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约束阻尼层结构是一类利用阻尼层的剪切效应达到减振目的的结构。基于这一原理,本文分析了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引入的位移模式中,考虑了附加部分对原结构运动的相对性和阻尼层的横向剪切效应,据此推导了约束阻尼层板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最后分析了简支矩形板的固有振动,讨论其振动特点。  相似文献   

2.
约束阻尼尼板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束阻尼层结构是一类利用阻尼层的剪切效应达到减振目的结构。基于这一原理,本文分析了约束阻尼层板的振动,引入的位移模式中,考虑了附加部分对原结构运动的相对性和阻尼层的横向剪切效应,据此推导了约束阻尼层板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最后分析了简支矩形板的固有振动,讨论其振动特点。  相似文献   

3.
卫星过渡支架附加约束阻尼层减振效果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号卫星过渡支架、卫星支架及卫星在进行轴向方向振动试验时,在一阶共振频率33.67Hz时,经过卫星过渡支架加速度响应放大4.24倍,从而导致提供给卫星的界面振动条件过高。为了降低星箭界面振动量级,对卫星过渡支架采用增加约束阻尼层的方法进行减振。通过试验的方法对附加约束阻尼层减振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量级增加约束阻尼层减振效果越明显,在0.15g输入条件下,星箭界面加速度响应减少15.1%~16.1%。对于过渡支架本身,应变响应减振效果比加速度响应减振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各向异性设计引入层合阻尼结构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的阻尼特性及其控制机理,从而验证了建立约束阻尼层合结构各向异性优化设计新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高阻尼铁的机械性能和阻尼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阻尼铸铁的机械性能高于相同碳当量的灰口铸铁,其中,抗拉强度提高40-120MPa,有的提高150MPa,硬度提高20-60HBS;高阻尼铸铁的阻尼性能随碳当量的增加而提高,其阻尼性能高于相同碳当量的灰口铸铁,约为灰铸铁的2-3倍。另外,高阻尼铸铁的阻尼性能有温度有关,一般室温的阻尼性能高于高温(120℃)时的阻尼性能,从室温到高温,其阻尼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一类约束阻尼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构系统的劝控制是改善航天器动态特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利用约束阻尼结构进行了振动抑制的基本方法,讨论了约束阻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和有限元模型,作为应用实例,本文将约束阻尼结构应用于某大型航天结构,对比附经前后结构的试验莫大记结果,作为一种被动振动控制方法,对航天结构抑制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变密度方法约束阻尼层动力学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约束阻尼层结构动力学性能,针对约束阻尼板结构的约束阻尼层布局优化问题,采用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以体积为约束函数、模态阻尼比为目标函数,研究了约束阻尼层的模态阻尼比的灵敏度,并对灵敏度的再分配进行滤波;引入MAC矩阵,对优化的模态振型进行跟踪,以保证对固定阶的模态进行优化.结果给出了约束阻尼层动力学性能的变密度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基于变密度方法约束阻尼层结构的最优拓扑构形,并与渐进法优化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用于阻尼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开口薄壁杆约束扭转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微分方程并求得其通解,给出主振函数的表达式及常见支承条件下杆的频率方程,用广义函数讨论杆在不同形式载荷作用下的强迫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9.
层合顺序对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各向异性设计引入层合阻尼薄板中,主要对几组阻尼层交替层合与集中阻尼芯层层合的各向异性阻尼结构的内耗和刚度的温频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各向异性层合阻尼结构理论和轻量化高阻尼设计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0-70℃)和频率(1~200Hz)范围内。交替层合度影响不一定,结构的内耗和刚度的温度特性均优于集中阻尼芯层结构;而频率对结构内耗和刚与具体结构参数和结构总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黏弹性阻尼层为黏弹性复合材料带来了良好的阻尼性能,但也降低了整个复合结构的强度,两者必须兼具方能满足实际需要。本研究运用高阶位移模式建立损耗因子和强度的计算模型,对黏弹性复合材料结构分别进行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能够运用于黏弹性复合材料结构的阻尼和强度性能优化中,且多目标优化可以综合考量评价复合结构的阻尼和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主被动一体化振动控制复合结构的一般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动与被动构件优化配置问题的模型,推导了闭环控制下结构模态阻尼比的求解公式,并以此为目标函数,实现了用模拟退火搜索算法求解主动、被动构件位置优化问题的过程。通过一个空间桁架算例,实现了多个粘弹性阻尼构件与层积式压电推构件杆的位置优化配置,分析讨论了被动阻尼控制对主动构件位置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时间延迟是实时振动控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主被动控制组合式桁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延迟对实时控制的影响,论述了延迟时间的测定,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延迟补偿方法。通过一个平面桁架算例验证了该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定量分析了相位滞后与控制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配重改善平尾颤振特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飞机平尾颤振速度偏低的实际问题,详细探讨了利用配重提高颤振速度的方案。分析方法及所得结果将有助于改善平尾的颤振特性,从而提高颤振速度。  相似文献   

14.
于海昌 《强度与环境》1993,(2):50-56,30
本文主要讨论运载器模态试验对支承系统的要求,油气支承系统的分析模型,此外文中给有系统功能试验结果和应用实例.最后,对大型运载器模态试验支承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基本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构非比例阻尼矩阵的建模和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尼是结构动力学分析的重要参数,对阻尼矩阵的估计一直是动力学建模的难点。通常的做法是假设结构中的阻尼满足某种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识别。本文针对目前工程上普遍接受的非比例阻尼模型——Liang模型,在粘性阻尼振动系统的实空间解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类似于矩阵Kronecker积和列展开的方法,建立了非比例阻尼矩阵的识别方法及在实验模态不完备情况下的数值迭代算法。文中算例表明了本文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主动控制是增强结构设计鲁棒性、提高结构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在空间桁架结构内部配置的压电主动构件作为控制执行元件,进行了结构的主动阻尼控制实验,获得了较好的阻尼控制效果.首先设计了一种用于桁架结构控制中的压电堆式主动构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然后采用直接速度反馈控制策略,实现了结构的主动阻尼控制。文中还引入模态耗散能因子的概念,讨论了主动构件的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实验比较了空间桁架结构开环和闭环时的振动响应,说明了文中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随机振动控制与随机激振模态分析实验中,频响函数测试是控制及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介绍一种基于随机化噪声对消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实现的新的系统频响函数温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构型”摆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进雄 《强度与环境》1998,(2):62-64,F003
论述了“结构型”摆振现象及其特点,研究了轮胎特性参数和起落架结构参数对“结构型”摆振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对于处理某些“结构型”摆振比较突出的摆振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CPU的通用微机冲击振控制技术的独到之处在于,冲击驱动信息的生成、修正以及冲击响应信号的采样、分析等操作均由微机软件进行控制。主要介绍实现该技术的软件设计原理,并给出相应控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