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某型发动机高压转子转速摆动故障,详细分析了油门杆稳定时地面和空中多次出现高压转子转速无规则摆动、其 他参数随动的故障现象,阐述了高压转子转速受综合电子调节器、燃油系统、转速调节系统等控制的控制原理,剖析故障机理,制 定了故障树。结合故障树,列举了进口温度感受附件、综合电子调节器、燃油系统、转速调节系统等4种故障。采用故障树分析法 找出故障原因,分析薄弱环节。经对4种故障原因逐条分析,排除了进口温度感受附件、综合电子调节器、燃油系统等因素,确定 转速调节系统中加速控制器未完全退出工作是转速摆动的原因。针对波动量较大的发动机,调整加速性至合理范围,进行地面试 车和飞行等外场排故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工作参数正常,高压转子转速摆动现象消失,发动机推力稳定。故障得以排除。  相似文献   

2.
针对××飞机在升限 ,大表速飞行过程中出现的超控问题 ,探索了通过对装有综合调节器的发动机燃油流量调节通道的调节来改善发动机参数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研究 ,给出了低、高压转子转速的调整控制方法 ,涡轮后燃气温度调节通道的控制程序 ,以及对燃油流量调节通道调节过程进行措述。飞行结果表明 ,调整后的发动机没有出现超控现象 ,彻底地解决了试飞升限、大表速过程中的飞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六一四所首次参照俄罗斯军用规范和国内有关标准制定试验大纲,对飞机发动机控制系统×电子调节器进行大修考核的情况;该试验的成功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电子调节器的大修长试考核填补了空白。  相似文献   

4.
钱坤  谢寿生  何秀然 《推进技术》2005,26(4):339-343
针对热电偶(阻)型温度传感器呈现较强的惯性,提出一种基于矩阵奇异分解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将喘振信息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相融合,分别消除了发动机进口温度T1约1.2%和涡轮后燃气温度L约0.8%的静态误差;同时,还提出了利用喘振信息消除温度传感器动态误差的技术,补偿了热电偶(阻)的惯性延迟。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数据融合方法和动态补偿技术不仅算法简单有效,而且温度补偿准确,提高了发动机电子调节器工作的可靠件.  相似文献   

5.
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来实现对发动机涡轮前燃气温度的实时限温控制,从而避免发动机超温故障的出现。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测试精度偏低的工程现状,基于热电偶测温原理,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涡轮后燃气温度实时检测技术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温度校准仪的试验方法对其开展了系列试验,验证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并通过数据对比研究了延长导线规格、解算方法等关键因素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检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电子调节器防消喘通道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型发动机综合电子调节器防消喘通道检测系统的硬件、软件结构设计及测控功能的实现。实验表明,基于ATLAS的检测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对该通道进行检测和维护,具有较广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发动机综合电子调节器的建模仿真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发动机低压压气机导流叶片角度低于标准值即偏关的故障,详细分析了故障现象,阐述了低压压气机导流叶片调节通道工作原理及控制计划,剖析故障机理。根据所制定的排故流程,提出并分析了可能引发该故障的综合电子调节器、电路、传感器故障模式,最终确定综合电子调节器故障导致低压压气机导流叶片角度低于标准值。更换综合电子调节器,进行外场试车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工作参数正常,推力稳定,低压压气机导流叶片角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型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多次台架试车时,自动调节器均出现"PHA故障"报警信号并自锁,使自动调节器退出控制,发动机无法进入大工作状态,导致试车无法继续进行。本文以此PHA故障的研究和排故情况为案例,从发动机的电子-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气附件的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为同类故障的排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某型涡扇发动机喘振信号器是综合电子调节器的重要附件之一,如何仿真和虚拟喘振信号器,对发动机喘振试验仿真及综合电子调节器的数字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MATLAB软件仿真论证了虚拟传感器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虚拟仪器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计完成了替代原喘振信号器的虚拟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涡扇发动机燃油综合控制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某涡扇发动机气动热力学模型和该型发动机综合电子调节器、主燃油泵调节器的实验室工作环境。发动机数学模型运行在计算机上,通过VXI总线技术,将其与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实物连接,组建了某涡扇发动机燃油综合控制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对该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能有效地对该型发动机燃油进行静态和动态控制,为开展发动机的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研究和先进控制理论在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空气系统不同位置引气量对核心机性能的影响,给总体性能和空气系统设计提供依据,以某型核心机设计过 程为例,将空气系统设计迭代到总体性能设计中,研究了空气系统对核心机性能和部件特性的影响,并开展了空气系统对核心机 性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引气位置引气量的增加均会导致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升高,其中用于涡轮转子冷却的引气对燃 烧室出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5级压气机引气,再次为用于涡轮导向器冷却的引气,影响最小的为用于涡轮后机匣冷却的 引气。将空气系统设计结果迭代到核心机性能模型中,迭代后的压气机和涡轮工作特性发生了变化,压气机共同工作线受引气量 增加的影响稍微下移,涡轮落压比由于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用材料力学性能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玉怀  苏彬 《航空发动机》2005,31(2):51-54,58
简述了国内外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用材料的发展,对中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用材料中的变形高温合金和铸造高温合金的拉伸、持久、疲劳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用材料性能数据十分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双性能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粉末高温合金由于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一系列优越的性能而成为制造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等热端部件的首选材料,特别是近年来对具有双晶粒组织的双性能涡轮盘不断深入的研究,使粉末高温合金应用前景更加乐观.本文论述国内外双性能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在制备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国内研制双性能涡轮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燃烧室涡轮交互作用机理,采用尺度自适应模拟方法对某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和燃气涡轮开展了跨部件联合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燃气涡轮导叶对燃烧室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燃烧室出口速度分布和热斑对涡轮气动和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度自适应模拟方法在预测燃烧室和燃气涡轮部件性能方面具有较高精度,并能有效捕捉燃烧室及涡轮流道中的复杂涡系结构。同时,涡轮对燃烧室内部速度场的影响一直可以回溯至导叶上游0.3倍弦长的距离,燃烧室出口速度分布对涡轮内部流动、热斑对燃气涡轮导叶及动叶绝热壁温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某涡扇发动机智能应急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介绍应急航空发动机控制,并根据不同的紧急事件,给出两种应急控制模式:增推力控制和快速反应控制.仿真结果显示:释放限制后,增推力控制可以为发动机额外提供16.6%的推力,但同时涡轮前温度上升10.8%;而在标准循环下,快速反应控制将低压转子上升时间从原来的2s缩短至1.675s,响应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压气机稳定裕度下降6.05%,高压涡轮导向叶片热机械寿命下降5.16%.   相似文献   

16.
一种涡轴发动机系统应急状态快速响应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直升机应急状态下特殊快速响应需求,基于涡轮放气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应急状态快速响应控制方法.在应急状态下,除了燃油控制外,同时将涡轮放气量作为发动机控制变量,采用多变量鲁棒方法设计了应急状态直升机/涡轴发动机三变量快速响应控制器,该综合控制方法不仅实现了直升机垂飞通道的控制,而且在保持输出功率通道稳定,即自由涡轮转速恒定的前提下,借助于涡轮放气实现了燃气涡轮转速的闭环控制,有效实现了发动机功率快速跟随能力.最后,以直升机UH-60/涡轴发动机T700综合模型为对象,仿真验证了在直升机应急状态急升-急降过程中,直升机垂飞速度、发动机自由涡轮转速以及燃气涡轮转速跟踪指令的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ID(proportional integration differential)控制,基于快速响应控制方法建立的闭环系统响应迅速,动静态品质良好,能够达到直升机应急状态的特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涡轮动力装置电子控制器的控制逻辑检测和调试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电子仿真试验器替代真实涡轮动力装置的方法。将电子仿真试验器与电子控制器构成闭环控制同路,从而实现对涡轮动力装置闭环运行过程的模拟。仿真试验表明,利用该电子闭环仿真试验器能较好地模拟涡轮动力装置系统的实际工况,为涡轮动力装置电子控制器的调试和检测提供了‘种简便、有效的途径,且能显著降低试验成本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涡轮后温度现场校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气流温度传感器的现场校准方法,并对被校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偏差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结果与现场校准的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所采用的校准方法是合理的,可以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气流温度的准确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涂层热电偶测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测温难题,设计了一种与叶片一体化集成的涂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利用热喷涂技术进行温度传感器的原位制造与微加工,并对样品进行了静态标定试验、高温高速燃气冲击试验、高速旋转轮盘试验等系列性能考核,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讨论了涂层对测温结果的影响规律。试验及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涂层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精度达到Ⅰ级标准热电偶允差等级,并能在高温、高转速、复杂的气动激振力及大离心载荷下可靠稳定工作。该技术可实现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实时监测与精确测量,为叶片设计定型及改进提供了1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某型发动机涡轮前后温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在某型涡喷发动机上测量涡轮前、后温度分布的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涡轮后温度分布不能代替燃烧室出口(涡轮前)温度分布"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