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以往海上测控方案中测量船工况设计存在的不足及后续测控工作的需要,以测量船工作弧段要求及历史数据为前提,以天线增益、航线保障等多个约束条件为设计要素,结合设计流水线、知识表达、模糊综合评估、遗传算法等多种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的测量船工况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2月2日15时许,"远望六号"测量船结束了154天3万余海里的总航程,顺利抵达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港口。至此,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海上测控任务的3艘远望号测量船已全部凯旋。 自2011年9月2日起,"远望三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测量船相继出征,布阵太平洋预定海域,联袂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等12次海上测控任务,累计海上作业539天,安全航行12万海里,创造单船一年执行任务次数最多、两次任务间隔时间最短、一次出航时间跨度最大、连续测控时间最长等4项我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船载多目标模拟器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载统一S频段(USB)测控系统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一箭单星或一箭多星的海上测控任务。从航天测量船执行多目标测控任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测量船船载飞行目标模拟器的现状以及对多目标模拟器的需求。提出了在船载USB联试应答机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应答机的部分模块,构成多目标模拟器的方法,并成功地在某次实战任务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航天测控通信网由通信传输手段、时统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四部分组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测控勤务保障系统。该网的特点是专业面广、涉及台站多、通信基线长以及可靠性高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航天事业进入国际市场,对本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网的任务是:为各发射场区、各跟踪测控台站、海上测量船的测控设备提供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并使它们保持同步;完成测控网内各种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保障任务过程中的统一调度指挥和测控业务协调通信。  相似文献   

5.
海上动态条件下静电陀螺监控器启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电陀螺监控器在航天测量船列装是该设备在国内首次被应用于大型水面舰艇。在此之前其设计方案以及启动策略全部针对于水下舰艇,对于航天测量船而言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探索静电陀螺监控器在海上动态条件下的高精度启动技术成为了当前该设备在航天测量船应用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静电陀螺监控器启动的关键过程,结合设备工作原理,重点对海上动态条件下静电陀螺监控器的启动技术和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实现了静电陀螺监控器在海上动态条件下的高精度启动。该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并且成功应用于测量船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航天测控的实时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发射试验具有高风险性,而承担航天器测控的测控系统规模庞大、关系复杂,其测控设备、软件的正确性关系到试验成败。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设备、软件的正确性在发射任务前就可以得到充分验证,从而提高发射试验的安全性。以航天器试验任务为背景设计的实时仿真系统,在航天测量船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上飞行器技术和飞行活动的不断发展,飞行活动对测控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海上靶场测控系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海上靶场测控系统从单一技术应用到多种测控技术的综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海上靶场测控水平和能力。本文简要介绍了海上靶场测控系统的基本需求,分析了水下测量、出水点捕获跟踪、低仰角跟踪测量、低能见度下的跟踪测量等海上测控技术特点,研究了高精度水下测量、海上低空目标测量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提出了"优化陆基测控、发展海基测控、构建空基测控、完善水下测量",循序渐进构建空海陆潜一体化测控系统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测量船是海上活动观测站,船上配有精密跟踪测量雷达和光学经纬仪等测控设备,要精确观测空间飞行器的运动轨迹或弹道,就必须精确测定船体的位置,速度,姿态和航向,我国早期测量船上的导航系统使用避限性很大,而且相当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海上作业的精度要求,急需更新。目前,我国GPS已全面投入运行,利用该系统测定测量船的位置和姿态,不仅精度高,实时性强,而且操作简便,设备成本低,借助差分导航,组合导航等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定位测姿精度,不久的将来,俄罗斯的Glonass也将投入运行,且工作性能与GPS基本一样,可作GPS的补充导航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些航天发射任务中测量船任务海域纬度高、气象复杂多变的特点,提出了测量船应急测控海域的设计方法,为预定任务海域出现危害性以上海况时实施快速正确船舶机动和应急测量工况设计提供依据,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高密度测控任务需求,有效缩短软件维护发布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任务软件的有效配置、管理及控制,提供海上测控软件远程支持,研究了一种海上测控软件远程维护发布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测控软件的统一维护发布、安装、使用和更新等远程管理。文章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C/S模式的软件组成(包括服务器端系统发布管理软件和客户端更新代理软件)、主要功能模块及客户端工作流程,分析阐述了该系统的安全机制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测量船测控信息交换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对消息中间件技术进行探讨,然后基于测量船应用需求,从测控信息交换体系结构、测控软件系统软件部署、测控消息流管理3个方面展开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测量船测控信息交换模式设计.最后对基于该模式的测控信息交换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易管理性等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测量船是海上活动观测站,船上配有精密跟踪测量雷达和光学经纬仪等测控设备。要精确观测空间飞行器的运动轨迹或弹道,就必须精确测定船体的位置、速度、姿态和航向。我国早期测量船上的导航系统使用局限性很大,而且相当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海上作业的精度要求,急需更新。 目前,美国GPS已全面投入运行,利用该系统测定测量船的位置和姿态,不仅精度高,实时性强,而且操作简便,设各成本低。借助差分导航、组合导航等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定位测姿精度。不久的将来,俄罗斯的Glonass也将投入运行,且工作性能与GPS基本一样,可作为GPS的补充导航能力。  相似文献   

13.
航天测量船上的测控设备采用极坐标单站定位体制,对角度精度要求高,而测量船的船体变形直接影响角度精度。本文系统分析了测量船变形测量原理及误差影响因素,给出了变形误差修正及精度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比对分析技术,分析研究了船体变形对测量船观测资料及轨道精度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变形常值和实测值的修正效果,提出了实战任务中变形数据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运载火箭动力飞行段的特点,结合航天测量船跟踪引导预报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火箭推力摄动项的数字引导计算新方法,较大地提高了船载测控系统的引导精度,为航天测量船测控设备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引支持。该算法有效并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GEOS-B C波段系统计划的附带任务之一是研究利用测地卫星来鉴定船载测量设备和确定海上船位的可能性。这次任务的目的是确定:船载雷达与陆基设备一起跟踪是否能以足够的精度鉴定船载C波段雷达和测定船位。研究中使用了几艘阿波罗测量船特别是NASA先锋号测量船获得的数据。在卡纳维拉尔港和巴哈马水声阵区利用先锋号测量船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这篇资料主要介绍利用这些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初步研究的结果。假若这种处理技术证明是可行的,雷达数据质量良好,则船载雷达的跟踪在大地测量和  相似文献   

16.
航天测量船导航系统ESGM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ESG及ESGM的工作原理及误差模型,对影响其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组合INS的性能进行比较,详细阐述在新一代航天测量船导航系统中的ESGM技术。结合航天测量船执行试验任务的一般规律,从提高船姿船位的测量及对飞行器测控定轨精度需求出发,对ESGM在航天测量船上的使用方式与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海上测控任务准备和实施的特点,研究了试验任务质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同步策略,针对系统高实时性、有限网络带宽、使用单位多、适应多种工作模式的要求,采用实时差异同步数据同步策略。详细阐述了该系统数据同步的设计和实现,包括系统部署架构、分布式数据库复制技术和XML技术主辅相结合数据同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测量船船岸通信网络组成,重点介绍了NTP(网络时间协议)和PTP(精密时间协议)这2种网络时间同步协议。针对改建后的船岸网络时延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基于TWSTFT(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输)技术模型的网络时延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误差小于3ms,满足测控任务实时性要求,为提高测控网的测控精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实时测控信息类型复杂、信息处理和控制方法多样、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集群计算平台的实时、高可用测控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主一备双工热备节点的分布式集群管理控制模式,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任务除在一个节点上进行处理外,另一节点同时运行该任务处理(但不输出处理结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任务故障监测的心跳机制、任务故障迁移和恢复的分配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在一个处理周期内发现任务故障,并实现故障任务的迁移和恢复,不仅减少了系统建设成本,而且缩短了故障任务迁移和恢复时间,提高了测控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软构件技术的开发模式是软件工程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对软构件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分析海上测控指挥显示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软构件架构,并重点研究了软构件抽取方法、软构件通信模式和软构件组装实现,为提高海上测控软件开发效率、质量和系统复用扩展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