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实现交互式三维参数化造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数化设计方法是当今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交互式三维参数化造型可以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快速而方便地生成新的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本文所讨论的是通过引入特征的约束关系,利用现有的实体几何造型系统来实现交互式的三维参数化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设计飞机起落架的初期阶段,如何应用实体造型技术和机构仿真技术在微机上构造起落架系统的三维几何模型和运动模型,获得逼真的起落架系统的三维图象并实现准确的运动仿真;还提出了一套独特、方便、灵活的干涉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全文以南飞公司某型飞机主起落架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程中的计算机实体仿真需要,为满足各种工程领域具体仿真对象仿真设计和实验的要求,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采用高级编程语言提出进行计算机仿真系统软件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论述这种仿真系统中几何信息、功能信息、实体模型、特征模型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各程序模块的作用及建立方法,并给出程序设计的主要流程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具有知识的飞机外形图形信息系统的结构、系统实现以及各主要核心模块的功能和关键技术。这种基于特征的造型系统将取代传统的CAD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CAD/CAPP集成技术和特征造型技术的现状,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支持CIMS的信息集成而开发的STEP标准,并提出了参照STEP标准建立的基于特征造型的树结构的CAD/CAPP集成模型。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精铸模CAD/CAM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精铸模CAD/CAM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该系统完成了系统界面、功能和数据管理的集成,实现了精铸模具零件的特征造型、实体造型、零件装配尺寸协调、二维工程图绘制,提高了叶片精铸模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人的面部三维造型及表情模拟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人面下半部分造型及部分动画的一个具体实现,采用参数化模型的思想,将造型参数与表情参数相结合。通过参数点的选取,运用线性插值,样条插值曲线,椭球部分,点位置的自动生成等算法,产生面部数据,在动画部分的实现中,根据非匀速运动的思想,使关键画问的中间画状态插值是非均匀的。本系统将面部分面片逐面片产生再结合,运用50个左右的参数实现了面部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应用Pro/E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工作目录的设置、小数位置的设置、单位制的设置和转换、系统颜色的改变以及对特征的重定义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武仲科  吴骏恒 《航空学报》1995,16(6):662-670
讨论了用复形方法建立统一的产品模型 ,给出非流形的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 ,将代数拓扑中的单纯复形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到非流形中。给出一种新的非流形的 B- REP——粘合边结构 ,并且在其上建立了一些基本操作和高级操作 ,讨论的模型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灵活、易扩充 ,能容纳悬边、悬点、悬面。此模型的这些优点 ,使工程中的各种约束 ,如参数化、优化方法、人工智能等能够加入到系统中 ,此模型可能成为下一代 CAD系统——智能 CAD系统 ( INTELLI-GENT CAD)的几何模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解析及特征造型的涡轮冷却叶片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虞跨海  李立州  岳珠峰 《推进技术》2007,28(6):637-640,656
基于数学解析与特征造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构造过程的复杂涡轮冷却叶片的参数化设计技术。用五次多项式描述叶身型线,根据壁面厚度函数求解冷却通道外形,定义冷却通道隔板位置及厚度等参数,计算得到叶身及冷却通道各截面造型数据;以特征造型方法完成对涡轮冷却叶片转弯流道、缘板、榫头及叶片相关特征的参数化设计;利用CAD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多腔回流式涡轮冷却叶片的自动建模。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飞机自动化装配离线编程系统信息来源问题,在分析特征技术和MBD技术应用于数字化装配方面特点后,提出一种将MBD技术与特征技术相结合的装配孔工艺特征快速添加技术.该技术以MBD模型为基本单位,结合现阶段航空蒙皮类产品建模特点,通过工艺特征将几何信息与工艺信息相结合,建立了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系统的产品工艺特征信息模型.为实现装配孔工艺特征在产品数模上的快速添加,在DELMIA V5平台上开发了面向CAD数模的信息添加功能模块,完成了产品工艺特征信息模型的建立,为飞机自动化装配离线编程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源,实现了CAD/CAM/CAPP系统的集成化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2.
三维工序模型的演进式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以三维工序模型为核心的三维工艺构建,基于从毛坯模型到最终产品模型的演进过程,对三维工序模型的生成方法进行研究.在制造特征信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基准信息建立了面向工序模型生成的工序信息模型.提出制造特征信息在工序模型中的映射机制,解决该模式下工序模型信息缺失的问题.以工序信息模型为模板,首先定义加工特征基元,然后通过实例化实现工序模型的变换.最后,通过集成工艺决策系统,构建三维工序模型生成系统,为后续工艺尺寸标注和工艺展示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转子系统不平衡特征再现设计问题,提出1种基于动力学相似关系的模型再现方法。根据转子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通过积分模拟法和量纲分析法建立转子系统中转轴、转盘、弹性支承和不平衡量的相似关系。根据相似关系,设计了原型不平衡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相似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仿真验证了所得相似关系的正确性。试验采用最小二乘三点法识别原型与模型不平衡转子试验台的不平衡量,给出再现原型不平衡特征的过程,验证了不平衡特征再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总结了基于动力学相似关系的转子系统不平衡特征再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象的CAPP系统特征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面向对象技术分析了CAPP系统中的零件信息结构,提出了特征对象的概念,通过特征对象的认定和分层表示,划分了各特征对象的类层次关系,并对CAPP系统特征对象信息模型作了初步研究。面向对象方法设计的系统通用化程度高,便于系统扩充和重构。  相似文献   

15.
Trimmed NURBS曲面造型方法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曲面造型发展至NURBS方法的特点.探讨TrimmedNURBS方法的数学描述,并给出其在CAD曲面造型系统中的数据结构.TrimmedNURBS方法的成功应用为开发新一代CAD曲面实体(精确实体)造型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灰色系统理论在年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用电量系统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因此,可以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年用电量进行预测.运用灰色模型(GM(1,1))对年用电量做出预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GM(1,1)模型优于传统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年用电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载人航天器系统在安全运行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大型载人航天器的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根据复杂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图模型,将对系统的健康状态评估转化为对图模型各成分的度量;然后挖掘出图模型中各成分关联数据的模式特征,以系统稳态时的模式特征作为健康基准,将后续观测时刻模式特征与基准模式之间的偏差作为健康状态的度量值,着重考虑了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综合图模型中所有成分的度量结果,构建出表征整个系统健康状态的评估值。以某型号航天器的能源系统在轨遥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完成对复杂系统的健康状态评估工作,可以为大型载人航天器的健康状态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于特征的CAPP/CAM系统不能完全自动工艺决策以及交互工艺决策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特征的飞机结构件快速交互工艺决策方法。该方法在局部特征识别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调用典型特征工艺知识库,生成局部特征工艺信息模型,并采用交互手段对工艺模型进行编辑修改,完成工艺决策。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扩大了基于特征的自动工艺决策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工艺决策和数控编程效率。  相似文献   

19.
卫星推进系统发动机启动过程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一维管道瞬变流理论和特征线方法为基础,建立了仿真系统部件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方法采用带内插的特征线方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对燃烧室模型,考虑燃烧时滞的影响,计算了卫星推进系统发动机在启动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仿真结果与卫星推进系统热试车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计算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发动机启动过程中的水击和管流振荡现象,采用的仿真方法符合精度要求,在工程上可为卫星推进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孟晓风  王行仁 《航空学报》1998,19(Z1):108-112
提出了一种表示复杂动态系统数学模型的分层结构,探讨了模型变量与参数在实时仿真程序中的引用-赋值关系,提出了一个既包含了模型的数学特征,又包含了模型实时运行所需的信息的实时仿真模型分层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时仿真模型库及实时仿真模型自动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