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征  贾逸勤 《机场建设》2004,(4):3-4,17
修筑在半刚性基层上的沥青路面在应用中受到了诸如行车荷载、自然因素等作用,会出现各种病害,而裂缝是其中早期最主要的破坏形式。早期裂缝中相当一部分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半刚性路面基层所产生的反射裂缝引起的非荷载型裂缝所至。现有研究认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干缩性能差是导致出现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但是现行标准中并没有相应的收缩性能评价指标以及对具有最佳抗裂性能二灰碎石级配类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剩余物资源、降低材料的成本,本文将麦秸纤维与聚丙烯复合制备绿色环保型材料,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种类、麦秸纤维含量以及相容剂MAPP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体视显微镜观察麦秸纤维的分散性以及材料的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KH550或A151表面处理明显降低了麦秸纤维的极性,改善其与聚丙烯的相容性,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当麦秸纤维质量分数为25%左右时,在聚丙烯基体保持均匀分散,增强效果最佳;当MAPP质量分数为8%左右时,材料的拉伸、弯曲以及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聚丙烯短切纤维与不饱和聚酯树脂混合制成的短切纤维复合材料,并经过对比试验,研究聚丙烯短切纤维长度、用量以及稀释剂含量对短切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证明,低含量短切纤维的加入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起到了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纤维的长度对短切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碳化硅(SiC)纤维中引进金属元素钛,可以制得性能优异的含钛碳化硅(Si_Ti-C-O)纤维。该纤维是由聚碳硅烷(PC)与Ti(OBu)_4加热反应制得先驱体——含钛聚碳硅烷(PTC),经纺丝、高温烧结而成。该纤维抗拉强度可达1.6~2.0GPa,抗拉模量150GPa。与SiC纤维相比,Si-Ti-C-O纤维具有更好的高温氧化性及与金属复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马赫数飞行器局部位置对刚性隔热材料的迫切需求,开展了轻质刚性纳米孔隔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通过纤维分散、模压成型和纳米颗粒复合技术,成功制备出力学性能优良的刚性纳米孔隔热材料。研究了材料组成与力学性能、隔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刚性骨架增强的纳米孔隔热材料是相同密度下纤维毡增强隔热材料压缩强度的两倍;温度越高,隔热材料的压缩强度变化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ZrC/C复合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向石墨材料中掺杂氧化锆,制备ZrC/C复合材料。较系统地研究了Zr的加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Zr量的增加,力学性能不断提高,在掺Zr量为10%时,材料的弯曲强度达最大值,而在掺Zr量为7.5%时,热导率达到最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微观结构影响着材料的力学、热导率等宏观性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北方寒冷干旱地区普通道面混凝土耐久性差、易开裂的现象,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掺纤维或粉煤灰以及纤维与粉煤灰双掺的技术路线。研究配制适合寒冷干旱地区的高性能道面混凝土。并进行了相应的抗裂性、耐久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或粉煤灰均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抗冻、耐磨性能,尤其是纤维与粉煤灰复合产生了1+1〉2的超叠加综合效应。更能够全面提高道面混凝土的综合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8.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涡轮轴结构承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实现对该类复合材料部件结构完整性的设计分析,以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4种细观力学模型计算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RVE(代表体积元)有限元模型计算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作为输入,建立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轴结构力学分析模型.计算与对比分析不同材料方案下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轴结构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量及承扭能力,当纤维体积分数一定时,方案4的变形量最小,方案2的临界屈曲转矩最大.   相似文献   

9.
使用不同织造方式(二维机织,法向增强2.5维机织和三维五向编织)制备了3种SiC纤维预制体,采用树脂转移模塑(RTM)和聚合物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SiC_f/PyC/SiBCN复合材料。观察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测试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等力学性能,探究不同预制体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同一预制体结构在不同方向的纤维分布不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不同预制体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型航天飞行器高温隔热(约1 500℃)的迫切需求,开展了超高温刚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采用陶瓷纤维和无机粘结剂,经过湿法抽滤成型、高温热处理等工艺制备了刚性隔热材料。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纤维有效粘结在一起;通过改变纤维和粘结剂的比例,可以调节材料性能;热导率、力学性能与密度近似呈直线关系。材料在1 500℃经1 h处理后线收缩率<2%,密度为0.3~0.5 g/cm3,热导率为0.06~0.09 W/(m.K),压缩强度为0.6~1.2 MPa。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用溶液法制备的乙炔端基砜(ATS)基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IPN)纤维预浸料的固化反应,单向层板的热学行为,抗溶剂能力,力学性能以及破坏形态。纤维对ATS固化反庆无明显影响,ATS加入使热塑性树脂-纤维界面粘结加强,复合材料的抗溶剂性能明显提高,力学性能无改变。  相似文献   

12.
对原苏联在固体发动机壳体上广泛应用的芳纶复合材料的纤维及配套的基体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作了介绍,并与欧美相似材料在性能上作了比较,扼要地概述了该国在壳体湿法缠绕中合理控制含胶量的措施及超声浓缩器的应用,以及在磁场中进行缠绕固化等独特的工艺。这些技术在我国尚少,但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对比了聚酰亚胺纤维、芳砜纶、芳纶纤维的热稳定性,并分别以这三种纤维为增强体,制备了短纤
维填充的三元乙丙(EPDM)热防护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耐烧蚀性能、碳化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纤维在橡胶
中的分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纤维具有比芳砜纶、芳纶纤维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残碳率,由其填充
的EPDM 复合材料耐烧蚀性能最好,烧蚀深度为0. 8 mm。纤维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与纤维结构有关,进而影响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碳化层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参照相关的纤维力学性能测试标准,对高模型HM-PBO复丝纤维的拉伸性能测试方 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夹持型夹具和陶瓷材质夹具体适用于PBO干纱复丝拉伸性能测试;捻系数对PBO拉伸性能影响比较大,最佳捻系数为8;同时发现加捻会影响纤维的取向度;在一定范围内拉伸速率的增加会使得纤维断裂强度增加;而在测试范围内的预加张力对PBO纤维拉伸性能影响不大;夹持长度越长,由横梁测得的拉伸形变越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探索了几种纤维增强铝合金胶接层板的成型工艺,并评定了这些层板的力学性能和抗分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增强铝合金胶接层板确是一种具有优异耐疲劳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的轻质、高强和高韧性的结构材料,并具有良好的抗分层能力;与基于芳纶纤维的层板相比,玻璃纤维基的层板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更好的界面结合,但其拉伸模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最近研制了一代新型的刚性好重量轻的先进纤维陶瓷复合材料。这类材料在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方面有很大提高。它的抗弯强度是当前能得到的氧化硅纤维绝热材料的2-3倍,而密度减小10%。该材料短时间的重复使用温度高于2600°F,而连续使用温度为2600°F。  相似文献   

17.
通过PBO纤维复丝浸胶树脂配方研制与设计试样规格等方法,进行了PBO纤维复丝制备与可靠性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PBO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纤维表面与树脂配方化学特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树脂配方进行固化动力学分析;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对树脂配方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通过浇铸体力学性能分析树脂配方机械性能;通过PBO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FS-J树脂配方与PBO纤维匹配性高,浸润均匀,存储适用期长,端头补强牢固,制样周期短,复丝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延伸率数据平稳,波动性低,拉伸强度离散率3%,测试可靠性高,可保证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进行PBO纤维力学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以氢化丁腈橡胶(HNBR)为基体,分别添加有机纤维1、有机纤维2、碳纤维粉和纳米无机物,通过形貌分析和X射线能谱仪(EDS),研究不同用量下不同烧蚀填料对HNBR烧蚀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该试验条件下,添加有机纤维1和纳米无机物的HNBR能获得较好的烧蚀性能;添加有机纤维1时HNBR材料的力学性能很差,纳米无机物的加入对其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添加有机纤维2和碳纤维粉的HNBR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但烧蚀性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纶纤维具有密度小、抗拉强度高、抗拉模量较高、耐曲折、耐疲劳等性能。自70年代初,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了凯夫拉-29和凯夫拉-49纤维以来,荷兰、日本、前苏联和我国也开发了这种有机纤维。近年来,新品种相继问世。如超高强型凯夫拉-129的抗拉强度比29型提高20%,更具有韧性,主要用于航天工业制作结构复合材料构件;高模型凯夫拉-149的抗拉模量比49型提高40%,而吸水率只有49型的25%~30%,适用于直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了氮化硅纤维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并且探究了各性能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氮化硅纤维在1 500℃的高温强度保留率达到50%以上,介电常数为6.0左右,说明氮化硅纤维可以作为透波材料在苛刻的高温环境下长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