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未来航天器中多元化的用户业务对星载设备中数据的采集、存储、修改等处理以更灵活、高效的方式实现的需求,研究分析了CCSDS制定的存储器访问业务的特点、作用及基本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可知,应用CCSDS存储器访问业务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星载综合电子系统的局限,满足未来航天器数据处理的更高要求。文章提出了其在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可行性、方法和工作模式,对存储器访问业务在未来综合电子系统中应用的优势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星载标准接口业务在航天器中的应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6):52-58
对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星载标准接口业务(SOIS)的产生历史、研究现状以及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航天器中星载接口协议不统一、设备和软件通用性差等问题,探讨了在中国航天器中如何应用SOIS标准。文章从星内节点协议配置、SOIS业务选择、与空间链路协议配合等方面,探讨了SOIS标准在中国航天器上的应用方法。应用SOIS标准,将有助于实现星载接口及协议的标准化,以及航天器上设备和软件的通用化。  相似文献   

3.
星载GPS接收机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星载GPS接收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平台载荷。它可以为航天器提供全球、全天候、实时、高动态、高精度的导航信息,并且提高航天器运行的自主性。本文对星载GPS接收机的设计及其在航天器,特别是编队飞行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文章介绍了几项应用GPS技术进行编队飞行的空间计划,指出了载波相位差分GPS技术在编队飞行相对导航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清华一号纳型卫星上的星载GPS接收机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队飞行相对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5,(6):59-63
针对未来航天器中多元化的数据对可靠性、时延等传输服务质量有不同要求的场景,研究了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制定的子网包业务的特点、作用及基本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可知,应用CCSDS子网包业务可以有效克服当前星载数据管理系统的局限性,满足未来航天器数据处理的更高要求。文章提出了其在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可行性、方法和工作模式,对子网包业务在未来综合电子系统中应用的优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星载局域网可以满足空间站等复杂航天器系统高速、海量传输数据的需要。采用光纤以太网作为星载局域网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为了以光信号在以太网上传输星载设备间的数据,航天器需要配置相应的光以太网卡。文章介绍了光以太网卡的硬件设计原理、器件选用、印制电路板设计及其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言     
随着空间事业的发展,科学研究和应用卫星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对磁敏感的星载探测器将广泛地被采用,长寿命卫星使用磁矩来控制其姿态是节能的控制方案之一,这样对卫星的磁特性测量被提到日程上来。为此,有必要建造一台大型地面磁设备,在卫星四周造成一个模拟的空间磁环境或无磁(零磁)环境,以能对卫星磁特性或星载磁敏感探测器进行精确的测量或标定。为配合地面磁设备的研制,我们再次出版一期有关航天器磁试验的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5,(5):137-143
分析了星载数据总线测试的层次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级处理的数据总线综合测试方法,并设计了专用测试设备。该设备以定制的智能PCI板卡为核心,依托工控机平台,实现了星载数据总线的综合测试,并成功应用在某航天器测试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实现综合测试的同时很好地化解数据总线测试的实时性难题,其时序控制精度达到亚微秒级,全面提高了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可为其它航天器数据总线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反作用轮扰动对航天器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争锋  赵阳  马文来  王有懿 《宇航学报》2009,30(5):2073-2079
反作用轮是影响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精度的主要扰动源之一。为了研究反作用轮扰动对在轨航天器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和隔离系统,分析了引起反作用轮扰动的原因,建立了基于反作用轮扰动试验模型的扰动精细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航天器整星在轨状态结构有限元模型,将反作用轮扰动作为激励源,进行了整星在轨状态结构动态特性仿真,详细地分析了反作用轮扰动对整星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可以准确地预测反作用轮扰动对在轨航天器动态特性的影响,有利于航天器星载设备的分布和安装,可以提高星载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并为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地面试验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魏雯 《中国航天》2006,(5):18-20,25
乌克兰国家航天局和航天工业简介 1991年前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约30%的导弹与航天工业,在运载火箭、航天器总体设计及总装、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星载设备与电源、地面接收设备、材料及工艺研究与制造等关键的基础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形成了从航天器总体到分系统设计与研制的比较配套但尚不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6):1-8
从品质因子、极化方式、定量化程度、信息获取维度等方面,对现有星载SAR技术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给出了不同发展阶段星载SAR的特征和典型工作模式,并对新一代星载SAR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高分三号(GF-3)卫星的基本特性,并分析高分三号卫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航天器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式的研究,提出了航天器软件可靠性增长的概念和特点,系统阐述了一种适合航天器软件可靠性增长的模式和流程,探索性整合了SFMEA、SFTA、软件可靠性增长测试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验证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将该增长模式应用在某型航天器设备软件可靠性增长项目上,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丁溯泉  于志坚 《宇航学报》2003,24(4):359-363
为满足在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传输各类数据的要求,航天器和地面设备都有相应的措施与之适应。星上数据的业务综合将航天器上的各类数据合并成一路数据流,经物理信道统一传输。地面设备则将遥测、遥控、测距和数传等功能在基带集成,形成综合基带设备。业务综合与综合基带都曾推动了航天任务中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但二者都是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并没有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设计。本文对业务综合与综合基带进行一体化设计,使天地系统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星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文中通过对遥感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实例说明了一体化设计思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二次电子发射引发的微放电效应是严重影响星载微波部件性能和安全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星载微波部件微放电的研究及应用需求,对国内外二次电子发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二次电子发射模型、仿真分析方法、测试装置及实验研究,以及在微波射频器件及航天器充放电方面的应用研究,总结了主要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对国内的二次电子发射及微放电研究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航天可见光摄影系统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各类航天遥感系统中,可见光摄影系统是发展最早、最快和应用最广的一种系统。它属于光学摄影被动式成像类,由装载在航天器内的可见光成像遥感器把探测到的目标电磁辐射信息以深浅不同的色调直接记录在感光胶片上或电荷耦合器件上。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5,(5):113-118
为解决航天器批量测试、高密度发射、多地并行测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航天器综合测试的远程测试方案,即通过建立前后方高可靠的通信链路,配合前端设备和远程测试支持设备,将主要测试队伍和测试设备置于后方,有效精简前方设备和人员。文章分析了影响航天器远程测试的设计约束,设计了远程测试系统架构与部署,给出了航天器远程测试的工作模式,并通过航天器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姿控及有效载荷设备总装时, 其安装精度是保证分系统正常工作、完成任务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文章基于型号实践, 依据我国现有航天器的结构类型及设备安装特点, 论述了航天器结构本体在各种工作环境、各个阶段对航天器设备总装的精度影响要素;提出了分析、验证方法以及保证精度及可靠性的措施。可对未来的航天器型号的结构设计、总装设计、工艺及测量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星载测控终端的发展现状,分析星载测控终端型谱面临的问题以及需求包络,在此基础上,提出星载测控终端型谱的工作原则以及命名规则,形成星载测控终端型谱。合并、优化、压缩产品规格,引领通用产品研发,指导产品选用,支持研制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卫星就发生了由于羽流污染导致航天器在姿态控制、热过载以及星载仪器工作失常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羽流污染一直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通常,国内  相似文献   

19.
一种并网式载人航天器控温回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单舱辐射器并网和组合体舱间并网相结合的载人航天器控温回路系统,能够实现单舱层次功能备份和舱间层次功能备份。建立了单舱和组合体控温回路系统非稳态仿真分析模型,对正常工作模式和几种不同故障工作模式下各舱回路控温点温度、设备温度、流量分配和航天器热负荷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舱辐射器并网回路,在单条辐射器支路故障情况下,系统总散热能力损失不超过28.5%,单舱外回路完全故障时启动舱间并网回路,故障舱段可维持的热负荷水平占标准工作模式热负荷水平的63.5%,表明双层次并网控温回路系统可将设备温度有效控制在指标要求范围内,并能显著提高载人航天器所能承受的热负荷水平,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在军事及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星载SAR的对抗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在对其截获信号及工作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星载SAR数学模型,通过对其数学模型的分析,提出了星载SAR工作模式反演的方法,并采用了实数编码遗传算法来解决常规搜索算法的速度问题,提出了多站测量方法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可靠性,从而较精确地反演出星载SAR的观测模式及观测范围。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