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汉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为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七月派"诗歌群体中的一员,牛汉的诗歌自觉地延续着新诗的战斗性传统,而真正能代表牛汉诗歌创作成就的是他在文革时期湖北咸宁的干校所创作的诗歌,其中以"树"和"根"为意象的诗歌颇为引人注意。一方面,"树"意象的反抗超拔姿态与"根"意象的奉献和坚忍,充溢着灵魂的"芬芳";另一方面,"树""根"意象具有精神的互补性,在对"树""根"意象的构建中,诗人揭露出文革时期流浪者诗人的精神状态与灵魂独白。  相似文献   

2.
记得有"一代才女"之称的文学家和建筑学家林徽因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是一首对天上人间无处不在的爱的赞歌,展统了新月派诗歌的新景象,这首诗穷尽了诗人的想象,充满诗情画意,柔情蜜意,诗句玲珑剔透,情感纯真炙热,意象错落有致,表现了诗人真挚细腻的内心世界和精细微妙的艺术感受,具有明丽清新的韵致.  相似文献   

3.
《次北固山下》一诗是盛唐时期诗人王湾的传世佳作,该诗历久弥新,在国内的传颂程度令人惊叹.唐代郑谷曾用"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来抒发各路诗人对王湾的艳羡之意.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郑谷那句"万古传"得到了验证.目前,该诗的知名英译本共四个,分别是许渊冲、维特·宾纳(Witter Bynner)和江亢虎、托尼·...  相似文献   

4.
"战士诗人"郭小川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与《严厉的爱》三篇爱情叙事诗,在当时文学政治化大背景下对叙事诗的题材选择做出了新的突破。诗人谱写的爱情叙事诗以复杂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性的沉思等使叙事与诗完美融合,达到了人性诗化的回归。郭小川在叙事诗中对视角、叙事、意象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思维惯性,增强了作品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5.
《西南航空》2004,(2):24-28
当五百多个山头、七万余亩的青青翠竹随山峦起伏,如浩瀚烟波迤逦呈现在你眼前时,不知道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反正,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当年虽然也一大把年纪了见识了不少名山大川,在此就硬是没能把持得住,以致乡人来献酒时,竟说出了"秀色已使我醉了!"这样的痴语,更在石壁上题下他的千金墨宝"万岭箐".这片让大诗人为之倾倒的竹海,就是今天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蜀南竹海.  相似文献   

6.
意象语言以其奇特和丰富的特点自由穿行在诗歌语篇中。本文以现代汉语诗歌为语料,重新定义了意象语言;在应用语言学视角下,以诗歌意象语言的前景化为出发点,分析了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的分布特点,即重复分布、独立分布、串列分布和链列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不同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7.
雷虎 《西南航空》2011,(5):102-105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一一我们每个人讲或听这故事时都嬉皮笑脸。从前有座山,山下有座城,城里住着一群人,人人心里原本都有座山,地震了,山崩了,城毁了,城建了,山下有城,城里有人,人人心里不再有座山一一这是电影《观音山》要表达的主旨。导演李玉在拍这电影、观众在看这电影时,心情都沉重而压抑。电影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范冰冰、陈柏霖为代表的年轻人遭遇的成长烦恼;暗线是张艾嘉为代表的中年人遭遇的中年危机。在两代人的碰撞过程中,彼此发现烦恼只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危机也只不过是"天凉好个秋"。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象征主义诗歌都受到禅宗的影响,中国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禅宗因素是中国化的,强调关注现世人生,而日本象征主义诗歌受禅宗影响,其特征体现为淡泊自省,远离社会,追求不可知的力量。从惮宗的角度对比中日两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异同,是研究中日象征主义诗歌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其后半生更凭添了一种现实入世的色彩,出现了不少现实主义的力作,李白的现实主义诗作,在浪漫主义诗风的背后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力量,滋生的土壤是诗仙李白复杂多变的人生际遇,使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凸现出现实主义的灵性。  相似文献   

10.
阿正 《今日民航》2013,(2):72-77
正"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一首绝美的诗歌,描述出了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心声: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部好的SUV座驾,绝对是你寻梦道路上的最好伙伴,你找到你的伙伴了吗?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柳宗元诗文中的"破额山",进行了文献研究分析。认为柳州市旅游应该充分挖掘破额山奇特的旅游资源,在柳州市整体旅游规划中思考柳州市破额山景区的设计与开发之问题。首先指出柳州市破额山景区具备的"塔、洲、山"等旅游资源开发的潜质和特点,并提出"柳宗元文化之旅"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在于将柳州相对零散却极具纪念意义的柳宗元文化旅游的景点进行集中、连线的开发。由此,"塔、洲、山"三个元素分别对应诗歌的背景、主旨和画面,完整地将诗歌意境实体化,再造出三个人文景观:江口柳子园、龙河洲子厚馆、炮垒坪宗元亭。基于此,破额山景区依托自然景观,深挖人文体验,积极打造柳州市柳宗元文化特色旅游"山水文化,共生发展"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微话题     
《今日民航》2013,(5):21-21
#民间#【手工毛笔在寂寥中远逝】随着机器制笔的出现,人们书写习惯的改变和办公室自动化的冲击,毛笔风光不再,全国毛笔的制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今日民航:毛笔,中国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历经千年演绎。一笔一画间的留白,一浓一淡间的转换,勾勒的是中国书绘艺术的独特韵味。"千万毛中拣一笔"、"毫虽轻,功甚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这样形容毛笔制作的复杂和辛苦。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航》2010,(10):99-99,98
梅御,书画家、诗人、哲人、公益慈善活动家。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艺术科学院北京创作中心常务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北京创作中心常务理事。在书法、绘画、哲学等方面均能开宗立派而自成体系。他对中华几千年的龙文化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与阐述,把龙文化比作民族之魂,把獒神精神比作民族之魄,倡导"龙魂獒魄",弘扬"尊严正大,厚德仁爱"的獒神精神,主张平  相似文献   

14.
诗人以其才华激情,向来是爱情传奇的不二男主角,诗人爱慕的女人自然身价看涨,诗人爱慕而始终不得的女人就更让人觉着神秘尊贵,如林徽因。其实民国还有另外一位才女毛彦文,不但不愿嫁诗人,根本就不愿对方名字和自己有所联系。诗人名唤吴宓——也是一位大教授、大学者,称他是诗人,概因其气质——他对毛彦文的热情,有  相似文献   

15.
毛笔,中国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历经千年演绎。一笔一画间的留白,一浓一淡间的转换,勾勒的是中国书绘艺术的独特韵味。"千万毛中拣一笔"、"毫虽轻,功甚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这样形容毛笔制作的复杂和辛苦。随着机器制笔的出现,人们书写习惯的改变和办公室自动化的冲击,毛笔风光不再,全国毛笔的制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笔市声在逐年萎缩,主要原因是因为用这个写字的人少了,现在小学生也很少写毛笔字了。现在爱好这种、文化产业的人都是一些学者,老年人多一些,随着市场的萎缩,继承下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某制笔师傅  相似文献   

16.
意象和意境是传统中国诗歌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是实现诗歌情感功能的重要手段。汉诗英译过程,就是尽可能保留或再现这种意象美、意境美的过程。本文对比分析李白的《清平调》三个版本的英文译本,为汉诗英译过程中意象的缺省及补偿处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高校教学中。翻转课堂能解决诗歌赏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扩充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之美。本文采取实证方法,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以凝练精粹的语言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含混美是诗歌的理想艺术形态。含混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又是一条美学原则。含混不是意象重叠,晦涩难懂。含混美与诗歌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从哲学向度分析中国哲学对诗歌含混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薛海鹏 《今日民航》2012,(3):103-105,102
"早春"的题眼,诗人最擅之,杜牧有:"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白居易也有:"晴黛榆荚黑,春染柳梢黄。"韩愈的早春诗更是家喻户晓:"春节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我们虽知诗画相通,但能真正画出"早春"意趣的却并不容易。郭熙的《早春图》可谓中国画之经典,之后鲜有更胜者。  相似文献   

20.
陈滞冬 《西南航空》2006,106(11):104-108
“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南唐中主李颢这样问冯延已时候,心里一定酸溜溜的。作为一个诗人,他知道冯延已仅仅用这六个字,就写出了人们心中随着春风吹动池水所泛起的一片春愁。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关你什么事呢?但是,诗人原本就是被派到人间来掌管这些闲事的。花鸟画家都是诗人,他们敏感着风花雪月的四时朝暮,敏感着风晴雨露中自然生命的荣枯生死,舒展凋谢,画家哪里是画的画呢?他们画的分明是胸中的丘壑和心里的逸气啊,正因为有诗人般的情感投射,画家的笔端才如此富于感情的魅力,才会让人看到画时进入到“一花一世界、一鸟一乾坤”的境界啊。而洪涛正是将这三千大千世界带给她的点点滴滴的内心感受凝结于笔端,描绘着她心里那个清风朗月的世界,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画既有很纯的传统意味,却又不失现代表现中的几分雅然与超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