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58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问题"的决议。随后,于1959年设立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特设委员会——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简称外空委)。此前的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研制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成功发射。此后,联合国外空委致  相似文献   

2.
<正>1引言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人类进入外空时代。国际社会对此欢欣鼓舞,也对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展开了实质性的探讨和研究。当时的外空活动主要是由国家来主导,联合国很自然地成为了调整外空活动最合适的舞台。1958年联合国就设立了临时机构处理外空活动问题,1年之后,将该临时机构进而改设为常设机构,也就是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为联合国外空委,该常设机构成为各国外空活动合作对话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江燕 《国际太空》1998,(5):13-15
有效利用静止轨道位置确保安全使用核动力源——记我国代表在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上的专题发言编者按: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技小组委员会,于1998年2月9日至20日在该委员会驻地维也纳召开了第35届会议。由国家科委、外交部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组...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外空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一直充满竞争和争议,各国期望利用外空优势保障本国安全。尽管国际社会已在1967年缔结了《外层空间条约》(简称《外空条约》),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确立了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的原则。但是,受困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和落后的科技,《外空条约》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随着科技的进步,空间技术向多样化发展。据统计,95%的空间技术同时具有军事和民事用途,  相似文献   

5.
<正>1基本情况2023年2月6日—2月17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简称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60届会议在维也纳召开。科技小组委员会设有16个实质性议题供与会国讨论,包括“一般性交换意见”“空间碎片”“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空间天气”“空间和全球健康”“卫星遥感”“黑暗和寂静天空”等。会议安排有6场边会穿插在每天两场正式工作会议期间,主题涉及“黑暗和寂静夜空: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六月份,我国派遣代表团第一次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出席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第二十四届会议。“外空委”是联合国大会下属的一个永久性委员会,成立于一九五九年。根据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正1外空旅客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外空旅客的产生及其概念从古至今,人类探索外空的想法一直未停止过。2001年4月30日,美国人丹尼斯·蒂托被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KA)送入"国际空间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外空旅客。自此,空间旅游的帷幕被拉开。在五大公约1制定和起草期间,科技水平低下,外空旅游对人们来说还是一种梦想,外空旅客并未产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03,(10):2-2
○世界空间周的由来1999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期间,与会国家考虑到,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新纪元,以及1967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为人类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因而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1999年12月,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以庆祝空间科技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以及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作出的贡献。○欢迎学校的参与教师可以利用世界空间周的活…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18年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指示五角大楼创建美国第六军种——独立天军,通过集中美国空军、海军和其他军事单位各自拥有的太空功能,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美军结构。美国这一举措体现其对外空实施统治的野心,引发各国对维护外空安全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自人类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以来,外层空间军事化现象长期存在,在客观上对外空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外空军事化问题愈发突出和严重。《外空条约》作为规范探索和利用外空活动的基石,其中的"和平利用外空原则"正面临着来自外空军事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为纪念1968年12月20日召开的联合国(UN)第一次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以下简称外空大会),联合国于2018年6月18-2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外空大会50周年纪念活动(UNISPACE+50),主要包括研讨会、高级别会议和展览。在中国外交部的组织协调下,中国航天代表团参加了上述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问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员会”或“外空委”,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永久性机构。该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最初只有24个成员国,后来逐步发展,从1981年起增加到现在的53个。我国也是在1981年正式参加该组织的。  相似文献   

12.
朱毅麟 《国际太空》2001,(11):19-22
空间碎片问题是近年来国际上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技小组委员会自 1 994年起 ,就一直将空间碎片列为每届年会的优先议题 ,并在 2 0 0 0年完成了《关于空间碎片的技术报告》,为联合国外空委法律小组委员会讨论与制订有关空间碎片的国际条约或公约 ,提供了技术准备。1 993年 ,美国航宇局 (NASA)、欧洲空间局 (ESA )、俄罗斯航空航天局(ROSAVIAKOSMOS)和日本等航天机构发起成立国际“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 (IADC)。中国国家航天局于 1 995年加入了该组织。该协调委员会成员除发起国和中…  相似文献   

13.
10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在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太空方面做出的巨大势力,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不矛盾。中国发展太空技术完全是出于和平目的,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太空军备竞赛。章启月表示,中国在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空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14.
<正>外空遗产保护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就此问题颁布国内法并将其作为《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的重要内容,相关措施过于侧重对外空遗产的保护,且未经国际社会充分磋商。海牙外空资源治理工作组、国际组织“为了全月球”(For All Moonkind)与海牙全球正义研究所(The Hague Institute of Global Justice)提出的倡议各有侧重,但一致关注外空遗产的认定方式、遗产名录或登记簿的编撰等先决问题。保护外空遗产可能与《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层空间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简称《外空条约》)产生冲突,缺乏一致的认定标准可能导致外空遗产的泛滥,侵蚀外空活动主体的权利。我国应利用既有平台积极推动制定外空遗产保护国际规则,避免过度损害外空探索和利用自由。  相似文献   

15.
正1海牙外空资源治理工作组情况概要2015年1月,海牙外空资源治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成立。截至2017年12月,它是唯一起草外空资源开发开采国际规则制定的国际平台,致力于实现以外空采矿为主的外空资源开发开采活动的国际法律确定性。工作组由来自各大洲的智库及高校等研究机构组成,包括荷兰莱顿大学航空航天法研究所和法学院、巴西天主教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印度尼  相似文献   

16.
<正>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于1989年6月5日至6月1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第32届会议。由外交部、国家科委和航空航天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代表团的成员中包括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一名空间技术专家。外空委的53个成员国中,有47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1967年生效、有120个国家批准或签署的联合国《外空条约》规定,外层空间(太空)只能用于和平目的,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利用太空,反对发展太空武器,主张太空非武器化。然而,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某些空间大国,一直在发展攻击卫星的外空武器,以图称霸太空,控制太空。一旦在太空发生攻击卫星的行动,天战的爆发将是不可避免的。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远在天外的卫星会成为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外空领域的科技革新,不乏资本雄厚、技术发达的国外私人实体将其商业发展战略瞄准外空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域。科技之革新必然伴随法律之革新,美国、卢森堡为保障其国内私人实体在外空领域获取的自然资源,随之出台了涉及"外空资源所有权归属"的法律,进一步将关于外空资源所有权的法律问题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基于此,针对外空资源所有权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法律解析,并提出立足于国情的法律建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稳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第三十三届会议于1990年6月4日至1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委员会各成员国及观察员和有关国际组织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议程主要包括维持外空用于和平目的的方式和方法;科技小组委员会报告;法律小组委员会报告;空间技术的附带利益问题等.此外,根据法律小组委员会的建议,还就核动力源原则草案进行了非正式磋商.现将参加会议的工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航天技术是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载人航天则是人亲自进入外空,进行开发和利用空间的活动。载人航天能有力地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造福,为本国的国民经济、科技教育、社会福利和国家安全服务。1载人航天任务的提出中国是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很早就拥有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发展航天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国家制订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