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循环对飞机空调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国内民航客机环境控制系统的研制需求,利用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再循环系统各附件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系统仿真程序。通过仿真对再循环系统设计参数与空调系统的稳、动态指标之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再循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参数选取范围。将其结论应用于某型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的研制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1 Airtek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Airtek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空调、通风等设备的楼宇控制系统仍使用schwell楼控系统,为区别两者,下文按功能区分称Airtek楼控系统为照明楼控系统,称schwell楼控系统为空调楼控系统),以集散控制理论为基础,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监控  相似文献   

3.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是空调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较优选择。针对基于滑模观测器(SMO)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零速观测精度低、起动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PMSM无位置传感器的零速低速起动及中高速域使用的SMO控制的切换方法。在电机低速和零速时,I/F控制使其工作在角度开环电流闭环的工况下,该算法的给定相位与观测相位误差达不到系统切换要求,需利用降低开环电路的方式来降低误差;在电机转速提高的同时补偿SMO的角度,使观测角度接近真实角度,2种算法切换时稳定性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根据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和实际3.5 kW车载空调PMSM调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MD-90飞机采用成熟的空气循环式空调系统,为客舱和驾驶舱提供调节空气,用于通风、空气循环、增压和温度调节,由制冷系统、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再循环系统、冲压空气通风系统与分配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参见图1).本文将对与空调系统密切相关的气源系统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控制内容,阐述了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系统结构及其在集中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春信 《航空学报》1995,16(1):65-69
确定飞机座舱热力特性是座舱结构和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座舱内空气微环境参数随座舱结构参数、空调系统供气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研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基于升降舵控制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飞机在要求精度下完成进场着陆(着舰),需要使飞行速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简述了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分析了飞行速度控制的几种主要构成方案,建立了基于升降舵控制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及Simulink仿真结构图,运用数字仿真方法,对该速度控制系统的内、外回路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获得相应速度控制系统的良好控制规律传动比。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升降舵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方案及其控制规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将主动容错控制与被动容错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综合容错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凸优化的线性二次型控制器构造可靠控制系统,然后通过故障检测滤波器对执行机构进行故障检测分离,并使用伪逆法重构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以波音系列飞机空调系统为实例,在对现代化大型喷气客机空调冷却组件温度控制系统概况作出简要叙述的基础上,主要讨论温度控制信号的产生,重点分析各控制活门、控制软件的主要函数与逻辑关系,它是设计制造和维修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速导弹的自适应滑模动态面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超声速导弹过载控制系统的快速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动态面控制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进行了过载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引入虚拟控制量,该方法克服了内外环设计中需要划分快、慢变量的缺点,提高了过载控制系统的跟踪速度。同时,对系统中存在不确定量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对不确定量的边界进行了估计,保证了整个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滑模动态面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给出了一种应用于飞机空调系统热利用计算的新方法,区别于传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分析方法,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运用分析法对飞机空调系统进行热计算。以某型民航飞机为例,建立其空调系统模型,并按照设定的飞行任务的飞行参数实时模拟飞机空调系统热利用情况。在上述基础上,由系统最小减原理,仿真计算空调系统冲压空气进气调节板的开度变化,达到优化飞机空调系统热利用的目的。本研究表明,最小分析法对飞机复杂空调控制系统的热力学综合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仿真技术应用于民航机热利用系统设计中,对系统的优化计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空调系统为机组、旅客和设备提供飞机内部环境系统,空调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旅客乘坐舒适性及设备正常工作。高温时空调制冷需求高,而空调故障频发,常常影响飞机安全运行。随着机队规模不断增加,如何高效管控空调系统运行状况,是摆在航司面前的重要技术课题。以波音737-800为研究对象,利用飞机维护手册(aircraft maintenance manual,简称AMM)和故障隔离手册(fault isolation manual,简称FIM),介绍空调制冷原理,深入剖析影响制冷性能的典型故障,并给出管控措施。介绍了空调健康监测方案和实施途径,通过机队应用实践,该方案能有效监控空调制冷性能,大大提高维护效率,保障航班运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赢得声誉。  相似文献   

13.
碟形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多输入系统,通过对碟形飞行器所受合外力和力矩的分析并根据纵向运动假设得到碟形飞行器纵向运动简化方程,进行小偏差线性化得到纵向通道变质量矩/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线性化方程。针对两类执行机构如何协调控制这一难题,文章采用控制分配思想在结构上对碟形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分别采用了广义逆控制分配方法和基于二次规划的直接最优分配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分配方法能有效地协调两类执行机构的控制,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在借鉴美国军用标准 MIL-F-8785C和 MIL-F-94 90 D的基础上 ,进行了综合飞行 /火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研究。以空 /空机炮模态为例 ,给出了综合控制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准则 ,提出一种通过仿真计算得出系统稳定性指标的方法。最后以高性能控制仿真软件 MATRIXX6.0作为仿真平台进行了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际应用表明 ,所提出的方法建模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好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战斗机综合环境控制/热管理系统开发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下一代战斗机在热能管理方式上的一个突破——综合环境控制/热管理系统的开发现状,下一代战斗机在设计上更注重从全机水平上考虑系统功能和效率。在这一背景下,环境控制系统的多种制冷方式联合作用,形成综合环境控制系统。更进一步,环境控制系统与热管理系统组合,形成综合环境控制/热管理系统。系统在全机范围内对热能进行管理和控制。系统考虑整个飞行包线内的设计需求,综合利用多种制冷形式和两种热沉——冲压空气和燃油,使系统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具有良好的性能,满足飞机总体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导弹直/气复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导弹直/气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直/气复合导弹数学模型.然后,针对常规模糊控制设计严重依赖经验的问题,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网络,通过样本数据学习建立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并设计了脉冲调宽调频调制器.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NFIS的导弹直/气复合控制系统能够快速精确地跟踪加速度指令.  相似文献   

17.
石旭东  蒋贵嘉  张宇  赵宏旭 《航空学报》2020,41(8):323647-323647
飞机空调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飞行过程中环境和工作参数变化较大,易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成为故障率较高的飞机系统之一。飞机空调系统故障主要发生在飞行过程中,在地面状态难以复现,因此基于联合仿真的飞机空调系统故障影响分析对飞机设计验证和地面维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飞机空调系统原理建立了冲压空气进气口模型、发动机压气机模型、压力调节与预冷组件模型、制冷组件模型;然后基于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模拟飞行过程中空调系统组件性能动态变化过程;最后对典型故障如预冷器泄漏、预冷器空气活门卡死、压力传感器冲击、冲压空气进气作动筒卡死等故障进行模拟,再现了飞行过程中空调系统故障情况,分析了空调组件性能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非正常情况下,民机座舱压力控制系统难以进行地面验证,为了解决该问题,从工程实际出发,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开展全飞行包线内系统性能仿真分析;同时,针对非正常情况(包括单空调组件故障、应急卸压、爆炸减压)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组件故障时对座舱压力影响较小;飞机应急卸压时满足适航要求;爆炸减压时卸压很快,不同破孔面积对应的减压时间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