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复合制导中的优化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群  曾颖超 《飞行力学》1995,13(2):84-89
研究了飞行器精密制导方式之一复合制导律优化问题,首先给出了采用串联式复合制导飞行器的几咱中、末优化制导律,利用文中所述改进的最速下降优化方法,选择了中制导采用最佳预测制导律,末制导制采用改进的比例导引律的比例系数K的最优值,最后结合实便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2.
韦常柱  琚啸哲  徐大富  吴荣  崔乃刚 《航空学报》2019,40(7):322782-322782
针对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返回全程非线性、高动态、强扰动、多约束条件下的精确着陆问题,开展适应各飞行段任务特性和需求的返回全程制导控制方法研究。首先分析返回全剖面各飞行段的特点及对制导控制的需求,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经典制导控制方法给出可行的返回全程制导控制方案,并针对其不足分别设计修航段基于剩余时间估计和几何关系目标点自适应更新的双层迭代制导、返回末段多约束自适应制导和返回全程自抗扰控制器,构建了自适应强抗扰新型返回全程制导控制方案;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通过对比分析经典制导控制方案和新型制导控制方案在小偏差/扰动和大偏差/扰动两种条件下的飞行状态,验证了新型制导控制方案下更高的着陆精度、更强的适应性和抗扰性。  相似文献   

3.
主动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的火控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是当今战斗飞机最重要的空战武器。一般均采用复合制导模式;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可以远距拦射,也可以近距格斗。主动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具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和优点。本文讨论主动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的火控攻击算法,内容包括:攻击瞄准向量方程及其求解,主动末制导段起始点目标位置角验算等。  相似文献   

4.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出现和应用,为传统防空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反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吸气式飞行器巡航段空基拦截方案,并设计了基于末角约束比例导引法的中制导律和空基拦截弹复合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末角约束比例导引法能充分利用拦截弹中制导段过载承受能力,有效地加快了拦截弹达到期望末视线角的速度,改善了中末交班性能;所设计的拦截方案能够对典型机动目标实施有效拦截。  相似文献   

5.
一种利于交班的舰空导弹最优中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舰空导弹超视距拦截低空飞行目标问题,在复合制导的中制导段,建立了导弹拦截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依据制导平台无线电指令修正信息,考虑舰空导弹拦截低空目标时的飞行速度特性,给出了预测遭遇点的实时解算模型,并确定了利于中末制导交班的中制导终端约束条件。基于拦截预测遭遇点,引入伪控制量的概念,应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拦截预测遭遇点的利于制导交班的最优中制导律,仿真结果验证了预测遭遇点实时解算模型和最优中制导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远程空空导弹弹载数据链战技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远程复合制导空空导弹中制导过程中弹载数据链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中制导过程中的导弹运动模型、目标机动模型、导弹中制导导引律模型以及中末交接班模型。采用了不同的更新频率对中制导过程进行了仿真,从而得出弹载数据链允许的最低更新频率。  相似文献   

7.
林海 《飞行力学》2002,20(2):39-42
研究末制导加速飞行段推力突变对图像制导导弹跟踪和制导的影响,分析了推力变化时射手滞后对导引头输出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生成的虚拟战场,在不同捕获距离条件下,通过将射手作为实物进行跟踪与制导的半实物仿真,获得因推力突变引起的跟踪误差和比例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控制末制导加速飞行段推力突变的大小,可以保证跟踪稳定和弹道收敛,并使导弹的机动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主动寻的末制导的截获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赤飙  毛士艺 《航空学报》1997,18(4):473-476
研究了雷达指令修正惯导中制导加主动寻的末制导的复合制导体制下,雷达定位误差造成的导引头天线指向角误差和多普勒定频误差的统计特性,计算了末制导的截获概率,明确了不同因素对截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优化反导拦截弹的越肩发射制导律,实现了对尾追目标的拦截,采用伪谱法和滑膜变结构理论设计了全弹道复合制导规律。利用Radau伪谱法求解以转弯时间最优为指标泛函的最佳转弯规律,通过曲线拟合给出了初制导转弯段的过载指令。选择零控脱靶量作为滑动模态对末制导律进行设计;利用这两种制导律的加速度指令构造了交接班导引律实现弹道的平滑。最后,对载机越肩发射反导拦截弹拦截来袭导弹的反导场景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制导律能够完成反导拦截任务。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对弹道导弹线性制导方案的改进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制导方程和制导方程中各参数的具体算法,并分析了改进方法对提高导弹射击精度的增益。该制导方案保留了一般型线性制导方案可靠、简单的优点.基本消除了一般型线性制导方案的制导方法误差。  相似文献   

11.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 has great military and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s: high velocity, long range, quick respons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sonic vehicle and its 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onic vehicles around the world are summarized, and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and mission profile of typical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 are given.Secondly, the control dif...  相似文献   

12.
王继平  王明海 《飞行力学》2005,23(4):49-51,55
导弹闭路制导的导引是基于"燃料最省"意义下的最优导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过程只是准最优的.提出了一种更优化的导引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实际推力方向与理想最优推力方向一致,使导弹的实际速度达到需要速度.该方法不但可以使实际应用过程最优化,而且适用于各种实际需求指标的导引控制.  相似文献   

13.
配置压电自感作动器复合层板的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有亮  武哲 《航空学报》2000,21(3):247-250
采用一阶剪应变理论,对具有自感作动器的复合层板进行有限元分析,为避免自由度数太大,采用按结构模态展开的方法,给出以模态坐标为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流为输出的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考虑振动系统的外激励干扰衰减 LQG,H 控制问题。对具有四对压电薄膜的层板结构进行了数值仿真,绘制出LQG控制下和 H 控制下闭环系统控制对象的奇异值曲线,还给出持续外力作用下速度响应曲线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制导火箭落点速度的约束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锥形运动控制导弹飞行速度的导引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了满足速度约束的虚拟目标理想运动轨迹,将导弹减速控制问题转化为对虚拟目标的追踪导引问题,通过建立制导火箭与虚拟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分析了弹目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关系,推导了具有速度控制的导引律一般形式,并采用动态逆控制理论设计了锥形运动控制指令和导引参数。通过数字仿真对比了不同落角约束条件下导弹锥形运动的速度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导引律能够满足制导火箭速度约束要求,且制导精度高、控制效果好,为导弹锥形运动速度控制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轨道拦截问题的一种精确初制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轨道拦截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增益制导和状态转移矩阵的精确初制导方法。该初制导方法能补偿制导方法误差和轨道摄动对拦截脱靶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精确初制导方法合理、有效,能在增加较小燃料消耗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轨道拦截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进的最优制导律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速再入飞行器通常具有末制导系统,为保证末制导系统的正常工作,制导律的设计不但要保证末端制导精度,还要使飞行器以一定的速度到目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制导律设计方法,得到了可以保证末端速度方向的制导律,速度大小控制通常靠理想速度曲线来保证,按一定的规则将最优制导律与理想速度曲线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满足全部要求的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的最优制导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The rendezvous and formation problem is a significant part for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autonomous aerial refueling(AAR) techniqu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phases: the long-range guidance phase and the formation phase. In this paper, an iterative computation guidance law(ICGL) is proposed to compute a series of state variables to get the solution of a control variable for a UAV conducting rendezvous with a tanker in AAR.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make the control variable converge to zero when the tanker and the UAV receiver come to a formation flight eventually. For the long-range guidance phase, the ICGL divides it into two sub-phases: the correction sub-phase and the guidance sub-phase. The two sub-phases share the same iterative process. As for the formation phase, a velocity coordinate system is created by which control accelerations are designed to make the speed of the UAV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tank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ICGL is effective and robust against wind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18.
安泽  熊芬芬  梁卓楠 《航空学报》2020,41(5):323606-323606
凸优化由于求解效率高在飞行器轨迹规划和制导中得到广泛研究应用。但是,由于火箭垂直返回制导需要考虑气动力带来的非线性,现有的凸优化求解方法或简单地采取逐次线性化近似凸化最优控制问题,经常出现收敛性问题;或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系列凸化剪裁,虽然改善了收敛性,但不同模型的凸化剪裁方法差别很大,通用性较差。为此,将偏置比例导引与凸优化相结合,用以求解存在落角、落速和推力范围约束的火箭垂直返回定点软着陆制导问题。提出的制导方法将该制导问题分解为法向满足落角与落点约束的偏置比例导引,以及切向满足速度与推力约束的凸优化和滚动时域控制制导。在切向制导中,提出利用三次多项式近似飞行轨迹以方便凸优化求解,并建立剩余飞行时间的估算方法以提供给比例导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导方法能有效满足各种约束,实现火箭精确着陆。与现有的直接采取逐次线性化近似的凸优化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由于将制导进行切向和法向分解,大为简化了凸优化模型,显著提高了求解效率和收敛性。此外,提出的方法无需复杂繁琐的凸化处理,对于一般的推力可控且对末速存在约束的固定终端位置的制导问题皆适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4):1299-1310
In order to achieve accurate interception of high-speed maneuvering targe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lative Line-of-Sight (LOS) velocity based finite-time three-dimensional guidance law design framework,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fixed-time convergence disturbance observer in this framework. Firstly, a simple Lyapunov function is provided to show that the coupled terms in the relative kinematics can be ignored in the proposed guidance law design framework. Secondly, the realizations of several classical guidance laws are analyzed with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ncluding TPN guidance law, finite-time Input-to-State Stability (ISS) guidance law, and sliding mode guidance law. Thirdly, fixed-time convergence disturbance observers are introduced to design the composite finite-time 3D guidance law, and Lyapunov method is employed to show the stability of the guidance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different scenario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generalized guidance law performs high interception accuracy.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大气层内拦截弹微分对策制导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延芳  齐乃明  夏齐  阳勇 《航空学报》2011,32(7):1171-1179
针对新型战术弹道导弹(TBM)和智能巡航导弹等具有高机动性的拦截目标,应用控制受限的非线性对策模型,提出非线性微分对策制导律,并分析了零脱靶量拦截所容许的初始航向误差.目标和拦截弹间的相对运动是非线性的,采用传统线性化模型建立的拦截制导律会因为线性化而带来误差.提出的制导律是在保持拦截弹和目标的非线性运动学关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