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苡婷 《大飞机》2021,(4):72-73
作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的核心主承力部件,高温合金叶片需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腐蚀、抗疲劳和抗冲击的优良性能,因为其形状复杂、质量要求高、制造难度极大,因而也被称为制造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长久以来,该项技术一直由发达国家垄断,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着手研发,但进步缓慢.近年来,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国家"两机"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和中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支持下,终于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打造出了"中国产"飞机发动机双层壁超冷单晶叶片,达到了发达国家同等技术水平,完成了"并跑"的目标.日前《大飞机》杂志特约记者采访了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忠鸣教授.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叶片CAD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复杂,投资巨大,周期长。各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在突破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同时,广泛采用CAD技术,大力推进产品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太行"发动机的成功定型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历史上的三大跨越,其总设计师张恩和则被誉为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铸心人"。在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的型号研制中,张总亲历了我国航空发动机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我国航空动力研制所面临的困难和未来发展方向有着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加速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前言二十世纪,是航空飞速发展的时代,而航空发动机则是推动航空事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却进展迟缓.3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就指出:我们的飞机得了"心脏病”.这种状况仍然延续至今.航空动力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军航空装备的更新换代,已成为航空武器平台发展的"瓶颈”技术.因此,根治飞机"心脏病”,加速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飞行演示验证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发动机控制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本文针对首次进行的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验证试飞,简述了试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试验结果及分析给出了试飞结论。最后,本文还对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和要解决的技术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要治愈我国航空工业的"心脏病",需要突破很多关键技术,而气动热力学正是其中的核心学科。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唯一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实验室,实验室主任陶智教授讲述了实验室成立15年以来,以基础研究为引导,带动发动机关键技术突破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罗-罗公司曾经只是单纯的原设备制造商(OEM),生产航空发动机并为其产品提供技术支持.10年来,罗-罗公司不断地扩展服务范围,以提升航空公司的价值.2005年,罗-罗公司的总销售额为65亿英镑,其中3 5亿英镑来自售后服务.现在,罗-罗公司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多数业务都是通过"全面维护"(Total Care)协议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佳力 《国际航空》2003,(1):48-49
航空发动机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品.其研制属于技术高、风险大、周期长和投资多的工程,要研制出可以投入使用的航空发动机,特别是军用航空发动机,没有坚实的技术和经济基础是不可能的.目前,世界上真正能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  相似文献   

9.
<正>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是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实现对航空发动机整机、部件或系统等的高精度、高保真多学科耦合数值模拟,是助推航空发动机从"传统设计"到"预测设计"研发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可分为零维、一维、准三维和全三维四种。其中,全三维仿真能反映三维流动细节,是航空发动机设计的发展方向,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各个部件均建立起了三维设计体系,但对发动机整机性能方面的模拟尚不完善,在发动机全流道内开展设计点和非设计点全三维仿真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0.
钛合金热成形设备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近10种钛合金薄壁件的热成形、热拉伸及热校形的试验,着重介绍南方公司在该项技术所取得的关键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