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描述的是研究爆炸成型发射弹(EFP)模型的流场及超高速空气动力特性所用的弹道试验设备;简要报导了记录全尺寸干涉图形的技术;对径向密度分布再现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在零攻角实验时不同模型的空气动力阻力是采用简化方法来计算的;对各种不同EFP型式的气动稳定性提出了定性估计的方法;并阐述了用于组合体超高速飞行特性研究的数值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用于近似计算绕三维尖体无粘流激波薄层的二层模型。本法以数值确定激波的位置,在计算不同结构形状物体的空气动力特性时能确定气体动力载荷的近似值。采用这种方法实际上排除了超高速理论中其他已知方法对尖体几何形状所加的约束。与通常的空气动力特性曲线相结合,此法可获得在设计和非设计飞行状态下飞行器整个系统的近似绕流流场,且可优化其空气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3.
自由飞模型发射技术是自由飞试验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对模型发射装置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分析,并采用典型外形模型在某高超声速风洞上开展了模型自由飞试验(试验马赫数6.0)。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发射效果良好,模型发射后姿态平稳;根据不同风洞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尺寸改造,发射装置能够广泛应用于常规高超声速风洞自由飞试验。在发射装置结构设计时,模型的发射压力与发射速度应作为重要参数加以考虑;模型夹持器需根据模型的不同外形进行适应性设计。  相似文献   

4.
高温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评介了应变变程划分(SRP),频率划分(FS),频率修正损伤参数(FMDF),损伤速率(DR)和应变能划分(SEP)等五种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高温低周疲劳(HLF)寿命预测模型,并对HLF寿命预测的损伤力学方法作了简介。基于能量原理,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HLF寿命预测模型,即时间修正能量(TME)模型。通过引入时间因子和采用优化处理技术,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塑变、蠕变和环境介质等HLF损伤机制的作用。利用镍基超合金Rene’95(涡轮盘材料)的HLF试验数据,对上述几个模型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于该材料,TME模型要优于其他几个模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气化产物的产生机理和辐射特性,设计了获取气化产物冲击波运动速度的序列成像测量方法,并在超高速碰撞靶上开展了直径4.5 mm铝球以6 km/s左右速度撞击2A12中厚铝板的试验,测量得到了撞击气化产物冲击波的运动序列图像,对撞击气化产物冲击波运动半径、速度、气化产物总能和波后流场参量分布等进行了定量分析,获得了铝-铝超高速撞击气化产物的运动特性。研究表明:设计的测量方法能很好地获得撞击气化产物冲击波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可为分析气化产物运动特性提供数据支持;测量所得气化产物冲击波运动半径随时间变化关系与Taylor点爆炸模型拟合结果相符,证明了该模型理论可用于超高速撞击气化产物运动特性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0 .3m ×0 .3m 高速风洞中进行的某研究型大口径机枪双头弹空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给出了试验模型、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试验结果,最后对该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双头弹模型符合小攻角下弹丸空气动力特性的一般规律,但双头弹弹形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水面空气动力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地效飞行器的影响,提出了地效飞行器气动特性的预测方法。通过典型外形的计算、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地效区内空气动力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应用系统辨识理论,利用纵向大振幅非定常气动力实验数据,在频率域内建立了基于Fourier 变换法的非定常气动力数学模型,并发展了一种获取常规动导数的仿真实验方法,分析了迟滞环的物理意义。对60°三角翼和F-18 飞机模型进行动导数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振幅、频率及迎角变化对动导数的影响。结果表明,Fourier 变换模型可以用于动导数仿真计算,使大振幅非定常实验与小振幅常规动导数实验合二为一。迟滞环的方向反映了飞机运动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一个用于常重及微重力环境条件下,计算充液贮箱中非定常流体动力学行为的三维程序,该程序具有多种选择,提供了一个广泛应用的可能。文中亦给出了对充液40%模型贮箱中非定常流体动力学行为的计算结果,计算是在CRAY-XP超高速计算机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EDI与EDP数据映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电子商贸的关键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展开讨论,针对EDI和电子数据处理(EDP)的接口问题,分析了国际通用的UN/EDIFACT格式化数据标准,并结合EDP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讨论了EDI实际应用报文的生成方法,阐述了EDI与EDP数据映射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基于各种数据库管理平台的EDP应用系统进行数据映射通用软件结构设计的思想,文中最后给出了EDI与EDP自动映射的软件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1.
非定常气动力辨识的模糊逻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内部函数和二次型隶属函数对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进行模糊逻辑建模与辨识的方法 ,分别用 F- 18和 F- 16飞机强迫振荡的实验数据建立了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模型 ,讨论了隶属函数导数的连续性对模糊逻辑模型精度的影响 ,并与已有的 Fourier模型和非线性代数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文中提出的建模方法能够给出更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折叠弹翼悬挂物机弹分离轨迹试验技术,重点解决了在机弹分离过程中折叠弹翼动态展开时悬挂物的气动力获取问题。研究表明,提出的试验技术通过将悬挂物气动力修正方法引入到悬挂物分离安全性研究当中,准确地得到悬挂物的分离特性,解决了折叠弹翼悬挂物分离轨迹风洞试验技术瓶颈,为折叠弹翼悬挂物的投放分离安全性提供一套工程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某飞机模型大振幅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单自由度叠加模型、动导数模型、混合模型和非定常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单自由度叠加模型、动导数模型和混合模型在小攻角时均是可用的,在大攻角时都不能正确反映飞机的非定常迟滞特性;但与前两种模型相比,混合模型在中等攻角时仍然适用.对于非定常模型,无论在小攻角还是大攻角时,均能较好地反映耦合运动的非定常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是利用超声速自由旋涡射流来密封高能激光器低压的激光腔,了解气动窗口的流场结构对提高其气动性能和光学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纳米材料作为示踪粒子,开发了超声速流场的DPIV测试技术,并应用于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流动显示和测量。测量的最大流场马赫数为4.21,得到了气动窗口的启动过程和剪切层非线性快速增长的流动图画,获得了超声速自由旋涡射流及其诱导流动的速度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SL)加工基于气动/结构耦合分析的六套不同机翼优化构型的轻质F4模型,在0.6m跨超声速风洞完成了马赫数0.6~0.85范围内的气动力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气动/结构耦合优化设计的代号为6#的轻质F4模型升力特性与国外结果较接近,与机翼三维变形的事实吻合,验证了采用的气动/结构耦合优化设计方法基本可行,为探索模型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高超声速风洞自由飞试验的测量数据被有色噪声污染时,传统的Cramér-Rao界作为参数估计准度的度量往往过于乐观。文本采用一种修正协方差方法来处理传统的最大似然估计的残差,以便计算出有色残差情况下精确的Cramér-Rao下界,对辨识参数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价。以10°半锥角尖锥模型为例,通过大量的Monte Carlo仿真试验和风洞试验验证了修正协方差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风洞试验测量存在有色噪声情况下,修正协方差方法给出的标准差均值约为传统的Cramér-Rao界方法给出的标准差的3~5倍,与参数估计的统计标准差一致,客观反映了参数辨识结果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不同类型的栅格翼,采取了一种模型设计简洁、克服了在较小试验模型上安装铰链力矩天平的困难,同时又能测量栅格翼全部气动力和力矩分量的试验方法,获得了简单框架式、正置蜂窝式以及不同网格密度的斜置蜂窝式4种栅格翼在弹身影响下的亚声速和跨声速气动特性,并与平板尾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同时研究了栅格翼在尾身组合体迎风侧和背风侧不同位置时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栅格翼与常规平板翼各有优缺点,栅格翼结构形式、网格密度和尺寸对其气动特性有重要影响,位置对不同类型栅格翼气动特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爆炸成形弹丸侵彻模拟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似理论的知识分析了爆炸成形弹丸的穿甲模拟律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爆炸成形弹丸的穿甲模拟律关系.为检验其正确性,利用所建立的模拟律关系,以模拟比1:1.33设计了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并分别对45#碳钢板进行了穿甲模拟试验.本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后得出结论:本文所建立的爆炸成形弹丸的穿甲模拟律关系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在飞机大攻角气动力建模领域中,将已有的模型归纳为代数模型、积分模型和微分方程模型三类。文章给出了非线性气动力两种常用的代数模型──多项大模型和样条函数模型;简要阐述了非定常气动力积分模型的建立及其简化过程;重点综述了新近开发的微分方程模型,从有分离的翼型和有涡破裂的三角翼气动力模型形式推广出微分形式的飞机大攻角气动力模型。应用实例表明,积分模型和微分方程模型能够描述大攻角气动力的非定常增升和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