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3,(12):38-39
为缓解预算压力,欧空局空间科学委员会最近决定砍掉原定于2007年发射、旨在寻找行星的项目以及原定于2011年发射的贝皮·科伦布项目下的水星着陆器项目。但贝皮·科伦布项目下的两个水星轨道器(包括日本的一颗卫星)未受到影响。称为艾丁顿的行星搜索探测器需要约2亿欧元的预算,而水星着陆器则需2.5亿欧元。有关人员解释说,由于一些探测器发射推迟和仪器成本超支,欧空局的空间科学预算遇到了很大麻烦,取消上述两个项目是为了在预算上取得回旋的余地。委员会也曾考虑保留艾丁顿,而取消称为“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LISA)的项目,但最终经过平…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3月1 8日,在距地球1.45亿千米的深空,"信使"号探测器(MESSENGER)经过一系列的轨道制动,顺利进入水星轨道,成为人类航天史上首颗成功进入水星轨道的探测器。"MESSENGER"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含义的字头缩写词,它代表了水星表面(Mercury Surface)、太空环境(Space Environment)、地理化学(Geochemistry)和测量(Ranging)。"信使"号的科学任务是什么?水星给人们带来的疑问远远多过对它的认识。尽管早为人知,但是因为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从地球上看过去,偏离太阳视角最大的时候也只有28度,日光带来的干扰使得哈勃天文望远镜也很难对它直接进行观测,所以它是迄今为止人们了解最少的行星之一。直到1 965年,  相似文献   

3.
司马杭仁 《航天》2009,(2):40-43
2008年7月3日,美国发布了信使号2008年1月第1次飞掠水星所得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揭开了天文学界多个长期探索的谜题,为证明这颗行星上平坦的平原是由远古火山活动形成,并不是太空岩石撞击的产物的说法提供了证据。照片显示,水星部分平滑岩石中央有火山口,证明平滑岩石是由熔岩喷出造成。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29日,NASA公布信使号探测器(Messenger)10月6日第2次飞掠水星的观测结果,对水星表面此前未被观测面积的约30%进行了拍摄,共拍摄了1200多幅水星表面照片。激光高度计获得水星的地形测量数据,分光计也对水星大气层最外圈进行观测,并搜寻到钠、钙、镁和氢原子的踪迹,其中镁是首次发现。通过对比信使号2次飞掠所得的水星磁气圈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5.
思飞 《航天》2009,(9):51-53
6月2日,美国航宇局科学家发布消息说,根据信使号航天器两次飞掠水星所进行的探测,太阳风可能是水星大气层不断得到物质补充的重要原因。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信使号飞掠水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司马杭仁 《航天》2011,(5):44-48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8日8点45分,通过借助地球、金星和水星引力飞行6年半的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经过15分钟的近水星制动,以1.6千米/秒的速度进入水星轨道,成为世界第1颗水星探测卫星。它将对水星进行为期1年的科学考察,将揭示被太阳炙烤的水星为何具有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密度,以及在水星两极阴暗的环形山中是否有冰存在。这是30年来人类探测器首次对水星进行全面的环绕探测。  相似文献   

7.
司马杭仁 《航天》2009,(1):51-53
高温水星有水吗 水星是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的自转周期与它围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相一致,因此水星对太阳就像月球对地球一样,总是以一面朝向太阳。在这一面上,全年白昼无夜,同时由于水星上几乎没有大气,炽热的阳光直射裸露的水星表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0,(3):47-47
欧洲空间科学最高决策机构欧空局科学计划委员会已决定暂不就是否参与南日本牵头的一个红外太空望远镜项目做出决策.将与日本主管部门就日方有关想法做进一步磋商。在2月17-18日举行的会议上,该委员会批准了其下级机构空间科学顾问委员会提出的对3项空间科学任务方案进行18个月下一阶段论证的建议。但警告说,鉴于预算限制,这3项任务最终将只有1-2项能得以研制,  相似文献   

9.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0,(1):58-59
前不久“信使”号掠过水星时,拍下了这个绵亘160千米的“双环”盆地。之前人们曾在火星、金星等行星上捕捉到此特征,不过并不常见。水星上巨大的卡洛里盆地、Rembrandt盆地、以及神秘的Raditladi盆地也都拥有双环特征。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碎片在撞击行星表面形成第一个环形坑后,在中心涌出的火山熔岩和撞击碎片混融而成第二个环。  相似文献   

10.
摇光 《航天》2012,(8):50-53
太阳系的谜团——提丢斯的魔咒 1766年。德国数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们介绍“天文数字”——行星间的距离。在当时,人们已经测算出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位置关系,行星间的距离非常遥远,用千米来表示,简直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数字。然而凭借数学教师特有的敏感,提丢斯发现了一些蹊跷——倘若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0,那么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