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正2017年5月8日上午,"叶培建星"命名仪式暨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叶培建星"国际编号为456677,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为了表彰我国著名航天专家叶培建院士为推动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6年6月紫金山天文台推荐命名"叶培建星",2017年1月12日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自此,"叶培建星"正式镶嵌进太空星辰,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2013年3月19日,全国政协委员、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做客航天一。二所“名家讲堂”系列讲座,与全所科技人员共谈“中国的空间事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一院科技委计量测试技术专业组部分成员也出席了讲座。  相似文献   

3.
《宇航计测技术》2013,(2):F0002-F0002
本刊讯 2013年3月19日,全国政协委员、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做客航天一。二所“名家讲堂”系列讲座,与全所科技人员共谈“中国的空间事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一院科技委计量测试技术专业组部分成员也出席了讲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空间探测发展的步伐,不断刷新探索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并计划在2020年探测火星。为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国空间探测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其在工程和科学上的意义,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嫦娥-1绕月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  相似文献   

5.
“深空探测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必经之路,国家应该尽快制订深空探测的路线图,加强相关技术的预研工作。”在7月6日举行的由中国宇航学会承办的第七次中国科协论坛上,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谈到中国深空探测的未来发展时,着重强调了加速深空探测领域顶层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本刊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刊登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球探测卫星工程论证组的文章《嫦娥工程——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首次向国人披露了我国的探月计划.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随着“神舟”六号飞行的圆满成功,人们有理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上来。那么.“嫦峨”工程进展如何?什么时候我国的飞行器光临月球,日前,本刊记者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短消息     
<正>孙家栋获"共和国勋章"、叶培建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孙家栋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叶培建院士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从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珂拉莫戈多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至今,核武器已经诞生50周年。50年间,美国共进行各种目的的核试验1000多次。就像当年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分别取名为“小男孩”和“胖子”一样,这1000多个核装置和试验也各有各的名称。有趣的是,这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28日21时10分~15分,这是一段不寻常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第一次目击了UFO。当时,我正在房间里看书,突然听见奶奶在喊我。于是我急忙跑了出去,跑到院子里后,奶奶指着天空说:“看,那儿有一个东西。”我一看,果然,在头顶的天空中,有一个白色光团。这个光团看上去像罩了一层“雾”,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它比满月略大,而且中心不发光,呈暗青色,也就是天空的颜色。奇怪的是这片不发光的地方也像其他部分一样,像罩着一层“雾”。此外,这个飞行物体飞行时没有声音,光团飞行的速度很缓慢。当光团…  相似文献   

10.
布莱恩·克雷格说,在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在电视中看到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当时就禁不住心生好奇:“这一切部是如何开始的?”在他的著作《宇宙大爆炸之前》中,这位英国科普作家探讨了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提出的各种旨在解释“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实现了地球上第一次核爆炸。不到一个月后,相继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在波茨坦国际会议上,当杜鲁门向斯大林神秘地炫耀“新型炸弹”时,斯大林似乎“并不在意”。其实斯大林并不聋。就在那天晚上,这位喜欢在谈判桌上用红铅笔漫不经心地画着一个又一个狼头的苏联统帅,立即用电报向莫斯科发出了“加快进程”的命令。4年后的1949年8月29日,苏联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12.
日本防卫厅1988年空间预算申请约80亿日元,此钱将花在建造21座船载站和2座海岸地面站上,以进行卫星移动通信。该厅将用1988年发射的私营“超鸟”通信卫星的X波段(817吉赫)转发器。预算不包括卫星转发器费用。防卫厅要求在1987年用一座地面站进行功能验证,之后至1989年增加到15座,最后在37艘军舰上都装配舰载站。 1988年要用的地面站现正在研究之中。据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舰上可只用1米直径天线;海岸地面站采用7.6米直径天线。  相似文献   

13.
前哨 《太空探索》2002,(11):2-5
信不信由你,21世纪后期,人们到太空旅游不是乘载人飞船,也不是乘航天飞机,而是乘太空电梯。人类的梦想——通天塔用梯子登天的想法古已有之。《圣经》上说,公元前2100年就有人打算在巴比伦用砖和焦油建一座通天塔,即“巴别塔”。到公元前1900年,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做了一个梦,用梯子登天,这就是所谓的“雅各梯”。1895年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从1987年开始正式研究3种类型的热防护材料,它们将用在由H-Ⅱ火箭发射的不载人空天飞机“希望”号(HOPE)上。热防护材料是防护空天飞机机体再入大气层时,因空气动力而产生的热损伤,确保其重复使用。热防护材料的预研工作从1986年就开始了,但自从宇宙开发委员会等要求“希望”号空天飞机的奋斗目标为1996年完成试飞,1990年这一研究工作告一段落后,从  相似文献   

15.
伍勤 《国际太空》1995,(10):22-22
“铱”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主承制商摩托罗拉公司,通过有效地组织设计和制造,将使每颗“铱”卫星在生产线上的时间缩短到22天。该公司负责“铱”系统卫星制造的经理L.卡西(Carsey)说:“所有的‘铱’卫星都将采取水平方式装配,而不采用传统的垂直方式。过去,大多数卫星的装配都是在总装厂房的地板上,清理出一块地方,然后把所有的部件、组件都送到那里,进行装配。这是一种传统的‘定制式’装配。”用传统的方法生产一颗卫星需要2~3年的时间。这对于小批量生产尚可接受,而对于像由66颗卫星组成的“铱”系统的大批量生…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国际空间站“节点”3舱命名活动揭晓,NASA最终选用了“宁静”这一名字,而不是在网上公众票选中得票最多的著名喜剧演员斯蒂芬&#183;科尔伯特的名字。这引起了科尔伯特迷们的不满。NASA解释说,该局通常不用活着的人来命名空间站组件,此次也不例外。不过,为平息众怒,NASA决定用科尔伯特的名字来命名将放在“节点”3舱内供航天员们锻炼用的一辆脚踏车。宁静海(简称“静海”)基地是40年前阿波罗11号登月的着陆场。“宁静”节点舱将在2010年2月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上空间站,其中将安装站上的生命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7.
苏联国家空间局局长亚历山大·杜巴依耶夫在与西方记者谈论时说,“和平号”空间站已运行2年,接待过三批宇航员。1987年12月21日乘联盟TM4的基托夫和莫萨克西现正在“和平号”上飞行,预计时间一年。1988年2月26日这两名宇航员做了第一次站外4小时30分钟的突击工作,替换了1987年6月12日装在“和平号”上的试验用太阳电池翼,并回收了暴露在真空中的材料样品。今年,苏联将与别国作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NASA的官员2004年5月18日称,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不久前在火星上空发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不过他们排除了“神秘因素”,称该“不明飞行物”很可能是人类在火星大气中发现的第一颗流星,或者是一枚人类近30年前发送到火星轨道上的早已失去联系的火星探测器残骸。据报道,科学家在“勇气”号火星车不久前传回的一张火星照片上发现,火星上部天空中竟然出现了一个醒目的白色长条,美国太空专家马克·莱蒙说:“我们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我们仍然在继续寻找线索。”“勇气”号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上的岩石和泥土,以寻…  相似文献   

19.
陆地奇光     
苏联新西伯利亚的工程师瓦季姆·费多谢耶夫和一些物理学家于原始森林考察期间,在一个光秃秃的山坡顶上,曾经见过一种神秘景观:北面直达地平线的一大片土地已经是沸腾的“火海”,这一大片无边无际的“火海”中还飞腾起一些“火柱”;最为可怕的是,这片“火海”很快向他们逼近。目睹这一可怕的景象,他们慌不择路地在这沟壑纵横的地方一阵急跑,  相似文献   

20.
漫步太空     
1965年3月18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中,离开座舱用一根绳索系在飞船上,到太空飘飞了十多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人。1983年4月7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期间,两名宇航员在太空自由自在地飘行了5个小时。这是人类首次不系绳索自由地在太空行走。宇航员为何能在太空行走呢?原来,宇航员从飞船或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时,除了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外,还要背上机动飞行器。有了它,宇航员才能在太空自由“行走”。机动飞行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