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BO合成、纺丝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间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单体4,6-二氨基间苯二酚二盐酸盐,在多聚磷酸介质中经溶液缩聚,制得高分子量的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再由干喷湿纺工艺制备了PBO纤维,并对纤维成型工艺以及热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O纤维的拉伸强度为4.31GPa、拉伸模量为117.24GPa,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刚性溶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聚碳硅烷溶液的流体力学参数与分子量的关系以及比浓黏度与浓度的关系,得到了聚碳硅烷的分子结构信息。结果表明,聚碳硅烷绝对重均分子量Mw为1.098×104 g/mol,分子量分布MWD为6.7,第二维利系数A2为1.57×10-3 cm3·mol/g2,Huggins常数k’为1.85,流体力学半径与分子量间的标度指数b为0.21。在室温条件下,良溶剂四氢呋喃稀溶液中,聚碳硅烷链段空间分布较为紧密,分子链为非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PBO纤维/环氧树脂的剪切强度,采用聚合物涂层法对PBO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NOL环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测试,研究不同浓度的表面涂层处理液、不同浸渍工艺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BO纤维表面经不同涂层处理液处理后,层间剪切强度均高于未经表面处理的;当PBO纤维经过以涂层A为一浴浸渍液、涂层B为二浴浸渍液的两次浸渍工艺处理后,层间剪切强度最高,比未经表面处理的提高了61%。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考察了PEEK/TL CP溶液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过程以及相态结构与共混组成比和热历史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一体系在受热时发生相分离的程度及相形态与加热温度和时间,组分比、熔体相对粘度以及液晶聚合物分子的刚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溶液法在ITO玻璃上依次沉积了稀硫酸掺杂聚苯胺(PANI)膜和聚(2-丙稀酰胺-2-甲基丙磺酸)-聚苯胺共聚物膜,利用SEM和FTIR对两种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分子链基团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薄膜的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聚(2-丙稀酰胺-2-甲基丙磺酸)-聚苯胺共聚物膜有较理想的物理化学性能,电化学性稳定,循环100次后,循环伏安曲线变化较小;当PAMPS-PANI膜的厚度为230 nm时,它的电导率可达到0.398 S/cm,室温时电导率可调,是较理想的电磁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6.
用定量体积排斥色谱(SEC)的方法,以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为基础,测定了硝化纤维素溶液冰冻及其加热以后的折光指数增量。结果表明:冰冻后,由于分子链发生链内凝聚(缠结),硝化纤维素分子链周围溶剂化溶剂分子数减少,使硝化纤维素溶液的示差折光指数增量增加。加热后,由于硝化纤维素分子链获得能量,链内缠结点解开,溶剂化溶剂分子数增加,造成硝化纤维素溶液的折光指数增量降低。由此建立了以折光指数增量为基础,估算硝化纤维素分子在溶液中完全伸展时每个链段上的溶剂化溶剂分子数的理论公式,并且估算出常温下每个硝化纤维素链段就吸附有13个溶剂化溶剂分子,这对建立硝化纤维素这类半刚性高分子链凝聚过程和凝聚态结构的物理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多巴胺对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失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PBO纤维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测试了改性前后PBO纤维和氰酸酯树脂之间的单丝拔出强度。结果表明,PDA呈膜状包覆在PBO纤维表面,改性PBO纤维与氰酸酯树脂具有更佳的界面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增粘剂--聚丙烯腈钠盐,对这种增粘剂在不同浓度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添加量在20wt%左右时基本能达到水基润滑液的粘度要求,粘度指数VI=400,在泵-喷嘴剪切试验装置上进行剪切试验,一段时间后,溶液粘度下降很慢,完成了充分剪切,剪切安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温度时1-癸烯齐聚物与钢铁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以Et3NHCl和Al Cl3为原料合成了离子液体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1-癸烯齐聚产物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凝点等性质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齐聚产物进行了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1-癸烯齐聚物三聚体和四聚体与钢铁表面相互作用后的表面总能量变化趋向于恒定;齐聚合成的工艺条件为Al Cl3/Et3NHCl摩尔比为3,离子液体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7h时,齐聚产物在40℃和100℃时的运动粘度分别为57.49mm2·s-1和9.94mm2·s-1,粘度指数为160,凝点为-63℃,具有很好的粘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1-癸烯齐聚产物表征的结果表明,齐聚反应进行得比较彻底,产物具有较长线性侧链,1-癸烯齐聚产物中三聚体与四聚体总含量为84.57%,与前期研究工作的积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PBO-C/ E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压力容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PBO纤维与T700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压力容器性能。采用层间剪切强度测试和吸水率测试研究了不同混杂比对混杂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研制了PBO纤维与T700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Ф150 mm压力容器,对容器的水压爆破性能和轴压承载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混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着混杂比增大逐渐升高,当T700碳纤维含量较低时,混杂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提高并不明显;混杂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介于PBO纤维和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之间,近似符合"混合定律",界面数对混杂复合材料吸水性影响较大;混杂复合材料Ф150 mm容器的PV/W随着混杂比增大逐渐降低,混杂工艺能够使PBO纤维复合材料容器的轴压承载性能提高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