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的全球化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国际化,为我们采用异化策略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了采用异化策略来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由、优点及广泛性,论述了包括音译、直译、直译加注、转换补偿在内的四种具体翻译方法。笔者认为,采用异化策略英译的汉语文化负载词俨然成为中国英语的词汇,彰显汉文化个性,实现译文同原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以苏珊·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会展资料中桂林文化特色词,分析探讨了在翻译这类文化负载词语时,多采用音译加注解、直译、直译加注解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旨在把具有桂林地方文化特色词所蕴含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界试图用关联理论来重新审视"译者—译本—读者"三者的关系,同时对不可译和对等性这些理论提出了质疑。但少有研究从实际译本出发,用关联理论来评价译本。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着手,以《道德经》陈荣捷版本第一章的翻译为例,来看从关联理论评价译本的可行性,为译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4.
桂林大量传世的古典山水诗词及名句是桂林旅游外宣推广材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桂林山水诗词英译的滞后状态,指出大量的山水诗词名句亟待英译,并以接受美学思想为指导,以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例,探讨了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思路,指出在翻译山水诗词时应重视中西历史文化、语言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方面的差异性,巧妙地实现译文与海外游客的期待视野融合,以期达到宣传桂林旅游和文化的目的,力求译文达到最佳的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海洋民俗文化为例,分析了海洋民俗文化词的三种类型及其英译问题:海洋风俗文化词的英译问题;海洋信仰文化词的英译问题;海洋民间传说、谚语和渔歌等文化词的英译问题。在顺应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三种翻译对策:采用音译+内涵式名词短语;根据源语语境采用形象保留法;采用文化信息补偿法。这些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海洋民俗文化词的英译问题,为海洋民俗翻译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专业要求,纪录片的字幕翻译需要遵循简洁性和易读性等原则。而不同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会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构成巨大的约束。论文以RoylockeCallula所译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脚步》的英文字幕为例,评析译者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对文化负载词和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处理态度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雷虎 《今日民航》2012,(1):44-46
自古以来,儒家就一直提倡"君子比德如玉",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标签。金银错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在工艺美术中有广泛应用,早在商代的青铜器上金银错就开始"登台演出"。当金银错遇见玉石,又会引起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相似文献   

8.
以"你吃饭了吗?"的翻译为例,探讨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应如何实现功能对等.本文认为,译者应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目标,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大胆选择异化翻译法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这样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而且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向外国友人介绍桂林旅游文化时,不免涉及旅游文本的翻译。以《魅力桂林》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总结翻译桂林旅游文本时可采用的几种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相关旅游文本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在中国旅游或居住,如何把饱含"中国元素"和"中华文化"的旅游文本用合理的方法彰显其特色所在,同时规范翻译行为,让更多的外国受众领悟在华旅游的文化积淀,已经成为译界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结合亳州市主要旅游景点解说词的英译为例,在深入分析旅游景点解说词文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英译此类文本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旨在为旅游文本的英译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宣传国内旅游资源、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空缺现象是一种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极致表现。如何弥补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实现文本连贯重构无疑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化空缺的可译性及其翻译手段,如意译要做到对源文本的深度忠实等,希望为解决由文化空缺所带来的翻译问题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语言层面外的影响翻译活动的诸多因素受到翻译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研究的主体也由一元走向多元。现代翻译理论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忽视,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而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能避免译者主体性发挥超过其合理的尺度。赛译《水浒传》在原著版本选择和具体的翻译操作上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体现了与作者和出版商的对话与妥协,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部中国古典名著首次被成功传播到海外。  相似文献   

13.
论文将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问题与翻译过程、关联原则、文本功能类型等近年较新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相整合,针对高职高专教学实践层面,提出和讨论了异化与归化策略指导下的翻译操作过程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旨在为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和思路,推动翻译理论研究向可操作度高的翻译实践转化,从而提高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英文译著为西方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完整的中国人民生活面貌之愿景,成功完成跨文化语际的交流,这与其倡导的"行文心理"翻译论密不可分。本文从林语堂的"多元文化观"出发,通过对其英文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内中华传统经典文本的英译研究,探讨"行文心理"翻译论在文化外译中的指导性作用,并对其"译创"手段加以分析,总结出林语堂模式对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的借鉴意义,以期觅得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之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是"在上古汉语中多用作指示代词,可以用在主、谓语之间,作用是重复指代主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指代作用逐渐虚化,最终只起到连接主、谓语这一功能,用来表示确认或确定,至此,"是"字由指示代词最后发展演变为今天的判断词。论文通过对文献中"是"字用法的考察,对判断词"是"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科学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开放的新形势下,影视翻译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字幕英译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在文化视差之下,字幕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需利用互文性知识,把源语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语言文化联系起来,从而既保留译文的民族特色,又让读者易于接受。从互文性的角度,以《洗澡》四字格的英译为研究个案,分析其目的语言特性,论证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探讨翻译策略,以期对翻译实践与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文考察了语用义为责备义的"让"、"数"、"责"、"怪"这一组同义动词的历时演变,我们认为:先秦时期,主要是使用"让"、"数"、"让"最为常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责"上升为这一时期的核心词。唐宋时期,"怪"作为口语中的常用词迅速发展,"责"在口语中使用减少,在史书及正式文献中使用较多,而"让"、"数"基本上退出这一语义场,到了元明清时期,"怪"最终成为核心词。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英美人名的命名方式及命名原则,从目前存在的译名混乱的实际出发,结合实例,从统一原则、"名从主人"原则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英美人名的翻译方法及对策,并强调在英美人名汉译中,应尊重英美人的文化传统,保留其"异国情调"。  相似文献   

20.
经贸与投资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该领域的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三大特征,即简略性、隐喻性和专业性。其中,隐喻现象在不同词性的实词中广泛存在;经贸和投资英语词汇的专业性突出表现为业务专属性并经常发生因具体业务不同而一词多义的现象。应按照专业词汇的特征选取直译、意译或零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