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大尺寸开口腔体RCS的SBR并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消息传递协议MPI开发了针对电大尺寸开口腔体单站雷达截面(RCS)的射线弹跳法(SBR)并行计算程序。程序采用按照RCS计算角度间隔分配计算任务的大粒度并行计算方法,取得了较高的并行计算效率,大大减少了电大尺寸开口腔体的RCS计算时间。算例计算结果与文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任意二维目标散射的复射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射线分析是处理高频电磁散射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分段直线及圆弧来模拟任意二维散射体,给出了散射场的复射线表达式,作为应用举例,计算了涂层二维角反射器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计算开口腔体RCS的前后向物理光学迭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介绍了物理光学迭代法的基本原理,并用此方法计算了单端开口腔体的RCS(雷达散射截面)。在此基础上,利用物理光学迭代法与前后向算法相结合的欠松弛迭代算法,减少了计算时间,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目标识别、隐身目标设计等研究领域对雷达图像需求日益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射线追踪的快速雷达图像仿真方法。该方法利用射线追踪计算每一个射线管的散射电场及其在雷达成像平面的投影坐标,通过将所有射线管的贡献在像域进行累加得到1幅二维雷达图像。通过对不同路径射线的聚类,可实现对散射贡献的分离,从而建立目标部件与强散射源的对应关系,并对复杂目标雷达图像进行解释。给出了Slicy目标的快速雷达图像仿真与算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射线追踪的快速雷达图像仿真方法可对复杂雷达图像进行有效预测,并能对强散射源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角形结构的电磁散射和雷达截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军  阮颖铮 《宇航学报》1991,16(4):89-94
角形结构是飞行器及其它许多目标的强散射源之一。本文采用复射线展开法分析了双平面角形结构的雷达截面,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其它方法的理论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评估的首要条件是获取空间环境因素的暴露通量。文章分析总结了蒙特卡罗方法在原子氧、微流星体、太阳光压、气动力、辐射剂量、材料放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暴露通量计算中的应用,提出基于蒙特卡罗射线追踪方法实现统一的空间环境因素暴露通量计算,并给出计算流程及初步验证。统一算法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值(或文献值)符合较好,证明其能够正确计算环境因素暴露通量。  相似文献   

7.
为考虑半透明吸收、散射性介质内各向同性散射对辐射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通过对辐射能量传递过程的分解,提出了一种基于辐射能量传递过程分解的射线踪迹法,该计算方法无需引入预设控制精度参数。经与其他计算方法的比较表明,该新型计算方法正确,计算精度高、计算时间短,可以用于研究介质内辐射能量传递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耀军  帅平  张倩  傅灵忠  陈强 《宇航学报》2015,36(7):791-796
针对脉冲星导航要求X射线探测器具有高能量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需求,研究基于石墨烯电场效应来实现X射线探测的可行性。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不同能量X射线和不同厚度探测器基底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不同厚度探测器对X射线的探测效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X射线在探测器内电离产生载流子的输运过程,验证了X射线入射对石墨烯电学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计算探测器的时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等指标参数,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电场效应的X射线探测器具有较高的能量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一种潜力巨大的X射线探测方式,可满足未来脉冲星导航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提高射线照相灵敏度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产品在射线检测过程中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阐述了提高射线照相灵敏度的一般途径 ,并提出产品在射线检测过程中如何提高射线照相灵敏度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T形铸件射线检测中入射射线角度的计算,并根据入射射线角度来计算透照厚度,以此确定灵敏度和透照参数,在铸件厚度较大时,应尽量采用两个方向进行透照,以避免缺陷的漏检。  相似文献   

11.
范绪箕  白丹 《宇航学报》2006,27(3):452-456,482
鉴于热防护系统的硅纤维隔热层是各向异性的非灰体材料,其复合传热计算是复杂且耗时的,提出了一种简便方法用于硅纤维这类各向异性非灰体材料的复合传热计算。该方法借鉴了医学领域断层摄影法(局部X射线检测法)中对光沿各向异性散射介质传播分析的思路,得到了各向异性扩散的热辐射方程(RTE—D)并把该方程用于求解非灰体半透明介质的辐射热通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基于辐射传递方程(RTE)求得辐射热流的复合传热数值结果相比较,其最大相对误差为1.5%,并且其计算时间也由Pentium Ⅱ的3297.66分钟缩短为PentiumⅣ的约5分钟。最后,该方法被用于真实热环境下刚性隔热瓦L1900(高空隙率硅纤维隔热材料)的复合传热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高吻合度。数据结果表明,各向异性的扩散近似被用于求解非灰体半透明介质的辐射热通量的方法用在热防护系统的硅纤维隔热层复合传热数值计算中是简便高效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光学法(PO),等效电磁流法(MEC)和几何光学法(GO)等,并考虑目标各部分散射场间的相对相位关系,分析了椭球体和橄榄体两种不同形状弹头导弹的电磁特性,计算出了它们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结论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更正确有效的,能满足工程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3.
X射线脉冲星导航测量延时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永辉  王大轶  熊凯  黄翔宇 《宇航学报》2012,(11):1617-1622
X射线脉冲光子是脉冲星导航系统原始观测量,利用脉冲叠加技术获取的脉冲星观测量存在测量延时问题。通过分析脉冲叠加技术原理,将脉冲星导航系统测量延时问题转化为对光子延迟时间序列的研究。提出基于轨道外推的延时补偿方法和基于组合导航的延时补偿方法,前者计算量小,宜于在测量延时较小时使用,后者不受延时大小的限制。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药柱通用坐标计算法计算结果跳动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药柱通用坐标计算法计算结果跳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方法,并对提高计算准确度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经实例计算证明解决途径和方法是有效的,与解析法计算结果比较误差不大于0.85%。  相似文献   

15.
因为X射线敏感器不能分辨具体的脉冲,X射线脉冲星导航方法存在整脉冲周期模糊数问题.现有求解周期模糊数的方法过程复杂,计算量大.本文在飞行器估计位置十分精确的假设下,提出了无周期模糊数的X射线脉冲星迭代滤波导航方法.UKF滤波器基于轨道动力学给出探测器的估计位置,以脉冲到达标称位置和估计位置的时间差作为反馈,进行迭代滤波,最终得到探测器的真实位置和速度估计.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在火星探测器的日心转移轨道上实现高精度的导航,其精度可达到位置误差5km和速度误差0.5m/s.  相似文献   

16.
热缩套管绝缘性能辐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研究热缩套管的体电阻率和击穿电场强度在空间带电粒子辐照环境中的退化情况。分别利用γ射线和低能电子模拟低地球轨道带电粒子辐照环境,研究热缩套管辐照前后性能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热缩套管的击穿电场强度在辐照后变化不明显,而体电阻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电子辐照后热缩套管的体电阻率退化比γ射线辐照后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一类在x射线频段发出辐射的脉冲星显示了良好的导航特质,由此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通过探测X射线脉冲星发出的周期性脉冲信号进行导航,有别于传统的光学、射电天文导航.本文综述了基于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技术,介绍其由来、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当前围绕该导航技术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泽端  崔平远  朱圣英 《宇航学报》2019,40(9):1024-1033
针对火星大气进入段飞行器的飞行能力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析同伦法的纵向可达区(开伞点高度-航程剖面)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分别为最大航程问题/最小航程问题和最大/小开伞高度问题构造最优解已知的初始辅助优化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最终求取原最优问题的解。在求解4个子优化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合适的同伦参数延拓出纵向可达区。〖JP2〗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最优问题协态初值猜测困难的问题,通过设计合适的同伦参数,可以快速求取任意初始路径角下的开伞点最大/最小航程、最大开伞高度以及纵向可达区。  相似文献   

19.
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在航天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非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现状,讨论了实时成像法与射线照相的区别。针对某型号产品上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不同特点,应用X射线实时成像法进行检测,得到了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运载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钎焊身部钎焊质量检测需求,深入开展了钎焊身部X射线数字成像自动检测系统与检测工艺研究。研制开发了X射线数字成像自动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与特点。利用该系统开展了分区透照试验,确定了分区数量与机器人路径规划,完成了程序示教。开展了检测灵敏度试验,并与常规X射线胶片照相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与工艺可以满足检测要求,能有效检测出2 mm×1.5 mm未钎着缺陷与Φ0.5 mm冷却通道堵塞。与射线胶片照相手工拍片相比,其影像变形小、图像宽容度大,提高了缺陷检出率与检测可靠性及一致性,效率提升了3倍。利用该检测工艺检测通过的产品已经完成了试车及飞行任务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