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21(2):132-132
据法新社2012年2月3日报道,伊朗于当日在用其国产“使者”(Safir)火箭发射了一颗地球观测卫星“纳维德”。该卫星发射成功后,进入高250-370km的轨道,其质量50kg,将在轨运行18个月,每90min绕地球一周,向位于伊朗境内的多个地面站传回卫星图像。这是2009年以来,伊朗发射的第3颗卫星。伊朗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发射7颗卫星入轨,并打算在2020年以前将伊朗宇航员送人太空。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6,(9):45-45
洛马公司7月中旬宣布,其A2100通信卫星的累计在轨正常工作时间最近已达到150年。该系列卫星由洛马商业航天系统公司设计和建造.已发射的29颗星携带了1156台转发器,转发器累计在轨正常工作寿命超过6000年。首颗A2100型卫星AMC-1是1996年9月8日发射的。洛马商业航天系统公司在其45年历史中,已发射88颗静地轨道商业通信卫星,累计已在轨工作714年。今年,该公司又向卫星运营商新交付了3颗A2100卫星,即2月15日由海射火箭发射的“回声星”X、4月12日由海射火箭发射的“日本通信卫星”(JCSAT)9和4月20日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的“阿斯特拉”1KR。  相似文献   

3.
棚梓 《航天》2014,(10):20-21
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三辆火星漫游车已经在火星上各自跑了不少路,于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至今仍在运行。虽然载人登火星依然遥遥无期,但NASA决心不断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以延续技术发展,为载人登火星积累经验和知识。根据计划,NASA的下一代火星漫游车将在2020年发射,称为“火星2020”,它将携带“一组精心选择的设备”前往火星。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9,(5):47-47
由于美国空军“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2通信卫星发射推迟.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在4月初决定把其“月球侦察轨道器”(LRO)的发射时间推迟到不早于6月2日。LRO是NASA 2020年前利用“奥利安”飞船和“牵牛星”登月舱重返月球计划的一项先期探测任务.与其同时发射的还有一个称为“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的探测器.用于寻找水冰。LRO和WGS-2均要采用宇宙神5火箭在卡角空军站的同一座发射台发射。  相似文献   

5.
晓春 《卫星应用》2006,14(2):60-60
2006年5月24日,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与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研制的新一代静止轨道业务环境卫星-N(GOES—N)历经几次延期后终于发射成功。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气象卫星,也是GOES卫星系列自1975年10月首次发射以来的第13颗,其跟踪定位飓风的精度比上一代卫星高4倍。GOES—N卫星经过在轨测试之后将交给NOAA运行管理。该卫星入轨后将更名为GOES-13,并作为备份卫星贮存在轨位上待命。  相似文献   

6.
刘春保 《中国航天》2007,(4):15-19,22
1982年10月俄罗斯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射了第1颗卫星,1996年1月完成24颗卫星的组网并投入运行,历时14年,耗资30多亿美元,共发射了70多颗卫星。自1996年到2006年底,仅进行8次、共23颗卫星的补网发射活动。到目前为止,GLONASS系统已经发射了105颗卫星,2000年以前发射的卫星已全部失效,无法提供服务。截止到2007年2月底,在轨运行的GLONASS卫星共有19颗(其中6颗卫星暂时停止服务),2006年12月25日发射的3颗GLONASS-M卫星正在进行在轨调试,预计将很快投入运行服务。2001年8月20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GLONASS系统2002~2011年发展计划。2005年7月14日普京政府批准了俄航天局提出的《2006~2015年航天发展规划》,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发展成为该规划的重点。按目前的计划,俄罗斯将于2007年使GLONASS系统星座的卫星数量恢复到18颗,2010年恢复到24颗的满星座状态,提供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7.
肖择 《上海航天》2009,26(2):14-14
最后一颗极轨运行环境卫星(POES)——NOAA-N Prime卫星入轨后被命名为NOAA-19卫星,现已完成了为期45d的在轨验证。这是美国电视与红外观测卫星(TIROS)系列的最后一颗卫星,所有卫星均由洛·马公司为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并制造。校验完成后,NASA将运行控制权移交给美国家海洋大气署(NOAA)。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型号任务发射次数和数量再创新高的一年,随着年初型号发射任务取得连战连捷的好成绩,研究院在轨航天器数量成功迈进200大关。1970年,由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稳定运行,在此之后,研究院砥砺奋进,用时33年,于2003年实现在轨运行航天器突破10颗;2015年,在轨运行航天器数量突破100颗;而在轨航天器数量从100颗到突破200颗,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0,(4):73-73
据人民网2010年7月5日报道,美国空军近日透露将发射一颗“太空监测卫星”,以便做到全天候地将所有在轨运行的人造卫星和太空碎片(垃圾)纳入美军的监控体系。目前,美国空军主要通过一套陆基雷达系统和光学望远镜来监控约1000颗现役人造卫星和2万多块太空垃圾。美联社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7月美国政府问责局一篇报告警告说,NASA的"航天发射系统"(SLS)计划存在成本和进度风险。美国空军向14家航天公司签发合同,以为在商业卫星上搭载军事有效载荷提供便利。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首批6颗第二代"轨道通信"机器间信息传送卫星。美国空军发射两颗GSSAP卫星,使其现有的地基和在轨空间物体跟踪传感器网络得到加强。美国空军正式就国家侦察办公室的一项发射任务进行招标。这是其"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计划2006年以来首次进行竞标。NASA就拟议中的一项木卫二探测任务的仪  相似文献   

12.
由日本气象厅出资、三菱电机公司研制的向日葵-8气象卫星于日本时间2014年10月7日使用三菱重工的H-IIA-25火箭成功发射。向日葵-8是向日葵-7的下一代气象卫星,设计寿命、气象观测能力都有大幅提高,经在轨性能试验后计划于2015年正式使用,替代于2006年发射的向日葵-7。日本气象厅从1978年开始运用向日葵卫星进行气象观测,共成功发射8颗向日葵卫星。利用向日葵卫星监  相似文献   

13.
江山 《航天》2014,(12):34-34
10月28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心宿二”运载火箭在位于美国航宇局(NASA)沃洛普斯飞行设施的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发射该公司“天鹅座”货运飞船时发生爆炸。本次发射执行的是轨道科学公司在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计划下的第三次正式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任务代号“轨道”3,又称“天鹅座”CRS-3。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2,21(2):78-78
据NASA网站2012年2月9日报道,NASA在2012年下半年将利用日本的H—IIB转移飞行器(HTV一3)将其太空通信与导航试验台(ScanTestbed)送往“国际空间站”。太空通信与导航试验台由NASA的格林研究中心花费3年多的时间建造,将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一个在轨实验室,开发软件无线电(SDR)技术,以推进新一代太空通信技术的发展。该试验台将成为太空实验室的首个太空硬件,可演示验证许多新项目的特性,包括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新型通信技术、联网技术与导航技术。该试验台包括以上3项无线电设备,功能各异,预计在轨寿命为5年。  相似文献   

15.
依凡 《航天员》2014,(2):52-54
倍受青睐的立方体卫星 这次发射的主要目的是把美国空军一颗空间试验卫星送入轨道,其他的28颗都是NASA“立方体卫星计划”中的微型立方体卫星。通常,在我们看来,一颗地球轨道卫星的价格往往是不菲的,每一颗的造价高达数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0,(4):40-40
据美国spacenews网站2010年6月9日报道,根据NASA6月8日授出的一份合同,轨道科学公司将在2012年为NASA发射小型太阳观测望远镜。这颗科学卫星名为“红外广域成像分光计”(IRIS),将由飞马座-XL空射火箭发射。搭载火箭的载机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IRIS由洛马公司研制,长3m,  相似文献   

17.
广 《中国航天》2009,(7):41-4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使用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月球侦察轨道器”(LRO)和“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用于对月面进行测绘,并寻找水冰。这是NASA自1998年发射“勘月者”探测器以来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是NASA为重新把人员送到地球轨道以外的地方而派出的首批机器人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8.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9,(5):48-48
德尔它2—7925—10L型火箭3月7日在卡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该望远镜将运行在尾随地球的一条目心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圈要用371天时间。它将寻找大小与地球相仿、处在可支持生命的轨道区域内的类地行星。它是NASA“发现”计划下的一个项目.又称“发现”10,耗资6亿美元.由鲍尔宇航与技术公司和喷气推进实验室联合建造.重1039公斤.寿命3.5年。星上载有0.95米直径的光度计。  相似文献   

19.
《国际飞行》1987年8月15日报道: 麦道公司计划于1989年年中为印度发射一颗印度卫星。这将是该公司从NASA接管德尔它火箭以来的首次商业发射。此项发射可能使用标准的德尔它3920。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也宣布,将于1989年12月左右用改进的德尔它2发射它的三颗国际海事卫星2中的一颗。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日本广播公司打算购买一颗GE3000广播卫星,以作为目前在轨运行的BS-2b卫星的备份星。这颗新的BS-2X广播卫星计划于今年12月份用阿里安4发射入轨,1990年1月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