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空制造技术》2012,(7):98-99
新专利加工技术Vortex旋风铣MachineDNA是Delcam开发的一项独特加工技术,它可自动设定最有效的摆线尺寸,优化点分布,自动进行圆弧/直线变换。MachineDNA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工机床的潜能。Vortex旋风加工技术是Delcam专门为硬质合金刀具开发的一种革命性加工策略,可最大限度发挥硬质合金刀具的效力,尤其适合于可使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22~27日,Delcam 携最新数字化先进技术在第13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英国展团内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与展商的目光.展柜内,摆放着Delcam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成果:工艺复杂的大蜘蛛、松鹤瓶、大力神杯、叶轮等别致的加工样件,代表着当前数字化制造技术的领先水平.其实早在2012年3月,Delcam推出的两项革命性加工技术就已悄然亮相深圳机械展,那时,无论是Delcam旋风铣Vortex,还是MachineDNA,多少都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一年过去了,这些让客户翘首以盼的新技术、新工艺具有哪些突破性的特点?面对中国航空航天业的高速发展,Delcam 会有哪些针对性的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Delcam(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汉祥先生.  相似文献   

3.
英国Delcam Plc(以下简称Delcam)公司2007年亚洲技术高峰会于2007年9月4~5日在日本第四大城市名古屋举行,来自亚太地区的Delcam合作伙伴、大客户和媒体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高峰会.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是Delcam公司,协办单位有HP(惠普)公司、Renishaw(雷尼绍)公司.  相似文献   

4.
2004年2月17日,英国Delcam公司同北京迪勒克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迪勒克斯公司作为Delcam公司在华北地区的“增值经销商”,独家销售Delcam公司的CAD/CAM软件产品之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新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Delcam 2012亚洲技术峰会"如约而至,来自亚洲十几个国家的Delcam用户、经销商和代表会聚在美丽的椰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在为期2天的技术峰会中,Delcam的高层、技术专家就Delcam各款软件的最新版本、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精彩的演讲,现场还就各款软件( PowerSHAPE、PowerMILL、PowerINSPECT、FeatureCAM等)进行了生动的演示.  相似文献   

6.
英国Delcam公司的Delcam Toolmaker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面向塑料模具制造的模具总装设计专家系统,可自动为复杂注塑模、吹塑模创建模具结构及抽芯机构。它和Delcam公司的混合建模系统Power SHAPEPro完全整合,可帮助用户设计出非标准部件和机构,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家用电器、医疗器材等行业,为客户提供强大而且智能的模具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7.
2014年9月24~25日,Delcam一年一度的亚洲技术峰会(ATS)在韩国庆州现代大酒店隆重召开,与会的百余名嘉宾及媒体分别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作为世界领先的CAD/CAM软件及技术服务供应商,Delcam为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医疗、包装和制鞋等众多领域用户提供最先进的CAD/CAM系列解决方案及服务。此次会议的召开也是继Delcam与Autodesk整合后的首次公开会议,因此备受业界人士瞩目。  相似文献   

8.
经理人online     
<正>Delcam让工业4.0落地,让机器拥有"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讨论与争论非常激烈,智能工厂、智慧加工等描述听上去非常美好,而如何让数控加工智能、让装备拥有智慧、让中国制造2025、工业4.0"落地",Delcam软件系统数控机床在机检测(Power INSPECT OMV)、自适应加工系统、模仿变形技术将在智能制造中发挥极大作用。在机检测让数控机床拥  相似文献   

9.
佳铁公司通过采用英国Delcam公司的ArtCAM软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日前,Delcam公司客户经理卢文涛先生前往佳铁公司,为其颁发了ArtCAM OEM经销商授权证书,并应相关工程师的要求,介绍了Art-CAM Pro9.0的新功能。(本刊记者翊舟)Delcam联手广东江门佳铁自动化有限公司!本刊记者@翊  相似文献   

10.
<正>Delcam作为世界领先的CAD/CAM软件供应商,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产品已在模具设计和加工、逆向工程、产品设计与加工、艺术设计与浮雕加工、质量检测与协同合作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日,本刊总编辑刘柱有幸采访到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机高、低压气机机匣多数T型叶片安装槽成组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和机匣复杂外壁型面组合和铣加工技术。这些高效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自动编程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对复杂型面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速加工技术不但能大大缩短零件的加工周期,从而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能提高加工精度.详细介绍了应用高速加工技术制造铝制U型夹头的关键技术和测试结果.硬质合金端铣刀和定期的软件分析能够预测最佳的加工参数以确保稳定的U型夹头铝制工件的切削.通过应用该项技术,在不损失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其加工运行时间比传统加工技术所需要的加工运行时间缩短了3-4倍.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先进设计解决方案 Delcam PowerSHAPE2013是一逆向/正向混合设计CAD系统,它集实体、曲面和三角形造型建模技术为一体,充分发挥三者混合设计的优势,同时采用直接建模技术,是概念设计、工业造型和加工建模的理想工具.全中文Windows用户界面,智能化光标技术,操作简便.系统还提供了先进化的模具设计模块和自动电极设计模块.Delcam PowerSHAPE已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造船、电子电器、模具、医疗、包装、玩具、制鞋、陶瓷、餐具及等行业. Delcam Toolmaker2013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面向模具制造的模具总装设计专家系统,覆盖了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设计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航空航天行业属于高精密制造领域,企业对于质量和精度等方面要求尤其严格.大型航空零件的数控加工技术在国内航空制造企业已广泛应用,以五轴、高速加工和在机检测为代表的Delcam数字化先进制造解决方案在2012年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相似文献   

15.
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是数控加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孪生的出现为传统数控加工的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增强数控加工的智能性,这一点还缺乏深入研究。从感知、理解、推理和服务4个层面详细论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数控加工智能化上的增强作用,并与传统加工过程进行对比,结合自主研发的GrapeSim数字孪生系统,说明数控加工智能化的技术实现路径。该系统已在中国商飞生产线上得到验证,进行了大量针对实际加工零件的测试工作,显示出了对加工智能化的提升效果和数字孪生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加工"技术--零件快速装夹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加工"是Delcam集团在近30年的加工和检测经验基础上推出的一个新的零件快速装夹的解决方案.通过"自适应加工"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机床操作人员在几分钟内快速准确地进行工件的重复装夹定位,将工件的加工余量与数控加工刀路对齐,而以往则需要几个小时,因而能为机械加工过程节省大量生产成本、缩短重复装夹时间、减少机器空闲时间、提高成品率,大大提升现有的生产力."自适应加工"解决方案是通过OMV和PS-Fixture 2个软件共同配合完成的.OMV是一个运行在加工机床上的可脱机编程、能自动检测具有自由曲面和几何特征的实体的在机检测解决方案;PS-Fixture是"自适应加工"技术的核心软件,通过计算得出零件当前位置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偏差量,从而相应调整机床坐标系,来实现一个离线或在线的软件精确装夹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未来刀具     
随着新型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尖端产品的日益精密化和集成化,研发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专用化的现代高效刀具,获得更好的加工性能和经济性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详细地介绍了在微机上开发的多轴加工软件的构成和功能。该软件主要包括四轴、五轴加工模块;整体叶轮加工模块;刀位轨迹检查与裁剪模块和多轴后置处理模块。该软件已在整体叶轮加工中逐步得到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速加工(HSM)具有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航空产品的数控加工中。但是使用高速加工技术,不仅要有适合高速加工的设备,选择适合进行高速加工的刀具,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合理的编程策略。任何编程策略的不合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数控编程一直是高速加工的重点和难点。以UG软件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了实现高速加工的数控编程的策略,并使用高速铣雕设备对生成的NG代码进行了加工,加工结果验证了NG代码是正确的、合理的。说明了采用合理的加工策略,使用UG软件可以实现高速加工的编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UG的多轴加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轴加工技术以及多轴编程中的关键参数——驱动方法、投影矢量、刀轴矢量,包括其定义、功能、作用及分类等;同时介绍了UG软件“可变轮廓铣”和“MILL MULTI BLADE”两个多轴加工策略,包括其功用、参数、设置技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