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EHA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定量反馈理论(QFT,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是一种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在液压伺服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立电动静液作动器(EHA,Electrical Hydrostatic Actuator)模型并简化后,基于定量反馈理论进行了内外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内环控制电动机转速,主要保证其快速性;外环控制舵面的转角,要兼顾跟踪性能、鲁棒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电动机、液压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和各种飞行状态下的负载变化情况,并根据内外环性能指标生成边界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不仅对参数变化具有鲁棒性,还能很好地抑制输出干扰带来的影响,使一体化电动静液作动系统充分发挥其转矩高、功率密度大、易于维修和模块化的优点,对整个飞控系统的性能提高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阻抗控制作为一种柔顺控制方式,能够实现力与位置的协同控制,在作动系统需要与外部环境发生接触的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在集成、高效的电动静液作动器(EHA)上实现基于力的阻抗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核心问题是EHA力伺服控制器的设计。针对阻抗控制中外部负载特性不确定,EHA部分结构参数时变等问题,采用定量反馈理论(QFT)的方法对力伺服控制器进行设计。在对EHA数学模型及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QFT方法将被控对象的不确定范围与系统性能设计指标相结合,并以定量的方式在Nichols图上形成边界,在使标称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满足各边界约束条件的同时完成力伺服控制器的设计。通过不同外部负载条件下的力伺服控制实验以及静、动态阻抗控制实验对EHA的力伺服控制器与阻抗控制系统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QFT方法设计得到的力伺服控制器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从而确保了EHA阻抗控制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3.
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带推力矢量控制的飞控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按飞机状态变化快慢将其分成快变和慢状态,然后采用非线性动态逆理论分别进行设计.针对战斗机大迎角飞行,以及将所设计控制律联入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的瞄准攻击过程在六自由度全量飞机方程上进行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可实现战斗机大迎角飞行,并能够满足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性能需求,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工程上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产某型号高速歼击机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在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设计了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构成,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结构.数学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采用的飞机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真实性,使得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神经网络的仿真转台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转台存在偏载、摩擦等不确定负载干扰的情况下,用神经网络与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适应负载变化的转台控制系统.分析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转台位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与传统PID控制的对比实验与仿真表明:所设计系统由于有自学习能力,能动态调整PID参数,使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跟踪性能,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该算法结构简单,PID初始参数调整方便,易于在转台实时控制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用改进蚁群算法优化飞行仿真转台非线性PID控制参数的新策略,借助相遇搜索策略和信息素残留系数的自适应控制思想对基本蚁群算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优化飞行仿真转台非线性PID(NLPID)控制参数的飞行仿真转台系统结构,在对非线性PID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时采用了时间乘以误差绝对值积分最小性能指标,最后将用改进蚁群算法优化后的控制参数应用于某型高性能飞行仿真转台。实验表明,采用改进蚁群算法优化非线性PID控制参数的飞行仿真转台系统可从带噪声的输入信号中合理地提取出微分信号,并且对噪声具有很强的滤波作用,整个系统响应速度快,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产某型号高速歼击机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在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设计了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构成,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结构,数学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采用的飞机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作控制增稳系统的真实性,使  相似文献   

8.
对飞行/推进综合控制系统应用分散设计的方法,确定各通道补偿器结构形式.采用输出反馈线性二次型最优方法,以反馈增益的形式实现了对控制补偿器的零点选择,并初步探讨了速度控制和高度控制之间耦合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别对进场下滑和地形跟踪/轰炸任务进行设计,验证了加权矩阵和耦合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出反馈线性二次型最优方法设计飞行/推进综合控制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使用定量反馈理论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时存在的鲁棒性度量等问题,结合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原理,提出一种鲁棒优化设计新方法.该方法使用被控对象参数的统计信息对参数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基于闭环控制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将获得的闭环控制系统不稳定概率及各项性能指标的不满足概率作为闭环控制系统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的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闭环控制系统的鲁棒优化设计.由某型超声速反舰导弹纵向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被控对象的参数不确定性,有效解决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度量问题,适用于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液压转台外框为控制对象,根据模糊控制理论,设计出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DAFC,Direct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和同步模糊控制器(SFC,Synchronizing Fuzzy Controller)来解决外框负载干扰和双液压马达同步驱动这2个影响转台控制性能的主要问题;其中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还与PID控制器一起组成并行控制系统来抑制系统静态误差和动态干扰.针对模糊控制器自学习能力较差等缺陷,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根据模糊神经网络(FNN,Fuzzy Neural Net)模型设计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的FNN控制器.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当转台外框负载发生变化或外框两马达转速相差较大时,使用FNN模型的智能控制系统仍具有较高的位置跟踪精度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1.
自修复飞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修复飞控系统是现代飞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定量反馈理论(QFT-QuantitativeFeedbackTheory)是一中新兴的鲁棒控制理论,本文介绍了用QFT设计自修复飞控系统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步骤,并用QFT设计了国产某型歼击机的自修复飞控系统,仿真试验表明,该系统在多个飞行状态和多种故障模式下都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飞行包线控制律的神经网络调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具有大飞行包线的现代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给出了一种3层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代替传统的根据动压、高度或马赫数单一调参的控制律,解决了大飞行包线内控制参数复杂、单一调参无规律性、在全飞行包线上特别是在平衡点之间的飞行状态的稳定性无法保证等问题.通过离线训练,得出了一组隐层只有6个节点的网络结构参数,输出为各平衡点设计的最优鲁棒反馈增益.利用该网络实现了大飞行包线的根据高度和马赫数的双参数增益调参.仿真表明,利用该神经网络可以保证在所有平衡点上原设计的最优反馈增益不变,响应过程不变,同时可以细化平衡点之间的控制参数,在较大建模误差(约50%)和平衡点间也可以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飞行控制模拟器,简称飞控模拟器,是飞控中心用来验证飞行程序和地面测控方案,训练操作人员的模拟仿真系统,为系统演练构造一个尽量逼真的任务环境.介绍了嫦娥一号飞控模拟器的功能、结构和使用模式.提出了带轨道根数跳时的新方法,使模拟器具备加速跳时至任意轨道段的能力,提高了任务演练的灵活性.建立了高精度轨道动力学模型,并首次在模拟器中直接嵌入了部分星载软件,大大提高了模拟器的保真度.同时专门设计了图形化的集中监控软件,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和管理.该模拟器在嫦娥一号卫星任务准备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为嫦娥一号卫星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该模拟器的开发经验,对未来模拟器的研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敏捷性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飞机进行大迎角机动时,飞机可以获得敏捷性机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飞机的动力学特性呈现非线性的特征,此时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类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设计可采用非线性动态逆的方法进行,为简化控制律和工程因素,重点研究了利用一阶动态作为系统的反馈线性控制,以得到线性化的系统,在此基础设计跟踪控制器,以满足大迎角非线性机动时的性能要求,最后以F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 of an integrated orbit and attitude hardware-in-the-loop (HIL) simulator for autonomous satellite formation flying are presented. The integrated simulator system consists of an orbit HIL simulato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and an attitude HIL simulator for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The integrated simulator involves four processes (orbit determination, orbit control,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nd attitude control), which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ame way as actual flight processes do. Orbit determination is conducted by a relative navigation algorithm using double-difference GPS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 Orbit control is performed by a state-dependent Riccati equation (SDRE) technique that is utilized as a nonlinear controller for the formation control problem. Attitude is determined from an attitude heading reference system (AHRS) sensor, and a proportional-derivative (PD) feedback controlle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attitude HIL simulator using three momentum wheel assemblies. Integrated orbit and attitude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for a formation reconfiguration scenario. By performing the four processes adequately, the desired formation reconfiguration from a baseline of 500–1000 m was achieved with meter-level position error and millimeter-level relative position navigation. This HIL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ed HIL simulator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ed algorithms in a real-time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integrated HIL simulator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current study can be used as a ground-based testing environment to reproduce possible actual satellite formation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软件是灵魂。本文研究基于软件重用技术和系统组合技术的飞行模拟器软件生成系统的原理、实践与应用经验。这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软件重用技术和系统组合技术对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增加软件产量和提高软件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因为旧的飞行模拟器软件开发方法已不能适应该领域日益变化的需求。 所谓软件重用技术是指开发新的应用软件时,再次使用已有的软件、知识和方法的技术;所谓系统组合技术是指根据特定应用的需求规格说明和已有的软件、知识和方法,将零散的软构件组装成一个系统的技术。本文给出了结合两种技术的飞行模拟器软件生成系统原型的实现原理和示例。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可重用的软件库及其管理器、库的浏览/检索器和目标软件生成器。我们用面向对象式语言C++描述其软件结构,以“生产域/消费域”模型作为软件生产、组装的基础。由此原型系统实现的某型号飞行模拟器飞行系统软件的重用、组装及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软件重用技术和系统组合技术的飞行模拟器软件生成系统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是可行的;使软件重用技术和系统组合技术结合在一起,用于软件的整个生存周期,是对软件工程过程模型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