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采用Brown提出的悬臂弯曲法对D6AC钢的应力腐蚀性能所作的研究工作。用悬臂弯曲预裂纹试样对两种回火温度处理的D6AC钢在蒸馏水中的K_1scc和da/dt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D6AC钢在蒸馏水中具有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而且应力腐蚀开裂是沿晶的。对于高温回火使用的D6AC钢,选用550℃回火有利于提高其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前言 D6AC与406钢都是低合金超高强度钢。D6AC钢是美国的一个应用历史较长的成熟的钢种,采用真空熔炼、淬火后高温回火的D6AC钢,已成功地用于制造“北极星”、“民兵Ⅱ”、“大力神Ⅲ”以及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我国仿制的D6AC钢系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加电渣重熔,淬火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5mmD6AC钢薄板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6AC钢经880±10℃淬火,550±10℃回火,可以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并未发现回火脆性。对有焊缝的零件,应当预先进行正火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 D6AC 钢助推器壳体的试制工艺,对该钢的冶炼方法与其性能的关系、强力旋压工艺、锻造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和机加工工艺等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D6AC 钢可以满足该助推器壳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材料应用方面的资料发现,用含高硅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制造的壳体容易发生低应力爆炸事敌,这主要是由于该钢种先天性的缺陷所致,即该钢种采用低温回火制度,壳体容易产生氢脆;钢中的硫、磷得不到严格控制,焊接时容易产生热裂纹等。而D6AC钢系低硅高温回火钢,正好可以弥补前者之不足.因此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 D6AC 钢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曲线中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曲线分离的特点,研究了 D6AC 钢的奥氏体湾均热淬火工艺及其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6AC 钢采用奥氏体湾均热淬火工艺后,不仅具有常规淬火后的组织和相同的机械性能,而且还能减少钢的热处理残余应力和变形,提高钢的断裂韧性和抗应力腐蚀能力,并成功地应用于φ286壳体模拟件的热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固体发动机壳体选材更加合理,作者对国内外固体发动机壳体材料的研制和应用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地分析研究。结果认为,D6AC 钢是我国现有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中综合性能好、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固体发动机壳体材料。  相似文献   

8.
新型二次硬化高Co──Ni超高强度钢强韧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23NiCo的显微组织及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430℃回火,马氏体分解形成大量的渗碳体,粗大渗碳体粒子分布在板条边界,合金的韧性最差。440~455℃回火,位错上有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共格区,合金的强度最高。482℃回火,片状渗碳体含量减少以及在板条边界形成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合金的韧性迅速增加。高温回火,M2C粗化失去与基体的共格关系,钢的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30CrNi2MoVA钢是一种利用钼钒碳化物强化的低合金结构钢。钢的化学成分和供应状态的机械性能见YB6-71和YB476-64。该钢适于制造截面厚度不大在高温回火后使用的零件,也常用于制造截面厚度小于50毫米的高强度构件。因此,在航空工业生产中已被采用。 该钢在我厂生产的某型挂弹钩产品部件中被采用,如弹射止动器壳体、燃烧室壳体,它们的性能要求和热处理工艺见表1。  相似文献   

10.
选用 D6AC 钢设计制作助推器壳体。设计中不采用传统的强度设计理论,而是以断裂安全设计理论为基础,兼顾强度的原则来合理地选取σ_b、σ_s、K_(?)、K_(?)/σ_s 和厚度。经动、静加载的低温试验、脉冲载荷试验、低温和常温液压破坏试验,以及高温快速拉伸、应力腐蚀性能、环境、贮存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壳体性能全部达到了要求的指标,无一例低应力破坏事故。这说明了选材、设计和工艺是合理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28钢和406钢的化学成分对其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同条件下感应电炉熔炼、电渣重熔,经锻造和退火,930℃加热、油中淬火,不同温度回火2小时后空气冷却,测定拉伸性能、梅氏冲击韧性、三点弯曲 K_(1c) 值和WOL 试样在3.5%Nacl 水溶液的 K_(1scc)值,比较了含碳量为0.27、0.31%的 Cr3SiNiMoWV系钢(28钢系列)和0.32%C 的 SiMnCrMoV 系钢(降碳406钢)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对超高强度钢在回火马氏体状态下的强韧性和抗延迟断裂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相同碳含量条件下 Cr3SiNiMoWV 系钢具有比 SiMnCrMoV 系钢更高的冲击韧性;当碳含量稍高时,在550℃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韧结合和耐延迟断裂的性能。降碳406钢在低温回火后的各项性能并不逊色。  相似文献   

12.
研究超硬不锈钢9Cr13Ni6Co5Be回火组织特征和性能特点.结果表明,9Cr13Ni6Co5Be钢在470℃回火析出金属间化合物Be2Fe,导致材料在室温具有高于HRC66的硬度.分析强化相析出规律,确定Be2Fe与马氏体基体的位向关系为((-1)10)M//((-2)10)Be2Fe,[112]M//[241]Be2Fe.该钢具有良好的高温硬度,300℃硬度HRC>64,500℃硬度HRC>58.  相似文献   

13.
钟平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14-16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Co-Ni超高强度钢AerMet100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430℃回火,板条边界存在的粗大渗碳体使钢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出现最低值.455℃回火导致硬化峰,主要是位错上有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共格区所致.482℃回火,片状渗碳体减少及板条边界形成的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钢的韧性迅速增加.高温回火,M2C粗化并失去与基体的共格关系,钢强度下降.采用大型真空炉试制的大规格AerMet100棒材,各项指标满足标准要求,主要力学性能σb 为2000MPa,KIC为110MPam.  相似文献   

14.
D6AC钢奥氏体湾分级淬火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D6AC钢奥氏体湾分级淬火优化工艺对力学性能。断裂韧性、显微组织、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奥氏体湾分级淬火工艺为900℃/30min→530℃/30min油冷,530℃回火2h。此工艺可保证材料常规力学性能,提高断裂韧,降低淬火应力,减少了壳体变形,解决了D6AC钢用常规淬火变形超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 D6AC 钢和406A 超高强度钢的焊接冷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时,D6AC 钢焊接接头的σ_(Gr)为8kg/mm~2。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σ_(Gr) 也相应增加。采用150—200℃预热,σ_(Cr)为30kg/mm~2,有利于避免接头冷裂;室温时,406A 钢焊接接头的σ_c~r 为6kg/mm~2,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σ_c~r 则增加很少,对避免冷裂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超高强度钢(11.73Ni-13.85Co-3.13Cr)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30℃回火,马氏体分解形成大量的渗碳体,合金的韧性最差。455℃回火合金的强度达到最高值的组织因素是位错上有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共格区。482℃回火韧性迅速增加是由于组织中缺少粗大的渗碳体粒子以及在板条边界形成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高温回火强度下降,是因为M_2C粗化失去与基体的共格关系。  相似文献   

17.
焊接接头冷裂纹是超高强钢应用中的关键。解决冷裂纹的途径是:1,提高焊缝性能,特别是断裂韧性和抗应力腐蚀性能;2,控制扩散氢含量;3,减小拘束应力。我们研制了 D6AC 钢焊接用高韧性焊丝,焊接接头的强度(σ_b),断裂韧性(K_(IC)),及焊缝的抗应力腐蚀性 (K_(ISCC)) 与基体相等,故又名“三等”焊丝。在此基础上配合控制其他工艺条件,解决了 D6AC 钢的焊接冷裂纹问题。300毫米模拟件试验成功,证明了“三等”焊丝的应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两次重复淬火对镀锌高强度螺栓用30CrMnSiA钢抗氢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油淬和500℃回火之间增加一次A_(c3)以上20℃的重复淬火可以明显提高调质状态钢的抗氢脆性能。  相似文献   

19.
406钢在固体发动机壳体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406钢的化学成分、热处理、成型工艺、焊丝和焊接工艺等对发动机壳体性能的影响,研究了406钢软化退火工艺,防止壳体变形的预冷热处理以及含碳量对断裂韧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6钢可以满足壳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航空动力传动系统渗碳齿轮材料的代际发展、组分特征与强化机制进行综述。第一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中低合金钢,渗层组织通过Fe3C型碳化物进行表面硬化,因合金化元素含量低,第一代渗碳齿轮钢回火抗力差,普遍服役温区≤200℃。在第一代渗碳齿轮钢中,16Cr3NiWMoVNbE材料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相对较高,通过临界饱和渗碳工艺方法,该材料可进阶为第二代渗碳齿轮钢进行宽温域服役。第二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中高合金钢,通过进一步提高合金化程度,适当提升抗回火能力较强的Mo元素含量,基体回火时,可析出部分回火抗力较高的M2C强化相,整体服役温区提升至≤350℃。第三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超高合金钢,借助计算材料学,充分发挥出“二次硬化”强化基体效果,能够在500℃以下温区长期服役。现有合金结构钢体系的强化机制,无法避免500℃以上高温长期服役的强度快速衰减问题,下一代渗碳齿轮材料,将以抗氧化性能优异的铁基合金为基础进行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