展史上非常光彩、非常优秀的典范。谈及"系统工程"词汇与学科的由来,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首先  相似文献   

19.
铁铬铝减振合金振动耗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铬铝合金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研制成功的,它既可作结构材料又可作具有高阻尼性能的功能材料。文章介绍高温退火、外磁场、环境温度和应力振幅对合金内耗值的影响。着重介绍了试样件和航天电子产品中使用该合金后,在随机振动中对振动耗能的贡献。本合金在减振降噪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7,(2)
国内CHINA浙江大学成立航空航天学院1月21日,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工程管理与测控技术专家沈荣骏出任首任院长。今年学院根据大类招生的原则招收50名本科生,并增加几个硕士点和博士点。浙江大学航空学科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浙大西迁途中。1936年,浙大在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下设航空工程学科,并于1945年正式成立航空工程学系。我国著名力学专家、航空教育家范绪箕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范绪箕、梁守槃等浙大航空学科的教授都调离学校,此后,浙大的院系建制中就一直缺少航空航天类系科。目前,国内综合性大学中设有航空航天学院的只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