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一部反映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生活和思想的杰作.被称为当代美国的"现代经典".以往有关本作品在艺术上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其语言、叙事、象征等表现手法方面,本文是从对比的角度对文中意象展开分析,分析了作者如何运用意象中的对比使主题得以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具有美好寓意的意象图形是我国传统图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族内在的文化与精神.论文通过对意象传统图案的艺术概述,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论述了意象传统图案在现代首饰中的表现与应用.指出将意象传统图案的深层精神含义,沿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之中,可使图案的涵义在运用的过程中释放出现代首饰所要表达的意念,延展出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二者的融合将使现代首饰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更多一份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意象传统美学造型观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意象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对现代工业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情小说的翘楚之作,"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脂批认为《红楼梦》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情:宝黛爱情、男女之情、世态人情;二是伤时骂世。《红楼梦》写情主题蕴含在宝黛爱情、红楼儿女之情和世态人情等三个方面的情节描写之中,脂批对这些情节作了简要评点与深刻阐发,从而揭示了曹雪芹写情的深刻内涵与重要的作用,对《红楼梦》的接受及红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爱丽丝·门罗的英文小说《逃离》和李文俊的相应中文译本为语料自建平行语料库,来进行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通过提取人称代词,对检索的代词进行语法功能分类描写。并通过代词的语用、篇章功能和语义分析,对英文小说中代词的汉译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在小说类文体中,中、英文人称代词在数量、语法功能、指代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对应,因此对等翻译是可取的。对于不能对等翻译的,本论文将结合语言学和翻译学相关理论予以解释,并提出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其泰在《桐花凤阁评<红楼梦>》中,从“知已”、“真情”的角度把握与阐释《红楼梦》写情的主题,对《红楼梦》淋漓尽致描写与表现的男女之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拔俗超群地提出了“泛爱”“爱博”的重要命题.陈氏认为抒写知己真情、至情是《红楼梦》的全部之意,而这种真情、至情集中表现在宝玉与黛玉、妙玉、宝钗等人的关系上.陈氏写情论揭示了《红楼梦》“悲痛淋漓”的精神,深化了对《红楼梦》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陈其泰在《桐花风阁评红楼梦》中提出了“泛爱”、“爱博”的重要命题,对《红楼梦》写情主题的接受阐释具有鲜明的特点:他将《红楼梦》作者的著书动机、自身的审美经验与身世遭际等有机结合起来,借题发挥;他的阐释饱含感情,臧否鲜明,见解独到而又自圆其说,自深其意;他既注重总结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敢于另辟蹊径,独具只眼,善言人之所未言。陈氏的写情论深化了对《红楼梦》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重新表述折射率,对比分析了左、右手媒质不同组合情况下,电磁波在媒质界面上的折射特性。通过引入色散关系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无限大左手介质板以及线源置于左手媒质覆层内两种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分析相符合。分析表明,负折射现象出现在界面两侧媒质类型(LHM/RHM或RHM/LHM)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同种类型媒质的情况,左手媒质并不能引起反常的折射现象。LHM引起的反常现象通过与RHM的对比才能得以有效考察。  相似文献   

9.
脂砚斋等人是八十回<红楼梦>最早的接受者和评点者,他们的评点具有开创性、经典性.脂批者认为<红楼梦>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情;二是怨世骂时.<红楼梦>怨世骂时的主题蕴含在世态人情、红楼日常生活和各种悲剧的描写之中.曹雪芹笔大如椽、千手千眼,在"大旨谈情"的旗帜下,巧用"春秋笔法"的"狡猾之笔"怨世骂时,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脂批对<红楼梦>"怨世骂时"的主题做了精细的评点与深刻阐发,对<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及红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对《红楼梦》主题的接受与阐释中,评点派代表人物陈其泰力主写情说。他在《桐花凤阁评〈红楼梦〉》中,从知已、真情的角度把握与阐释《红楼梦》写情的主题,对《红楼梦》淋漓尽致描写与表现的男女之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拔俗超群地提出了泛爱爱博的重要命题。陈氏认为抒写知己真情、至情是《红楼梦》的全部之意,而这种真情、至情集中表现在宝玉与黛玉、妙玉等人的关系上。陈氏写情论揭示了《红楼梦》悲痛淋漓的精神,深化了对《红楼梦》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核线约束是构建摄影测量立体模型的重要条件。由于卫星线阵影像的多中心投影特性,难以建立其严格的核线模型。文章从上下视差最小的同名核线特征出发,在仿射变换模型基础上引入核线倾角变化参数,提出一种新的倾斜仿射变换核线模型。通过“无误差”的虚拟同名点仿真试验表明,文章提出的模型受影像范围及地表高差影响较小,在影像区块6 000像元×6 000像元、地表高差1 000m情况下,对于不同形式卫星立体影像的模型误差均小于1个像元。进一步使用实际匹配同名点平差,实验表明:对于SPOT-5、“资源三号”和“高分七号”等卫星影像,文章模型误差相对于匹配观测误差可忽略,实际核线精度在整景影像范围内优于0.8像元,所生成核线影像能够满足后续密集匹配要求。新模型的精确性和普适性相比现有同类模型显著提升,可实际应用于卫星摄影测量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空中和地面遥感观测时,从不同高度和方位观察同一地物,会发现其亮度和对比度等特征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这种差异不仅与太阳入射角及观测角度有关还随物体空间结构要素的变化而变化。文章通过6S辐射传输模型仿真分析了土壤、植被、水体以及城市的双向反射特性及其对遥感成像的影响,重点结合Quick Bird图像和真实场景比较...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与影像外方位元素精度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单景影像直接对地定位和立体影像前方交会定位两种典型情况,对影像各外方位元素在目标几何定位中的误差传播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相关结论可供卫星姿控及相机载荷设计方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方法在高光谱图像小异常目标检测中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但是待检异常的几何形状受到约束和背景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影响检测效果,且检测需要对整幅图像进行遍历导致计算量大。提出邻域聚类分割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相结合的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邻域聚类方法分割图像,将几何尺寸小的分割块作为潜在异常目标;其次选择与潜在异常的形状和大小相适应的背景窗进行背景像元收集;最后采用SVDD方法从潜在异常中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出异常目标。对HYMAP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复杂地物背景下异常的检测性能,降低了SVDD用于高光谱图像异常检测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纹理特征-改进扩展分形特征用于SAR图像目标检测.改进扩展分形特征通过度量SAR图像中物体表面四个方向的结构函数在双尺度上的增量水平,确定目标与杂波在特征空间的不同响应特性,实现目标的检测.采用模拟目标脉冲模型分析了改进扩展分形特征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对不同尺寸目标的响应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扩展分形特征具有目标尺寸敏感性.利用SAR实测数据验证了改进扩展分形特征在强杂波和多目标环境下的优良检测性能与空间分辨率特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详细论述了某型号发射机导热密封垫的选用过程,对比了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导热密封材料的性能指标,说明了导热密封垫的试验方案,对导热性能试验、漆膜的影响情况试验、随机振动功能试验进行了叙述,分析了试验结果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发射机的导热密封垫材料。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Visualization and imagistic reasoning appear central to expert practice in science; however, expert use of these strategies on authentic tasks has not been examined in detail. This study documents how science experts use both algorithms and imagistic reasoning to solve problems. Using protocol analysis, we report expert chemists' preferential use of algorithms for solving spatial problems and imagistic reasoning for deducing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We observed experts employ algorithms to solve the majority of spatial tasks while reserving imagistic strategies to solve a class of tasks that required translating between representations. Strategy used varied widely among experts and tasks.  相似文献   

18.
数十年来,四元数及其解法成功地应用于捷联惯性导航和制导系统中,成为经典的算法。它定义了从导航坐标系到飞行器体坐标系的四元数,然后给出四元数更新方程,再根据实时确定的四元数求出体系到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矩阵,以便将测得的体系的视速度增量转换到导航系。从制导和导航角度看,上述方向余弦矩阵是必不可少的,而四元数却是中间变量,因此,本文跨越了四元数及其算法,根据方向余弦矩阵微分方程直接导出方向余弦矩阵的更新递推公式。数学仿真表明该算法的精度与四元数算法接近,但它具有更容易理解、计算量小、编程简单等优点,可以代替四元数方法。  相似文献   

19.
Human orientation and spatial cognition partlydepends on our ability to remember sets ofvisual landmarks and imagine their relationshipto us from a different viewpoint. We normallymake large body rotations only about a singleaxis which is aligned with gravity. However,astronauts who try to recognize environmentsrotated in 3 dimensions report that theirterrestrial ability to imagine the relativeorientation of remembered landmarks does noteasily generalize. The ability of humansubjects to learn to mentally rotate a simplearray of six objects around them was studied in1-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ubjects weretested in a cubic chamber (n = 73) and aequivalent virtual environment (n = 24),analogous to the interior of a space stationnode module. A picture of an object waspresented at the center of each wall. Subjectshad to memoriz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amongthe six objects and learn to predict thedirection to a specific object if their bodywere in a specified 3D orientation. Percentcorrect learning curves and response times weremeasured. Most subjects achieved high accuracyfrom a given viewpoint within 20 trials,regardless of roll orientation, and learned asecond view direction with equal or greaterease. Performance of the subject group thatused a head mounted display/head tracker wasqualitativel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econdgroup tested in a physical node simulator. Body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gravity had asignificant but minor effect on performance ofeach group, suggesting that results may alsoapply to weightless situations. A correlationwas found between task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conventional paper-and-pencil tests of fieldindependence and 2&3 dimensional figurerota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