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迟惑 《太空探索》2012,(5):14-18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影《星球大战》及其同名小说就风靡世界,在中国也拥有大量拥趸,许多青少年是被这本小说点燃了对宇宙和航天的兴趣。在《星球大战》中,有两个主角是机器人。其中一个是不会说话的维修机器人,叫做R2D2,小说的中文版中称它为"阿图迪图";另外一个是碎嘴唠叨的勤务机器人,叫做C-3PO,中文版中称它为"希斯瑞普"。两人一唱一和,为影片和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航天科普网站www.space.com最近对有关太空的电影做了一个投票调查,评选出了人们最喜欢的太空影片:在众多参选的影片中.以下十部影片位居榜首:  相似文献   

3.
1966年联大通过的《外层空间条约》规定,任何国家部不能通过占领或其它手段将太空据为己有,禁止所有国家在外太空发展军事或者从事“太空武器化”的活动。但美国还是启动了其新“星球大战”计划.建立全球性的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4.
2014年5月24日。央视《防务新观察》节目播出了《对抗美国制裁,俄罗斯“三箭反击”》节目。主持人说:“最近,俄罗斯针对美国的新一轮制裁实施了‘三箭反击’,即对涉及‘国际空间站’、火箭发动机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几个方面对美国进行反制,那么美俄的太空‘新冷战’是否正在拉开序幕?美国是否会惧怕俄罗斯的太空制裁?在两国你来我往的制裁之下,谁又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相似文献   

5.
若水 《太空探索》2022,(2):56-60
提到太空种植,关心太空的你一定对电影《火星救援》中主演马特·达蒙在火星种植土豆的场景记忆犹新.喜欢科幻的你也一定对《三体3:死神永生》中云天明在一片位于三体人太空飞船的麦田中,与程心在地球分别后的第一次视频会面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岁末,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科幻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继2014年底《星际穿越》之后,再一次在辞旧迎新之际,为全球观众奉上一道以探索太空为原料的科幻大餐,并掀起了航天科普热。影片讲述的是,人类实现首次火星登陆后遭遇巨型风暴,火星之旅被迫提前结束,航天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饰)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  相似文献   

7.
波特 《太空探索》2011,(1):52-53
伴随着美国《星球大战》系列电影逐渐成为经典,电影中那个名叫R2-D2的机器人也化作人们头脑中机器人的一种标准模板——半球形的脑袋,圆筒形的身躯,笨拙的四肢,整体感觉像是一只邮筒或垃圾桶!  相似文献   

8.
<正>意大利当地时间9月10日21:00,在威尼斯SALAPERLA剧院放映了中国第一部3D动画短片《太空侠》,作为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非竞赛单元的展映影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12所神舟传媒制作的《太空侠》  相似文献   

9.
1 报告出台背景 2006年,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开始讨论全球合作探索太空的问题.2007年5月,联合发布了合作探索太空的顶层战略——《全球探索战略:合作框架》,随后成立“国际空间探索协调组”.2011年9月,该协调组联合其中12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中国和澳大利亚除外),发布第一版《全球探索路线图》,规划了未来25年通过国际合作探索月球、小行星以及火星的目标、路径与方案等.  相似文献   

10.
1995年6月29日至7月4日,世界航天领域发生了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美俄两国载人航天器在太空实现对接并共同飞行。美俄新闻媒体称赞这一太空对接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航天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在冷战年代,美俄(前苏联)都将自己的核弹头瞄向对方。为谋求外空优势,美国投资1万亿美元搞“星球大战”计划,而苏联则倾1.2万名优秀科学家研制太空激光武器相对抗。今天,在和平、发展的世界大潮流下,美俄两个航天大国如能在空间领域认真合作,人类航天事业将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起冰海沉船的“泰坦尼克”号,别说航海的业内人士,几乎是全球人都知道。早在1958年,由英国拍摄的电影《冰海沉船》就曾被称为是一部载人史册的影片。影片描写了1912年号称“世界之最”的英国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因撞冰山而沉没的情景,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以及在“泰坦尼克”号沉没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来的各种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2.
据最近出版的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文章称,刚从伊拉克战争中抽身出来的美国又准备重新启动前总统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企图从称霸太空中获得一些做“老大的快感”。布什政府企图在臭氧层外建立一个属于美国人的军事帝国。  相似文献   

13.
电影《回忆未来》在前苏联放映后,激发了不少观众的想象,掀起了一阵宇宙来客热.顺便说一句,该片是应一家旅游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之约拍摄的,目的是做广告,结果这里闹得沸沸扬扬,后来被爱挖苦人的观察者讥为患“飞碟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最具特征的标志是:讨论不明飞行物问题时完全丧失幽默感.我的朋友维克多是电影摄影师,看了这部影片后就发狂地追踪起飞碟来.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亚太地区在未来5年之内将发射多颗卫星:1994年初,奥卜克斯2号(Orbx-2)将被发射升空;同年,马来西亚比纳林昂公司将一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1995年,亚洲2号和南朝鲜的商业卫星也将相继被送入太空。奥卜克斯2号卫星是全球第一个私营卫星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卜克斯卫星系统是一个由4颗卫星组成、覆盖面积遍及全球的卫星体系。为了营建这个卫星体系,美国阿尔法·莱雷康姆公司投入了多达5亿美元的资金。在1988年,该公司已先期将“泛美卫星”送入太空;这  相似文献   

15.
在时光的不息间,在时代的进步间,《国际太空》迎来了第400期的出版.伴随着中国航天的发展,《国际太空》400期的历程记录着中国航天逐渐强大的足迹.《国际太空》于1979年创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空间科技住处研究所主办,原刊名为《国外空间动态》,1996年更名为《国际太空》,2010年改为全彩印刷.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1月20日,好莱坞太空科幻巨制电影《火星救援》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首映礼,电影主创及众多中国电影人亮相红毯,吸引众多影迷粉丝。《火星救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携主演马特·达蒙、塞巴斯蒂安·斯坦、陈数,制片人西蒙·金伯格、迈克尔·谢费及编剧德鲁·高达等明星主创等纷纷助阵首映红毯。电影出品方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特意邀请中国航天人参加中国首映礼,并进行了专场展映,  相似文献   

17.
好莱坞灾难巨片《2012》在全球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末日危机"的空前热情,本期请谢懿先生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对影片进行分析。谢懿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现为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访问学者。在下一期,编辑部将策划专题,讨论电影《2012》引发的种种现象与中外学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晓夏 《太空探索》2010,(4):59-59
2010年3月19日,一部由奥斯卡获奖者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解说的3D影片<哈勃3D>与公众见面了,这部影片由美国航宇局、IMAX公司和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共同制作.  相似文献   

19.
世界著名的英国太空画家D.A.哈代(DavidA.Hardy)与天文科普大师英国的P.穆尔(PatrickMoore)曾经在1972年合作出版了一本太空美术画册《TheChal-lengeofthestars(》星球世界的挑战),后来,英国的那家出版社的总编辑J.米契尔(JamesMitchell)先生于1978年来北京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有关工作,因此相识,并把这本书的唯一样本赠送给我,是我初次学习和欣赏哈代的这本画册。如今,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已50年了,人类在探索太空中有了巨大的变化,因而两位作者在2005年又推出了这本画册的新版,书名为:《FUTURES,50YearsInSpace,TheChalleng…  相似文献   

20.
1978年的美国影片《“摩羯星1”号》,从片名上看似乎与科幻有关,其实是一部政治幻想电影。上映后不久曾被引进中国内地公开放映——那时美国电影还是很难在中国内地公开放映的,《“摩羯星1”号》获此殊荣,可能和它有助于“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黑暗”有关吧。而30年之后,我重新回顾这部当年并不走红的影片,却有许多新的东西,可以让我们联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