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对导弹发射点战术参数进行准确估计,需要根据预警卫星的探测信息对导弹进行定位。基于双星定位原理及导弹弹道特性,给出了从测量坐标系到地球固定坐标系的转换模型、发射点时刻以及发射点位置估计模型,并利用仿真工具STK,结合美国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对发射点战术参数的估计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说明STSS与传统预警卫星相比,具有更好的探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2.
预警卫星对导弹主动段的探测功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警卫星对导弹的早期预警是反导防御系统有效作战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反导防御系统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卫星预警探测功能仿真原理,结合导弹飞行仿真与卫星红外探测仿真,确定了导弹与预警卫星间的几何交互关系,并建立了预警卫星对导弹主动段的红外探测仿真模型.针对两种不同的突防弹道与预警卫星,对预警卫星探测概率及预警时间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预警卫星对主动段导弹的探测概率与预警时间,能满足导弹与预警卫星作战效能评估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星载探测雷达,可以高分辨率地测量海面洋流(含地转流)。探测雷达的同侧ATI SAR分别对海面区域做前后斜侧视观测,以获得2个洋流径向速度;由斜侧视产生的XTI用于测量海面高程,从而测量地转流。文中给出了探测雷达测量洋流的原理,对探测雷达的系统参数进行了初步设计,并指出了探测雷达的关键技术。该探测雷达技术是海洋环境探测领域及雷达系统设计领域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4.
干涉测量技术是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获取导航数据观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阐述连线干涉测量原理,详细推导干涉测量信号处理算法,用于准确提取反映航天器测角信息的时延观测量。分析信号处理数学模型,通过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由于连线干涉测量具有严格的时间同步特性,同时消除了传播介质公共误差对信号的影响,通过搭建连线干涉测量实验系统实际采集地球同步卫星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成功获取了清晰的干涉条纹,得到高精度的时延观测量信息,从而验证了连线干涉测量信号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HG-252红外光学测量系统是一种小型车载式导弹靶场测量设备。它可以自动或手动跟踪飞行中的导弹,实时采集测角数据,利用通信系统进行无线数据传输。使用专门的软件可以计算出导弹的弹道和弹着点及脱靶量。 本文介绍了该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还介绍了弹道测量和脱靶量测量原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高灵敏度探测问题,对频率分集抗角闪烁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集雷达的高灵敏度目标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高分辨信号的相关性提高检测信噪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空间非合作目标的高灵敏度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该系统根据手动测量原理,将传统的微波测量线及相关的微波测量系统在Labview 7环境中进行仿真.利用它可实现多种微波参数的仿真测量,并具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价格低廉等特点,为微波实验教学及实际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该系统根据手动测量原理,将传统的微波测量线及相关的微波测量系统在Labview7环境中进行仿真。利用它可实现多种微波参数的仿真测量,并具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价格低廉等特点,为微波实验教学及实际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FPGA用游标法实现的时间间隔测定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时间间隔的测量原理和游标法的测时原理,针对一种基于FPGA的高精度测时系统,描述其硬件实现。该系统利用粗测与细测相结合来测量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其测时分辨率可达到1ns。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耗小及实现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类小卫星及安装有特殊载荷的科学试验类小卫星对总装精度检测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经纬仪测量系统受测量原理所限,只能实现方位角测量;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只能实现点位及形面测量。为了适应后续型号任务的综合精度检测需求,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公共点转换原理的综合精度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实现经纬仪测量系统与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的坐标系转换和统一,完成点位坐标系和立方镜坐标系之间关系的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一种通用的设备转动惯量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航天领域的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经常需要获取某些参试设备的转动惯量以进行姿控系统设计.通常这些设备的形状不规则并且内部质量分布不均,仅采用基于外部形状的三维建模方法难以获得较为精确的转动惯量.本文以某项目地面气浮仿真试验中参试设备转动惯量的测量为应用背景,在GJB361A-97关于三线悬吊法测转子转动惯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不规则设备的转动惯量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单的测量步骤对形状不规则、质心不确定、质量分配不均、内部构造复杂等参试设备的转动惯量加以精确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测转动惯量完全能够满足姿控系统设计的相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激光雷达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作为交会对接全过程测量敏感器的复合式激光雷达。所谓复合式就是把激光雷达与光学成象敏感器有机结合起来,远、中距离由激光雷达承担测量任务,近距离测量由CCD光学成像系统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乔耀莹  乔梁 《上海航天》2010,27(6):35-37,56
为充分利用探测设备可测得的到达时间、到达方向和多普勒频率等空域、时域与频域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数据融合优化滤波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更好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定位算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型号发动机进行的地面模拟热真空环境试验要求,建立了热真空环境模拟系统,在分析热流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应用一套辐射式热流测量系统对试验时发动机周围的热流进行测量.着重介绍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热流测量传感器的标定方法.通过热辐射装置热流分布的计算和实际测量结果对比,验证了热流测量系统获取数据真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国际上通用的以地平边缘的红外辐射信号作为卫星天线系统基准信号所存在的问题,应用控制理论和数字计算原理,提出了地平信号“取中”的自适应处理方法。依据这一方法,在我国通信试验卫星控制系统设计中,设计了地平信号自适应观测处理器,给出稳定的“地中”信号,作为自旋卫星天线消旋系统的基准信号。通过误差分析以及地面模拟试验和几次飞行试验充分证明,本文所提出的红外地平信号“取中”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此方案优于国际通用的红外地平“边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数字相控阵设备使用了高速AD、FPGA等大量数字器件,每次设备上电重启后,数字器件频率参考时钟的初始相位存在随机性,由此带来的时延抖动导致设备距离零值发生变化。在工程应用中,一般会在每次设备上电重启后实施一次系统校零,以确保测距零值的正确性,但这一处理无疑增加了系统工作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通过添加前导脉冲控制实现固定传输时延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后无需每次上电重复实施系统校零,简化了设备使用模式。仿真测试结果和工程实践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分布式联合守时系统建立需求,设计了远程时间比对系统,包含卫星共视、卫星双向和光纤双向三种时间比对手段,系统内使用的国产化设备比对精度与进口设备相当,实现了实验室间多手段、高精度钟差测量。使用移动校准站完成了时间比对设备相对零值校准,在相距50 km的实验室间开展长达20天的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比对手段测量得到两地钟差均值相差小于1 ns,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相近,均可以准确测量得到两地钟差。  相似文献   

18.
光谱分析技术在大气污染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从吸收光谱的测量原理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气体检测装置实验方案,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甲醇和三氯乙烯样品进行测量,并根据3标准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系统对甲醇和三氯乙烯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ppmv量级。  相似文献   

19.
纤维铺放设备机械手臂末端运动轨迹的后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忠喜  富宏亚  韩振宇 《宇航学报》2008,29(6):2023-2029
在已知被铺放芯模和芯模铺放纤维轨迹的基础上,对数控铺放设备的后置处理算法 进行了研究。通过铺放设备运动过程的分析,将这种冗余度机器人的七个关节分两个部分处 理:主轴关节部分和机械手臂部分。运用机器人学相关原理建立杆件坐标系,通过机器人运 动学的正解和逆解,得到了机械手臂六关节变量的解。提出利用投影向量法判断铺放螺旋轨 迹方向。同时为了实现铺放过程的运动仿真,系统阐述了铺放轨迹的前期处理方法。分析了 铺放头角度参数和位置参数的关系及铺放头角度参数的合理范围。最后通过铺放运动过程仿 真,证明了所提出的后置处理算法和轨迹数据前期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洋卫星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船载通信系统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基于微电子系统的惯性测量单元主要用于测量船体姿态信息,实现姿态反馈与控制补偿,是船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核心器件。实际应用中通过卡尔曼滤波处理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姿态信息并不完善,经过分析惯性测量单元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干扰性的有害加速度。分析了有害加速度的产生原因和对测量姿态的影响并提出姿态信息的优化方法。通过此优化方法可提升惯性测量单元的测量精度,增强船载通信系统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